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肉类工业手册

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173页(1831字)

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酶的活性,从而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由于能保持肉的颜色和状态、方法易行、冷藏量大、安全卫生,因而低温贮藏原料肉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1.低温使微生物致死的原因

低温使微生物致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使微生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二是对细胞结构的破坏。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

(1)温度 在冰点左右,特别在冰点以上,微生物仍具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虽只有部分适应低温的微生物和嗜冷菌能够生长发育,但最后也会导致食品变质。保藏温度稍低于生长温度或冻结温度时对微生物的威胁性最大,一般为-8~~12℃,尤其以-2~-5℃为最甚,此时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或几乎全部死亡。但在-20~-25℃时,微生物细胞内所有酶的反应几乎全部停止,并且还延缓了细胞内胶质体的变性,因而,此时微生物的死亡比在-8~-12℃时就缓慢得多。温度急剧下降到-20~-30℃时,所有生化变化和胶质体变性几乎完全停止,以至细胞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生命力。

(2)降温速度 结冰前降温愈快,微生物的死亡率也愈大。这是因为迅速降温,微生物细胞内新陈代谢未能及时迅速地重新调整所致。但急速冷冻时,如果水分不能形成冰晶体,反有利于保持细胞内胶质体的稳定性而使微生物存活率增加。

(3)介质 高水分和低pH的介质会加速微生物的死亡,但糖、盐、蛋白质、胶体、脂肪对微生物则有保护作用。

(4)贮藏期 低温贮藏时微生物数一般总是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减少。贮藏初期微生物减少的量最大,其后死亡率下降。

(5)交替冻结和解冻 理论上认为交替冻结和解冻将加速微生物的死亡,但实际上效果并不显着。炭疽菌在-68℃温度下的CO2中冻结,再在水中解冻,反复连续两次,结果仍未失去毒性。

3.低温与寄生虫

冻结可以杀死肉类中的寄生虫。肉中旋毛虫在冻结状态下被杀死,致死所需要的时间与肉块的厚薄有关。根据美国的资料,杀死猪肉中旋毛虫的条件见表1-8-1。

表1-8-1 杀死猪肉中旋毛虫的冻结条件 单位:d

肉和猪肉中的有钩绦虫或无钩绦虫、囊尾蚴虫用冻结的方法亦可致死。寄生虫不太严重时,必须将肉类放在-10℃以下经10d冻结。英国规定,肉中绦虫要在-7℃以下放置3周,-10℃以下放置2周。我国的《肉品卫生检验》规定,猪肉在规定检验部位40cm2面积内发现囊尾蚴和钙化的虫体3个以下者(包括3个),整个肉体须经冷冻或盐腌无害处理后方可出厂。

(二)低温对酶的作用

大多数酶的适宜温度为30~40℃。如温度超过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就开始遭到破坏。当温度达到80~90℃时,几乎所有酶都失活。酶的活性因温度而发生的变化常用温度系数Q10衡量:

式中 Q10——温度每增加10℃时因酶活性变化所增加的化学反应率

K1——温度为t℃时酶活性所导致的化学反应率

K2——温度增加到(t+10)℃时酶活性所导致的化学反应率

大多数酶活性化学反应的Q10为2~3。这就是说,温度每下降10℃,酶活性就会减小1/2~1/3。但是,低温对酶活性的作用仅是部分抑制,而不是完全停止。例如:脂肪酶在-35℃尚不失去活性。由此可以理解在低温下贮藏的肉类有一定的冷藏期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