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363页(17331字)

一、概述

短暂性意识丧失称为晕厥。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理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由于我国未曾出台过晕厥指南或其他指导性文件,临床上晕厥的诊断与治疗缺乏相应的依据。临床医生在处理具体患者时往往面临一些难题。晕厥的评估策略在我国医生和医院之间有很大差别,需要对晕厥的评估进行规范。最近,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参照200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修订的晕厥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年美国AHA/ACCF晕厥评估的声明、ACC/AHA/NASPE 2002年发布的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应用指南和2003年ACC/AHA/ESC颁布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处理指南等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晕厥的重要临床试验结果,根据我国临床晕厥的诊断治疗现状起草了我国晕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希望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医生确立晕厥诊断,为权衡治疗方法的得益和风险提供相关证据,制定恰当的临床处理决策。

二、流行病学

Framingham研究表明,晕厥的发生率在男性为3%,女性为3.5%,老年人中明显增加,约为6%。20%~3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一次晕厥的体验。欧洲大约有150万严重晕厥患者,美国大约有1000万的晕厥患者,并且每年有50万新发病例。晕厥占急诊就诊患者的3%~5%,占住院患者的1%~3%,30%反复发作,是引起老年人摔伤的常见原因。晕厥中9%~34%为心脏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猝死,1年内死亡率为30%。

三、病理生理

大脑的灌注压很大程度取决于体循环的动脉压,任何使心排出量降低或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因素都能使体循环动脉压和脑灌注压降低。心排出量降低的最主要原因是静脉充盈,过多的血液储存在身体的外周部位,以及血容量的减少都可以产生晕厥。心排出量减少还可以由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或瓣膜病变引起。在外周血管阻力方面,广泛和过度的血管扩张在降低动脉压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是神经介导性晕厥的一个主要原因)。站立时血管阻力增加的能力受损是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也是血管活性药物及自主神经受损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脑的低灌注也可以由于脑血管阻力异常增高引起。

脑血流突然停止6~8秒就已经足以引起完全的意识丧失。倾斜实验的经验显示收缩压降低至60mmHg时就可能发生晕厥。而且据估计,脑的血氧运输下降20%就足以引起完全的意识丧失。因此,为维持脑的足够的营养转运,其调节机理的完整性是关键,包括脑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脑的血流维持在相当宽的灌注压水平;局部的代谢和化学调节,是氧分压下降或二氧化碳分压增加能使脑血管扩张;动脉的压力感受器包括心率,心脏收缩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改变体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以保护脑血流;血容量调节,肾和激素影响有助于脑的循环血容量。在老年人或有病变的患者中晕厥的危险性增加。年龄本身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常见的疾病状态也使脑血流的保护降低。

四、病因与分类

晕厥的发生机理是由于大脑的低灌注,因此任何引起心排血量下降或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的原因都可引起晕厥。一般把晕厥分为以下几类。

1.神经介导性晕厥

(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①典型;②非典型。

(2)颈动脉窦性晕厥。

(3)情境性晕厥:①急性出血;②咳嗽、打喷嚏;③胃肠道刺激(吞咽、排便、腹痛);④排尿(排尿后)运动后;⑤餐后;⑥其他(如铜管乐器吹奏、举重)。

(4)舌咽神经痛。

2.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1)自主神经调节失常:①原发性自主神经调节失常综合征(如单纯自主神经调节失常、多系统萎缩、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arkinson’s病);②继发性自主神经调节失常综合征(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淀粉样变性神经病变)。

(2)药物(包括酒精)诱发的直立性晕厥。

(3)血容量不足:①出血;②腹泻;③Addison’s病。

3.心律失常性晕厥

(1)窦房结功能障碍(包括慢快综合征)。

(2)房室传导系统疾患。

(3)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4)遗传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依赖性室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

(5)植入抗心律失常器械(起搏器、ICD)功能障碍。

(6)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

4.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肺疾患所导致的晕厥

(1)梗阻性心脏瓣膜病。

(2)急性心肌梗死/缺血。

(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4)心房黏液瘤。

(5)主动脉夹层。

(6)心包疾病/心脏压塞。

(7)肺栓塞/肺动脉高压。

(8)其他。

5.脑血管性晕厥 血管窃血综合征。

五、检查

(一)心电监测

选择心电监测类型和时间取决于晕厥的发作频度。Holter适用于晕厥发作频繁的患者。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用于发作不频繁的患者。

