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能型错畸形的矫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316页(2699字)
由于口颌系统神经肌能反射的异常所造成的错
畸形。
肌能型前牙反
【错
机理】
由于
干扰或口腔不良习惯造成口颌系统神经肌能反射的异常,并由此导致咬合时前牙呈反
关系。
【临床表现】
(1)息止颌位时,患者面型为Ⅰ类面型,而在正中咬合位时,则呈Ⅲ类面型。
(2)下颌闭合道不圆滑,当下颌即将闭合到正中
位时,下颌突然前伸。
(3)上前牙无唇侧代偿性前倾现象,而下前牙则无代偿性舌向倾斜现象。
(4)有
干扰因素(如乳尖牙磨耗不足)或/和口腔不良习惯存在。
(5)头影测量可见颌骨本身生长无异常。
【矫治计划】
1.矫治时机
一经发现即需矫治。
2.矫治机理
(1)消除诱发异常口颌系统神经肌能反射的因素。
(2)必要时调节口颌系统神经肌能反射状态。
3.矫治目标
阻断功能性前牙反
向骨型前牙反
发展,为患者将来有正常的面型创造条件。
4.矫治方法
(1)乳尖牙调磨。适用于乳牙列期因乳尖牙磨耗不足引起的肌能型前牙反
。
(2)对乳后牙及第一恒磨牙的龋病进行治疗,必要时做牙冠形态的修复,这对预防或阻断因后牙龋齿而继发下颌前伸咀嚼习惯的出现是必要的。
(3)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可采用附设腭网、腭刺一类的活动矫治器破除。
(4)采取上述措施后,肌能型前牙反
仍不能消除者,可采用FR-Ⅲ功能矫治器调整和恢复正常的口颌系统神经肌能反射状态。
肌能型后牙反
【错
机理】
多由于偏侧咀嚼习惯或
干扰引起双侧运动下颌肌群功能失调,致使下颌在闭合时发生偏斜。
【临床表现】
(1)息止颌位时,面型正常或比较正常;咬合位时,下颌向一侧偏斜。
(2)咬合过程可能会发现有
干扰点,或者非反
侧后牙有严重龋病,且有偏侧咀嚼现象。
(3)反
只出现在一侧,反
侧无上后牙代偿性颊侧移位,下后牙无代偿性舌侧移位。
【矫治计划】
1.矫治时机
一经发现就需矫治。
2.矫治机理
克服造成肌能型后牙反
的因素,必要时调节相关口颌关系肌功能。
3.矫治方法
(1)调磨可能存在的
干扰。
(2)治疗可能存在的后牙区龋病。
(3)提醒患者双侧平衡咀嚼食物。
(4)在克服了引起肌能型后牙反
的因素后,若患者仍存在肌能型后牙反
,则需采用肌能型矫治器调节相关口颌系统肌功能,主要是运动下颌肌群的功能。
肌能型下颌后缩
【错
机理】
由于
干扰或口腔不良习惯使口颌系统神经肌能出现异常反射,进而导致下颌后缩。
【临床表现】
(1)息止颌位时,下颌不显后缩,面型基本正常。
(2)接近咬合位时,下颌有后缩现象。
(3)口内可以找到可能存在的
干扰点(如上牙弓前段的缩窄)。
(4)多见于乳牙列期或混合牙列早期。混合牙列晚期单纯性的肌能型下颌后缩已较少见,往往混合有骨型下颌后缩畸形。
【矫治计划】
1.矫治机理
克服引起肌能型下颌后缩的因素,调整口颌系统有关肌功能。
2.矫治时机
一经发现即需矫治。
3.矫治目标
建立正常的口颌系统神经肌能反射状态,利于颅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4.矫治方法
(1)消除可能存在的
干扰,如扩大缩窄的上牙弓。
(2)破除可能存在的口腔不良习惯。
(3)必要时采用功能矫治器FR-Ⅲ调节口颌系统有关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