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儿童口腔粘膜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口腔卫生保健手册》第96页(1198字)
一、疱疹性口炎
小儿在发热几天后出现流口水、拒食等症状时,家长可发现孩子口腔内出现许多小白点,有呈单个的,也有成簇成片的。这种病是疱疹性口炎,是由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虽然大人、小孩都可以患此病,但70%见于8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更易患此病。患儿全身症状严重。
这种病的临床表现是:于口腔发病前2~3天,患儿突然发高热,哭闹不安,食欲减退,唾液增多。此时常误认为是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可持续至7天。当口腔内出现小溃疡后,全身症状逐渐减轻,体温下降直至正常。粘膜溃疡可发生在唇颊内面及舌腭龈粘膜上,初起为小疱,数小时内即破溃成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溃疡面。溃疡也可连成一片,溃疡面上被覆黄白或灰白色的假膜。此时还常合并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舌背上有白苔。由于疼痛,患儿多不肯进食及吞咽,所以有流口水、拒食症状。一般7~14天可以自愈。
本病的治疗是患病期间要维持患儿的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快溃疡愈合,防止产生其它并发病。因患儿多因疼痛拒食,可考虑给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少吃多餐,多饮水并给大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可研细末后口服。要保持大便畅通。必要时可给板蓝根冲剂等抗病毒药物。口腔局部溃疡处,可用双氧水或雷佛奴耳液浸湿的棉球擦洗后,局部涂布养阴生肌散、锡类散等药粉。
二、雪口
有些出生不久的婴儿,在其唇颊内侧及舌、牙龈、硬腭等处,出现白色小片或融合成大片的凝乳状斑片。因其色白如雪,所以称雪口。这种白色斑片不易拭去,如将它撕去,可显露出粗糙的出血面,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及营养不良、婴儿泄泻、麻疹、肺炎等疾病的后期。新生儿可以在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亦可以通过污染了白色念珠菌的母亲乳头、橡皮奶头、手等不同途径而接触传染。
雪口的防治方法为:1.婴幼儿哺乳期间应注意妇幼卫生,经常用温开水清洗婴儿口腔。长期应用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及衰弱的患儿,应经常用硼酸水或苏打水漱口,可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2.哺乳的母亲要勤换内衣,常用温开水擦洗乳头,保持乳头清洁。在哺乳前后可用2~4%苏打水或硼酸水擦洗乳头。3.婴儿用的食具,如橡皮奶头、奶瓶等,每次用后洗净,煮沸消毒,保持干燥清洁。4.患有雪口的婴儿,于哺乳前后要用消毒棉签醮2~4%苏打水或硼酸水轻轻擦洗患儿口腔,再涂以1%~2%龙胆紫或美蓝,一般1~2天内即可消除,不必用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