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ILR):是一种比较新的诊断晕厥的检查方法。最适于发作不频繁的心律失常性晕厥的检查。数个研究结果奠定了其在晕厥诊断中的地位。这种方法较传统Holter和电生理检查更能发现晕厥的原因,效价比较高。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发现植入ILR 1年,90%以上的患者能够获得有助于诊断的信息。

1.适应证

(1)如果患者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并且具有高度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的危险,应住院监测(床旁或遥测)以明确诊断。

(2)如果ECG或临床表现提示为心律失常性晕厥;或者频繁发作的晕厥或晕厥先兆,行Holter监测。

(3)当充分评估后晕厥原因仍不明确,如果ECG或临床表现提示为心律失常性晕厥;或者反复晕厥发作引起摔伤,推荐埋藏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

2.相对适应证

(1)如果ECG或临床表现提示为心律失常性晕厥,Holter监测可能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的检查(如心电生理检查)。

(2)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的适应证:①ECG或临床表现提示为心律失常性晕厥的患者,如果心功能正常,可以尽早埋藏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不必等到传统检查完成之后;②晕厥原因基本明确或确诊为神经介导性晕厥、频繁发作,或晕厥引起外伤,这些患者植入起搏器之前通过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评价缓慢心律失常对晕厥所起的作用。

3.诊断价值

(1)ECG监测发现晕厥与心电异常(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相关,即可做出诊断。

(2)ECG监测发现晕厥时为正常窦性心律可以排除心律失常性晕厥。

(3)晕厥发作时未发现心电改变推荐进行其他检查,但已有以下情况除外:①清醒状态下心室停搏>3秒;②清醒状态下发现莫氏Ⅱ型或Ⅲ度房室阻滞;③快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4)先兆晕厥不能准确诊断晕厥,因此,不能依据先兆晕厥进行治疗。

(二)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包括无创电生理检查和有创电生理检查,能够评估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功能和发现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初步评估正常的患者电生理检查仅有3%有阳性发现。在发现缓慢心律失常方面敏感性很低。

1.诊断晕厥的电生理检查方法

(1)应用比基础窦性心率快10~20bpm的频率行心房起搏30~60秒,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

(2)测定基础和心房递增刺激下的HV间期,评估希氏束-蒲肯野纤维系统的传导功能。如果基础评估不能得出结论,可以进行药物诱发试验。

(3)在右心室两个部位(心尖部和流出道)进行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以两个基础周期(100~120bpm和140~150bpm)增至两个额外的期前刺激**

(4)应用心房刺激程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注释:*怀疑窦房结功能异常时可阻断自主神经后重复测定。

**可以增加三个额外期前刺激,增加敏感性但降低特异性。心室期前刺激联律间期<200毫秒也降低特异性。SNRT和CSNRT正常亦不能排除窦房结功能异常。

2.电生理检查适应证

(1)有创电生理检查适用于初步评估考虑为心律失常性晕厥的患者(ECG异常和(或)器质性心脏病或晕厥时伴有心悸或有猝死家族史)。

(2)为明确诊断,冠心病伴晕厥的患者,如果LVEF<0.35,应进行电生理检查。

3.电生理检查相对适应证

(1)已明确为心律失常性晕厥,评估心律失常的性质。

(2)高危职业必须除外心源性晕厥的患者。

(3)反复发作伴有潜在损伤和严重晕厥的患者。

4.电生理检查禁忌证 ECG正常、无心脏病、无心悸的患者不作为常规检查。

5.电生理检查的诊断价值

(1)ECG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律失常性晕厥;当怀疑心律失常性晕厥时推荐进一步检查。

(2)仅依靠临床表现和异常ECG不能确诊晕厥的病因。

(3)下列情况,电生理检查具有诊断意义,无需进行其他检查:①窦性心动过缓和CSNRT显着延长;②双束支阻滞伴有:基础HV间期≥100毫秒或心房频率递增刺激时出现Ⅱ度和Ⅲ度希氏束-蒲肯野纤维阻滞或如果基础电生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可以进行药物试验;③诱发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④诱发出导致低血压和自发性晕厥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4)HV间期>70毫秒但<100毫秒应怀疑缓慢心律失常性晕厥。

