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商业出版社《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13页(4793字)

1.3.2.1 表面锈蚀

1.现象

(1)浮锈。钢筋表面附有较均匀的细粉末,呈黄色或淡红色。

(2)陈锈。锈迹粉末较粗,用手捻略有微粒感,颜色转红,有的呈红褐色。

(3)老锈。锈斑明显,有麻坑,出现起层的片状分离现象,锈斑几乎遍及整根钢筋表面:颜色变暗,深褐色,严重的接近黑色。

2.原因分析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过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3.预防措施

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mm以上;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的先使用。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苫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

4.治理方法

(1)浮锈。浮锈处于铁锈形成的初期,在混凝土中不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因此除了焊接操作时在焊点附近需擦干净之外,一般可不作处理。有时为了防止锈迹污染,也可用麻袋布擦拭。

(2)陈锈。可采用钢丝刷或麻袋布擦等手工方法;具备条件的工地应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盘条细钢筋可通过冷拉或调直过程除锈;粗钢筋采用专用除锈机除锈,如自制圆盘钢丝刷除锈机(在电动机转动轴上安装两个圆盘钢丝刷刷锈)。

(3)老锈。对于有起层锈片的钢筋,应先用小锤敲击,使锈片剥落干净,再用除锈机械除锈。因麻坑、斑点以及锈皮去层会使钢筋截面损伤,所以使用前应鉴定是否降级使用或另作其他处置。

1.3.2.2 混料

1.现象

钢筋品种、强度等级混杂不清,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虽然具备必要的合格证件(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但证件与实物不符;非同批原料码放在一堆难以分辨,影响使用。

2.原因分析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钢筋出厂所捆绑的标牌脱落;对直径大小相近的钢筋,用目测有时分不清;合格证件未随钢筋实物同时送交仓库。

3.预防措施

仓库应设专人验收入库钢筋;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立标签或挂牌,表明其品种、强度等级、直径、合格证件编号及整批数量等;验收时要核对钢筋类型,并根据钢筋外表的厂家标记(一般都应有厂名、钢筋品种和直径)与合格证件对照,确认无讹;钢筋直径不易分清的,要用卡尺测量检查。

4.治理方法

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如果翻垛工作量大,不易清理,应将该堆钢筋做出记号,以备发料时提醒注意;已发出去的混料钢筋应立即追查,并采取防止事故的措施。

1.3.2.3 成型后弯曲处裂缝

1.现象

钢筋成型后弯曲处外侧产生横向裂缝。

2.原因分析

材料冷弯性能不良;在北方地区寒冷季节,成型场所温度过低。

3.预防措施

每批钢筋送交仓库时,都要认真核对合格证件,应特别注意冷弯栏所写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是不是符合钢筋技术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成型场所应采取保温或取暖措施,维持温度在0℃以上。

4.治理方法

取样复查性能;取样分析化学成分,检查磷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检查裂缝是否由于原先已弯折或碰损而形成,如有这类痕迹,则属于局部外伤,可不必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验。

1.3.2.4 钢筋纵向裂缝

1.现象

带肋钢筋沿“纵肋”发生纵向裂缝,或“螺距”部分(即“内径”部分)有连续的纵向裂缝。

2.原因分析

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

3.预防措施

剪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提请今后生产时注意加强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每批入库钢筋都要由专人观察抽查,发现有纵向裂缝现象,联系供料单位处置或退货,避免有这种缺陷的钢筋入库。

4.治理方法

直筋(不加弯曲加工的钢筋)用于不重要构件,并且仅允许裂缝位于构件受力较小处;如裂缝较长(不可能使裂缝位于构件受力较小处),该钢筋应报废。

1.3.2.5 钢筋截面扁圆

1.现象

钢筋外形不圆,略呈椭圆形。

2.原因分析

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

3.预防措施

通过供料单位或直接提请钢厂注意,要求不再发出有类似缺陷的钢筋。

4.治理方法

用卡尺抽测钢筋直径多点,并与技术标准对照,如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则可用于工程。如椭圆度较大,直径误差超过规定范围,通过计算确定钢筋截面面积大小,对小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的截面面积,应予降低强度取值或按较小直径钢筋使用;如果据抽测结果计算所得钢筋截面面积大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的截面面积,虽然可用于工程,但因抽测点数不确定,故具体可用工程应由有关设计部门或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认可;对于带肋钢筋,不易计算截面面积,应取样作拉伸试验,据试验所加总拉力按原钢筋应有的截面面积确定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1.3.2.6 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1.现象

在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切取两个试件作拉伸试验,试验取得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3项指标中,有1项指标不合格。

2.原因分析

钢筋出厂时检验疏忽,以致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

3.预防措施

收到供料单位送来的钢筋原材料后,应首先仔细查看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发现可疑情况,如强度过高或波动较大等,应特别注意进场时的复检结果。

4.治理方法

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再作拉伸试验,重新测定3项指标,如仍有1项试件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中任一项指标不合格,不论这项指标在上次试验中是否合格,该批钢筋都不予验收,应退货或由技术部门另作降质处理;如果重新测定的3项指标都合格,则可正常使用。

1.3.2.7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1.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2.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的原因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1.3.2.8 露筋

1.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3.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4.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