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肉毒中毒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10页(2769字)

肉毒中毒又称软颈病,是由C型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的外毒素引起人、家(野)禽类及多种动物的中毒病。以运动神经麻痹和突然死亡为特征。发生本病时可引起大批患禽死亡,对养禽业尤其对养鸭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Dickson(1917)首次报道本病。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已有陆续报道。

肉毒梭菌在厌氧,最适温度35~37℃和pH7.8~8.2条件下,可产生A、B、Cα、Cβ、D、E、F、G等8个型外毒素,这是迄今已知毒力最强的毒素之一(一个成年人致死量仅为0.0001毫克,1毫克纯毒素可使4×1212只小致死)。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特征性临床症状为病双腿、翅膀、颈项和眼睑松软无力,麻痹。麻痹由全身四肢末梢向中枢神经发展,即从双腿向双翅,颈部和眼睑处麻痹。病鸡初期喜卧,不愿走动,驱赶时,跛行。双翅麻痹后自然下垂。斜颈是因为颈部麻痹。由于眼睑麻痹,病禽看似昏睡,甚至像死鸡。捕捉时病鸡发出喘鸣声。病鸡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障碍。

病鸡羽毛蓬乱,捕捉时易脱落,羽毛颤动。肉鸡发病时伴有腹泻,粪便稀软,含有过量的尿酸盐。发病机理是C型肉毒梭菌可在动物体内产生毒素而致发病。环境条件、病菌、噬菌体等是肉鸡中毒的必需条件,食腐的乌鸦、秃鹫等体内存在肉毒素抗体,所以不致病。

(二)病理剖检

病禽发生C型肉毒中毒后,无可见剖检变化或显微病变。偶尔可见病禽嗉囊中有蛆或羽毛,有时见皮肤和肌肉发红。

(三)流行特点

C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可见于多种禽类,包括鸡、火鸡、鸭和雉鸡以及鸵鸟。舍饲禽类也可感染发病。C型肉毒梭菌可致下列哺乳动物发病:水貂、雪貂、以及动物园中的多种哺乳动物。畜禽易感性顺序为:单蹄兽、家禽、大小反刍兽、猪及貂。渔场也暴发该病。饲喂禽粪的反刍动物暴发C型肉毒素中毒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啮齿动物对C型肉毒毒素敏感,实验室应用小鼠进行毒素检测和分型。

肉鸡肉毒中毒发现易感年龄为2~8周龄,平均5周龄。日龄较大的肉鸡也可感染发病。但肉鸡在这个日龄段对Cα毒素的抵抗力较强。

经皮下、静脉或口腔给鸡和鸭接种C型毒素产生的临床表现与自然病例完全一样,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中毒剂量有关,病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40%以上。C型肉毒梭菌遍及世界各地,有鸟的地方就有该病。该病在鸟的肠道中极易增殖,有人因此认为它是肠道正常寄生菌之一。在家禽或野鸡场及其周围常可找到该菌芽孢体。该菌能存在于野禽或家禽肠道中,并能产生抵抗力强的芽孢体,这些都有助于该菌散播。自然发病主要由于采食腐败尸体、腐烂饲料所引起。

(四)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诊断须检测病禽血清、嗉囊和胃肠道冲洗物中的毒素。因为健康鸡肠道中存在肉毒梭菌,而病尸腐烂时会产生毒素,因此,血清是诊断用的最佳病料。故从死尸体中查到毒素,并不能确诊为肉毒中毒。

用小鼠进行检测血清中不耐热毒素是最敏感的,且最可靠的方法。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实验鼠体内注射可疑的血清样品,另一组对照鼠注射特异性血清处理过的可疑样品。如果血清中有毒素,则实验鼠会在48小时内死亡,而对照鼠不死。此外,还可参见其他体外检测法。

水禽或部分家禽暴发该病时,血清中毒素量太少,难以致死小鼠。此时,将血清浓缩,或反复给小鼠注射可疑血清,即可查明有无毒素。

厌氧分离培养肉毒梭菌对本病的诊断意义不大,因为病原广泛分布于健康禽的肠、肝和脾脏。但是,检测饲料或环境样品有无病菌,可有助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将样品接种到熟肉培养基中,30℃厌氧培养3~5天后,用鼠检测有无毒素产生,便知有无病菌污染。也可使用其他改良的培养法。荧光抗体技术也可用于鉴定病菌。

(五)类症鉴别要点

该病发展到典型期时,临床表现极度麻痹。轻微麻痹要与马立克氏病等疾病鉴别。水禽要与禽霍乱和化学药物中毒区分,水禽的肉毒中毒难与铅中毒区分。

二、防治

(一)治疗

如果对病禽进行隔离,并提供饲料和水,那么许多病禽可康复。但是,治疗大群病禽就不太容易,许多治疗方案的效果都不明显。其原因是,毒素感染的致病机理还没搞清楚。肉鸡场发病后,不予治疗时,病情时好时坏。因此,很难知道某种治疗方法有效,即使偶尔某次治疗降低了病禽的死亡率,但或许其他一些治疗方案也能取得如此效果。当然,也有多次治疗有效的报道,如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维生素D3及维生素E可以降低死亡率;抗生素包括链霉素等或定期用金霉素治疗均可降低死亡率。青霉素,有的场治疗无效,而用在其他发病场时又有效。药敏试验发现肉毒梭菌对13种抗生素敏感。注射特异性血清可以中和游离毒素和结合超量的毒素,可用于治疗动物园中的珍禽。鸵鸟人工攻毒后24小时内,有临床表现使用特异性抗血清治疗有效。但此法在其他商品化禽场不实用。

(二)预防

强调饲养管理,消除环境中的毒源和传染病,及时处理死禽和淘汰病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在疫区,清除污染垫料后,用次氯酸钙、碘酊和福尔马林等消毒药消毒,可减少环境中的芽孢数量。禽舍地板肮脏时,不利于彻底破坏这些芽孢菌体。对禽舍周边环境也应进行消毒。因为禽舍周边土壤可能含有芽孢,并可能带到禽舍中。灭蝇以减少带毒蝇蛆是预防本病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发病后,可以饲喂低能量的饲料以减少中毒引起的死亡。饲料或饮水中铁含量超标与暴发该病有关。

上一篇:鸡弯曲杆菌肝炎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