(5)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心脏骤停幸存者诱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可以考虑诊断。

(6)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诱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低。

(三)ATP试验

倾斜试验引起晕厥的触发因素可能是内源性腺苷的释放。静脉注射腺苷和三磷酸腺苷(ATP)可用于不明原因晕厥的检查。对怀疑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通过强烈抑制房室结传导起到纯受体刺激作用,引起房室阻滞导致心室停搏,这可能是自发性晕厥的原因。ATP是通过机体对其快速分解和腺苷对嘌呤受体的作用发挥效能。ATP和腺苷在人类作用相似。

由于ATP可能引起气管痉挛,哮喘患者禁用;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窃血,严重冠心病患者亦禁用。

(四)心室平均信号心电图和微伏级T波交替(TWA)

信号平均ECG有助于发现VT性晕厥(敏感性70%~82%,特异性55%~91%)。TWA可能是VT的重要预测指标。因此,信号平均ECG和TWA可以作为某些需要做电生理检查的晕厥患者的一种筛查方法。但是,无论检查结果如何,高危患者仍然需要进行电生理检查,因此,信号平均ECG和T波交替的诊断意义不大。

(五)超声心动图

当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不能发现晕厥的原因时,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发现包括瓣膜病在内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检查还能发现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等提示肺栓塞的表现。体格检查正常的晕厥或先兆晕厥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最常见的发现是二尖瓣脱垂(4.6%~18.5%)。其他心脏异常包括瓣膜病(最常见的是主动脉瓣狭窄)、心肌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提示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畸形、浸润性心脏病如淀粉样变性、心脏肿瘤、动脉瘤、左房血栓等。超声心动图检查为判断晕厥的类型、严重程度及危险分层提供重要的信息。如果发现中重度器质性心脏病应考虑心源性晕厥。另外,如果超声心动图仅发现轻微心脏结构病变,则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性较小,应进行非心源性晕厥方面的检查。

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脏病如下:①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的心肌病;②收缩功能异常(射血分数<40%);③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④右室心肌病;⑤肥厚型心肌病;⑥先天性心脏病;⑦心脏肿瘤;⑧流出道梗阻;⑨肺栓塞;⑩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

1.超声心动图检查适应证 当怀疑晕厥由心脏病引起时应检查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结果有助于对心脏病进行危险分层。

2.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仅能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梗阻型心肌病和心房黏液瘤引起的晕厥作出明确诊断。

(六)倾斜试验

倾斜试验有助于诊断神经介导性晕厥。但是,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标准和重复性存在很大问题,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检查方法有密切关系。敏感性26%~80%,特异性约90%。倾斜试验阴性的患者如果没有心肌缺血或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神经介导的晕厥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倾斜试验对确诊帮助不大。

1.倾斜试验推荐方法

(1)倾斜试验前无输液者卧位至少5分钟,有输液者至少20分钟。

(2)倾斜角度60°~70°。

(3)被动倾斜时间20~45分钟。

(4)如果基础倾斜试验阴性时,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舌下应用硝酸甘油作为激发药物。药物试验时间为15~20分钟。

(5)异丙肾上腺素的剂量1~3μg/min,使平均心率增加20%~25%,用药时不必将患者放回仰卧位。

(6)直立位舌下硝酸甘油喷雾剂固定剂量为400微克。

(7)试验终点为诱发晕厥或完成试验过程包括药物诱发,出现晕厥发作为试验阳性。

2.试验注意事项 试验室应该安静、光线柔和。试验前患者禁食2小时,卧位20~45分钟。应与血管迷走神经刺激如输液有一定间隔以减少其影响。无静脉液体的试验,试验前安静时间可以减少到5分钟。持续无创监测心率及血压。试验床应能迅速平稳竖立,试验结束时迅速放平(<10秒),以免意识丧失时间延长。

