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肉芽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第425页(1481字)
一、概述
颅内肉芽肿是一组病变,多数是由于慢性炎症或各类感染的结果,除了真菌性感染以外,尚包括脑结核球、脑梅毒瘤、各种寄生虫性肉芽肿(如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浆液原虫等)、结节病、黄色瘤病、嗜酸性肉芽肿等。
此处主要介绍脑真菌性肉芽肿(mycotic granuloma of brain)。
二、病因与病理
脑真菌性肉芽肿由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侵入脑内而形成。引起该病的真菌较多,以新型隐球菌及曲霉菌等较多见。
其感染主要有三种形式: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肉芽肿。脑膜炎主要影响脑基底部,炎症侵入血管周围间隙即构成脑膜脑炎。当真菌侵入脑内时即形成肉芽肿,常为多发,肉芽肿周围可有包膜。
三、检查
1.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压力:大多数压力增高,故腰椎穿刺时要谨慎。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可呈无色透明或黄色混浊状,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在300×106/L以下,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皆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找到隐球菌。补体结合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可测定患者脑脊液或血清中的抗原和抗体,如脑脊液中含抗原而无抗体,提示病变仍属活动期。
2.CT扫描 隐球菌脑膜炎可表现脑基底池模糊变形,不对称,强化明显。有时可见脑室扩大,硬脑膜下水瘤形成。脑实质内肉芽肿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影,强化扫描显示大小不一、多发、边界清晰的强化结节,或呈不均匀性强化或环形强化,周围伴或不伴脑水肿。
3.MRI扫描 表现为脑基底池T1和T2弛豫时间略缩短,而使脑池的信号增强,Gd-DTPA增强,表现基底池明显强化,与低信号的脑组织形成明显对比,此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点。
四、临床表现
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2/3病例发生在3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或亚急性,如新型隐球菌与曲霉菌脑内感染都原发于上呼吸道(鼻腔)黏膜和肺,经血行播散。大多数原发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时,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一般有低热,偶有高热,首发症状多为头痛,伴恶心、呕吐,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少数较大的肉芽肿可产生相应的颅内压增高征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常并发脑积水,病程数周至半年,偶有超过1年者,少数病例可有缓解和复发。
五、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伴有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征等改变,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若脑脊液涂片找到真菌即可确诊。
六、鉴别诊断
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故应反复做脑脊液检查和涂片,如查到真菌有助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