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肉类工业手册

马传染性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755页(945字)

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恶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主要是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

(一)宰前检验

发热: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和间歇热。病马除体温升高外,有时还出现温差倒转现象(上午体温高,下午体温低),特别是慢性型传贫病马表现更为明显。

贫血、黄疸和出血:发热初期,可视黏膜潮红,充血及轻度黄染。随着病程的发展,贫血逐渐加重,可视黏膜也随之变为黄白至苍白。同时,常在眼结膜、鼻翼黏膜、齿龈黏膜、阴道黏膜,尤其舌下,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心脏机能紊乱:心搏亢进,第一心音增强,浑浊或心音分裂,心率不齐,缩期杂音。脉搏增数、减弱,每分钟达60~100次以上。

浮肿:多见于四肢下部、胸前、腹下、包皮、阴囊等处。

(二)宰后鉴定

一般可见皮下胶样浸润及出血斑,血液稀薄,体腔积液。淋巴结特别是脾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充血、出血和水肿。脾肿大,切面呈均质暗红色,有的因白髓增生,呈颗粒状。肝肿大,呈暗红色或铁锈色,切面小叶明显,呈明显的槟榔样花纹。肾肿大,色灰黄,散在有出血点。心内外膜出血,心肌脆弱,呈土黄色煮熟状。慢性型者尚见骨髓呈乳白色胶冻状。

(三)处理

(1)宰前发现病畜时,禁止屠宰。

(2)宰后发现病畜,全部肉尸、内脏、毛皮和血液作工业用或销毁。

(3)被污染的肉尸和内脏应进行高温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