3.倾斜试验反应 倾斜试验出现迷走反射症状至意识丧失一般需要3分钟或更短时间,收缩压低于90mmHg出现先兆晕厥,低于60mmHg出现晕厥。所有倾斜试验诱发的晕厥均有前驱症状,一般前驱症状出现1分钟后发生晕厥。在前驱症状阶段血压显着下降,血压下降前常有心率降低,而开始阶段心率降低常不明显。

根据倾斜试验详细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分3型。

1型:即混合型。晕厥时心率减慢但心室率不低于40bpm或低于40bpm的时间短于10秒伴有或不伴有时间短于3秒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型:又可分两型。2A型:心脏抑制但无心脏停搏。心率减慢,心室率低于40bpm,时间超过10秒,但无超过3秒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2B型:伴有心脏停搏的心脏抑制。心脏停搏超过3秒,血压下降在心率减慢之前出现或与之同时出现。

3型:即血管减压型。晕厥高峰时心率减慢不超过10%。

4.适应证

(1)从事高危职业的不明原因单次发作的晕厥患者,或反复发作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或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已经排除心源性晕厥的患者。

(2)临床上提示可能为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患者。

5.相对适应证

(1)了解晕厥血流动力学改变类型调整治疗方案。

(2)伴有抽搐的晕厥与癫痫的鉴别诊断。

(3)评估不明原因反复晕倒的患者。

(4)评估反复先兆晕厥或头晕。

6.下列情况不宜做倾斜试验

(1)评估治疗效果。

(2)无创伤的单次发作、从事非高危职业。

(3)明确神经介导性晕厥的诊断不可能改变治疗方案,而仅仅为了证明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7.诊断价值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当倾斜试验诱发出自发性晕厥时可以作出诊断,无需做进一步检查。

(2)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考虑倾斜试验阳性所致的神经介导性晕厥之前应首先排除心律失常或其他心源性晕厥。

(3)除诱发出的晕厥外倾斜试验的其他异常反应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七)颈动脉窦按摩

颈动脉窦按摩是揭示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晕厥的一种检查方法。

1.方法 颈动脉窦按摩取仰卧位和立位两种体位(一般在倾斜床上进行),检查中应持续监测心电、血压。记录基础心率、血压后,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环状软骨水平用力按摩右侧颈动脉窦5~10秒,如果未获得阳性结果,1~2分钟后按摩对侧。如果触发心脏停搏反应,则静脉注射阿托品(1mg或0.02mg/kg)重复按摩评估减压反射的作用。颈动脉窦按摩的反应传统上分为心脏抑制型(如心脏停搏)和血管抑制型(收缩压下降)或混合型。室性停搏持续≥3秒,收缩压下降≥50mmHg为混合型。

2.并发症 颈动脉按摩的主要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尽管这些并发症少见,颈动脉窦按摩应避免用于既往3个月内发生过短暂脑缺血或卒中的患者(除非颈动脉超声检查除外了严重狭窄)或颈动脉杂音。颈动脉窦按摩很少引起房颤。颈动脉窦按摩诱发的心脏停搏停止按摩后迅速消失,一般无需复苏。

3.推荐意见

(1)适应证和方法

①颈动脉窦按摩适用于经初步评估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有颈动脉疾病和卒中危险的患者应避免做颈动脉窦按摩。

②颈动脉窦按摩中必须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按摩时间最短5秒,最长10秒。应取仰卧位和直立位两个体位按摩。

(2)诊断价值:阳性标准:按摩中诱发出症状、室性停搏持续≥3秒、收缩压下降≥50mmHg。对于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晕厥患者阳性反应可以诊断为颈动脉窦过敏。

(八)运动试验

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晕厥的患者应进行运动试验。应该选择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由于运动中和运动后即刻易发生晕厥,运动中和恢复阶段均应监测心电和血压。运动中发生晕厥可能是心脏原因造成的,有些病例报告过度反射性血管扩张也可能引起晕厥。相反,运动后晕厥几乎都是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或神经介导机理参与的,其特点是与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有关的低血压,老年患者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一般发生于无心脏病的患者。

运动试验3级时心动过速诱发的发生于房室结远端的固定性Ⅱ度或Ⅲ度AV阻滞是发生永久性AV阻滞的先兆,这类患者静态ECG可以发现室内传导异常。

有冠心病病史或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进行缺血评估。<40岁的患者,运动中血压下降或不升高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或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运动试验也用于筛查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VT。

运动试验对一般晕厥患者意义不大,仅有1%发现异常。但是,对运动性晕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1.适应证 劳力中或劳力后即刻发生晕厥的患者。

2.诊断价值

(1)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诱发晕厥,ECG和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改变,具有诊断意义。

(2)运动中出现Ⅱ度Ⅱ型或Ⅲ度AV阻滞,即使未发生晕厥也有诊断意义。

(九)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

由于是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筛查心源性晕厥的检查。对怀疑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直接或间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晕厥,推荐做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

(十)神经系统及精神病学评估

1.神经系统评估

(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①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均发生于中年或老年,包括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PAF)和多系统硬化(MSA)。

②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指其他疾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损害,许多疾病均可发生,主要见于糖尿病、肝肾功能衰竭和酗酒。

③药物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药物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抗组胺剂、L-多巴(Parkinson’s病)和MAO抑制剂。

一般来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类型与原发病不一定有关。当出现显着的立位性低血压或伴有阳痿和尿频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时,应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存在其他神经系统的体征特别是Parkinson’s病、内脏性疾病如糖尿病或服用某些药物(抗抑郁药)有助于诊断。

(2)脑血管疾病:见于下列疾病。

①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发生于上肢血管闭塞,脑血管系统血流产生分流,同时供应脑和上肢。当上肢循环需求量增加,如单侧上肢运动时引起脑干灌注不足导致意识丧失。一般仅在其他颅外动脉硬化时才发生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窃血的症状包括眩晕、复视、视物模糊、基底神经功能障碍、晕厥和猝倒症(attack)。短暂意识丧失不伴有脑干损伤的体征锁骨下窃血的可能性很小。两侧上肢血压不同提示存在窃血现象。

②短暂脑缺血发作(TIAs):一侧颈动脉缺血不会引起意识丧失,只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和严重双侧颈动脉缺血时才能引起晕厥,但是,多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或症状,如瘫痪、眼球运动障碍,一般以眩晕为主,不存在这些特征的意识丧失TIAs的诊断难以成立。

2.精神病学评估 精神疾病导致的晕厥有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能够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导致真正的晕厥。这些药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如果是这些药物所致,应该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其次,焦虑、癔病、惊恐和极度沮丧可引起类似晕厥的症状。心理性假性晕厥的诊断应十分慎重。排除了其他原因后,应进行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疾病性晕厥的患者一般较年轻,心脏病发病率低,但晕厥发作频繁。心理性晕厥在各种晕厥中占重要的位置,许多患者的晕厥不能解释,大部分患者接受心理治疗后晕厥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3.推荐意见 适应证为

①神经系统检查适于不能诊断为晕厥的意识丧失;②当怀疑短暂意识丧失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脑血管窃血综合征引起的晕厥时,应做神经系统检查;③当症状提示为心理性假性晕厥或治疗精神疾病药物引起的晕厥,应进行精神病学评估。

六、临床表现

晕厥是一种症状,为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常常导致晕倒。晕厥的发生机理是短暂脑缺血,发生较快,随即自动完全恢复。有些晕厥有先兆症状,但更多的是意识丧失突然发生,无先兆症状。通常随着晕厥的恢复,行为和定向力也立即恢复。有时可出现逆行性遗忘,多见于老年患者。有时晕厥恢复后可有明显乏力。典型的晕厥发作是短暂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意识完全丧失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秒。个别晕厥发作时间较长可达数分钟,应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意识丧失相鉴别。

七、诊断及诊断标准

1.晕厥诊断流程 诊断的第一步是要鉴别是否为真正的晕厥,因为这影响到下一步的诊断计划。本文初步评估部分,推荐并列出了诊断晕厥病因所需要的临床表现,以及哪些情况下无需作进一步检查。在心脏检查中,超声心动图、持续心电图监测、负荷试验、电生理检查和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意义最大。在神经介导相关检查中,倾斜试验、颈动脉窦按摩和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意义最大。如果心脏检查不能明确病因,通常需进行神经介导方面的检查。经过晕厥的诊断流程评估后,未能确定晕厥的原因应进行重新评估。

2.晕厥的初步评估 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的晕厥是神经介导性晕厥,其次是原发性心律失常。晕厥的原因和年龄密切相关。儿童和青年人发生晕厥多为神经介导性晕厥和心理性假性晕厥,以及原发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神经介导性晕厥也是中年人发生晕厥的主要病因,老年人和中年人发生情境性晕厥及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多于年轻人。老年人发生因主动脉瓣狭窄、肺栓塞或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较多。

晕厥患者的初步评估包括: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直立位血压测量)和标准ECG。

初步评估中需要强调三个重要问题:①是否是晕厥造成的意识丧失;②是否存在心脏病;③病史中有无重要的有助于诊断的临床特征。

鉴别真正的晕厥与类似晕厥的“非晕厥性”疾病是诊断晕厥的首要问题,并影响随后的诊断策略。短暂意识丧失(TLOC)除晕厥外尚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包括低血糖、低氧血症、伴有低碳酸血症的过度通气)、癫痫、中毒、短暂脑缺血发作和心理性假性晕厥等。但2006年,AHA/ACCF晕厥评估的声明中不同于欧洲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南,将上述疾病也归为晕厥的范畴。

有些患者仅仅根据病史就能诊断出晕厥的原因并制定出检查方案。围绕意识丧失应仔细询问病史,鉴别晕厥与癫痫。体征有助于晕厥病因的诊断包括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体征。表13-1列出了提示晕厥病因的临床特征。

晕厥患者ECG检查多正常。如果发现异常则高度提示心律失常性晕厥。ECG异常是预测心源性晕厥和死亡危险性的独立因素,应该进一步检查引起晕厥的心脏原因。ECG正常对于诊断同样重要,提示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性小。引起晕厥的心律失常见表13-2。

表13-1 提示晕厥病因的临床特征

表13-2 提示心律失常性晕厥的ECG表现

通过初步评估将得到三种结果:病因诊断明确、或病因诊断基本明确、或者原因不明。诊断明确者即可以进行治疗或制定出治疗计划。但更常见的是初步评估后仅能作出倾向性诊断,具备表13-1和表13-2一条或更多临床表现时即可作出倾向性诊断,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证实。如果证实了诊断,则开始治疗。如果不能被证实则考虑为不明原因的晕厥,根据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决定下一步检查计划。不明原因的晕厥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可能性大。如果不能明确是否为晕厥,推荐称其为短暂意识丧失,进行再评估。

推荐意见 基于初步评估的诊断:

(1)典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有促发事件如恐惧、剧烈疼痛、悲痛、吹奏乐器或长时间站立导致典型的前驱症状。

(2)情境性晕厥:在排尿、排便、咳嗽或吞咽期间或紧跟其后发生的晕厥。

(3)直立性低血压晕厥:证实直立性低血压与晕厥或先兆晕厥有关。

(4)心肌缺血:无论发生机理如何,晕厥伴有急性缺血的ECG证据,则诊断为心肌缺血相关性晕厥。

(5)当存在下列情况时,根据ECG可以诊断心律失常相关性晕厥:①<40次/min的窦性心动过缓或反复出现的窦房阻滞或>3秒的窦性停搏;②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阻滞;③交替性的左右束支阻滞;④快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⑤起搏器出现故障时发生心脏停搏。

3.晕厥的进一步评估 初步评估后倾向性诊断需要进一步检查证实。进一步检查包括心脏评估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心电监测(Holter,必要时埋藏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和电生理检查;神经介导方面的检查包括倾斜试验和颈动脉按摩。

初步评估后诊断不明(称不明原因的晕厥)的患者,根据晕厥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发作频度需要进行不同的检查。这些患者大都可能为神经介导性晕厥,应进行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检查包括倾斜试验和颈动脉窦按摩。偶尔发作的这类患者通常不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经过进一步评估后晕厥原因仍未明确的患者应进行重新评估。重新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重新体格检查及重温所有病历资料。如果怀疑心源性或神经介导性晕厥,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对于伴有躯体多处不适的频繁发作、有紧张、焦虑和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应该进行精神疾病评估,并请有关专科医生会诊。

推荐意见 初步评估正常的晕厥患者的特殊检查适应证:

(1)实验室检查仅适于可能由循环血容量丢失或代谢原因引起的晕厥。

(2)怀疑为心脏病的患者应首先做超声心动图、心电监测,如果仍未做出诊断可以进行有创心电生理检查。

(3)对于伴有心悸的患者推荐首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4)对于胸痛的患者提示意识丧失前后有心肌缺血,应首先检查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监测。

(5)反复晕厥的年轻患者若不考虑心脏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应首先做倾斜试验;老年患者应首先进行颈动脉窦按摩。

(6)对于在转头时诱发晕厥的患者推荐首先进行颈动脉窦按摩。

(7)劳动中或劳动后发生晕厥的患者应首先行超声心动图和运动试验。

(8)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应作出相应诊断。

(9)晕厥频繁反复发作伴有躯体其他部位不适的患者,通过初步评估发现患者有紧张、焦虑和其他精神疾病,应该进行精神疾病评估。

(10)所有检查后晕厥原因仍不明确的患者,如果ECG或临床表现提示为表13-1、表13-2所列出的心律失常性晕厥;或者反复晕厥发作引起摔伤,考虑埋藏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

八、鉴别诊断

非晕厥发作性疾病:这组疾病无晕厥或仅有类似晕厥的疾病。如癫痫、许多神经原因可以引起晕倒、“猝倒症”等。一般不将此组疾病归为晕厥。但2006年AHA/ACCF晕厥评估的声明倾向于将其归为晕厥。抽搐病史对癫痫与晕厥的鉴别价值(依据Hoefnagels等意见)。

1.癫痫 意识丧失时的表现:①痉挛抽搐持续时间较长,意识丧失同时出现;②偏侧痉挛抽搐自主运动如咀嚼或咂嘴唇(局部癫痫);③咬舌;④面部发绀。

(1)事件前症状:先兆症状(如异味)。

(2)事件后症状:①意识模糊时间长;②肌肉疼痛。

(3)其他怀疑癫痫的表现(意义小,特异性低):①家族史;②事件发作时间(夜间);③发作前头昏眼花;④大小便失禁;⑤摔伤;⑥发作后头痛;⑦发作后困乏。

2.晕厥 意识丧失时的表现为痉挛抽搐持续时间较短(<15秒),意识丧失后出现。

(1)事件前症状: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发冷、出汗(神经反射性)。

(2)事件后症状:①意识模糊时间短;②恶心、呕吐、苍白(神经反射性)。

总之,晕厥可能是猝死的前兆,尤其是那些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因此,对晕厥进行全面评价时,对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肌缺血的检查尤为重要。晕厥患者中,导致猝死的少见原因,例如预激综合征和LQTS等遗传性心脏猝死综合征应被排除。当诊断出心脏病后,随后的评价和治疗要在两方面进行。其一,判断这一心脏疾患是否伴有缺血,并对它和晕厥事件关联性作出评价;其二,应牢记对有无室速和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作出评价,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危患者,将有助于指导实施挽救生命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D J Farwell and A N Sulke.Does the use of a syncope diagnostic protocol improve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yncope Heart,2004,January;90(1):52~58

2 Carol Chen-Scarabelli and Tiziano M Scarabelli.Neurocardiogenic syncope.BMJ,2004,August 7;329(7461):336~341.doi:10.1136/bmj.329.7461.336

3 F P Sarasin,A-F Junod,D Carballo,S Slama,P-F Unger,and M Louis-Simonet.Rol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syncope:a prospective study.Heart,2002,October;88(4):363~367

4 Wouter Wieling,Karin S Ganzeboom,and J Philip Saul.Reflex syncop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Heart,2004,September;90(9):1094~1100

5 M Brignole,G Gaggioli,C Menozzi,A Del Rosso,S Costa,A Bartoletti,N Bottoni,and G Lolli.Clinical features of adenosine sensitive syncope and tilt induced vasovagal syncope.Heart,2000,January;83(1):24~28

6 John J.Seger Cardiac Arrhythmias:Syncop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Tex Heart Inst J,2005,32(2):204~2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