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鸡病诊断技术手册》第68页(2625字)
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生产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是肉用鸡常见多发病。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鸡肠道粘膜内而引起的。艾美耳属中有9种艾美耳球虫,其中以寄生在盲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危害最大,主要侵害3-5周龄的雏鸡,人们通常称之为盲肠球虫。另一种致病力也很强的是毒害艾美耳球虫,其裂殖生殖是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配子生殖却发生在盲肠粘膜上皮细胞内。主要危害8周龄以上的鸡只,也称做小肠型球虫。
(1)诊断
【流行特点】本病幼龄鸡多发,不分品种均有易感性。3-5周龄的鸡发病和死亡均较高。成年鸡一般很少发病。但在地面平养的肉用种鸡也时有发生,当鸡舍潮湿、鸡群密度大,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的鸡场常有球虫病的流行。特别是在炎热多雨的季节更为严重。
本病的感染以通过饲料、饮水为主。鸟类、家畜、土壤、饲管用具和人均可成为球虫病的机械传播者。随着集约化饲养业的发展,蛋用品种鸡群的饲养由地面平养改为笼养,使之球虫病的发生大为减少。
球虫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球虫卵囊对外界各种因素的抵抗力较强,一般常用消毒药对卵囊无杀灭作用,但卵囊对高温和干燥抵抗力较弱。
【临床表现】当鸡患盲肠球虫时,病鸡表现精神不振,羽毛蓬松,缩颈闭目呆立,食欲减退。拉稀,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随后便中带血,严重者甚至排出鲜血。由于肠壁上皮细胞大量破坏,使鸡发生自体中毒,病鸡运动失调,贫血,鸡冠和面部苍白。病的后期鸡只昏迷,抽搐,很快死亡。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利,死亡率可达50%-80%不等。鸡患小肠球虫病时,临床表现与盲肠球虫病相似,但病鸡不排鲜血便。
日龄较大的鸡如患球虫病时,一般呈慢性经过,症状轻,病程长。呈间歇性下痢,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死亡率较低。
【病理剖检】病死鸡消瘦,可视粘膜、鸡冠、肉垂苍白。内脏器官肉眼变化仅见于肠道。鸡患盲肠球虫死后,病变主要见于盲肠,两侧盲肠明显肿胀,外观呈暗红色,浆膜面可见有针尖大至小米粒大小的白色斑点和小红点。剪开盲肠,可见肠壁增厚,粘膜上见小点出血。肠内容物为血液或凝固的血凝块,或为混有血液的黄白色于酪样物。患小肠球虫的病死鸡,在卵黄蒂前后的肠管高度膨胀,充气。肠壁增厚,浆膜面见有大量的白色斑点和出血斑。肠粘膜高度肿胀,肠腔中充盈粘液以及纤维素絮状物和坏死物。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查病原。球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可出现卵囊、裂殖体、裂殖子、小配子和大配子五种形态。发现其中任何一种形态都可以证明鸡感染了球虫。是否发病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综合判断。因为鸡只带虫现象普遍,只根据粪便或肠道刮取物见到卵囊或裂殖体和裂殖子,不能诊断为鸡患了球虫病。
在急性阶段,鸡只死亡正值球虫的裂殖生殖阶段发生,这时在肠道内找不到卵囊。此时检查应将病变盲肠刮取物置载玻片上,滴加50%甘油水溶液1-2滴,混匀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看有否裂殖体和裂殖子。或采取粪便用同样方法,显微镜检查,看是否找到卵囊。
(2)防治 集约化蛋鸡场,多数是采取笼育笼养,鸡只很少接触到粪便,鸡球虫病很少发生,即使发生,立即采取药物治疗,很易治愈。但地面平养的肉用鸡对球虫病的防治主要采取药物预防的办法。常用的药物和预防剂量如下所述:
①氯苯胍。按33毫克/公斤,拌入饲料。雏鸡从15日龄开始,连续投喂,至上市前5天停药。
②氨丙林。按125毫克/公斤,拌料。雏鸡自15日龄起,连续喂至上市。
③克球粉。剂量和用法同氨丙林。
④盐霉素。按50毫克/公斤,拌入饲料。雏鸡从15日龄喂服,连续服用直至上市。
⑤马杜拉霉素(抗球王)。剂量为5毫克/公斤,拌料。雏鸡自15日龄起,连续服用至上市前5天停药。
抗球虫药多是化学合成的药物,长时间单一使用某种药物,极易使球虫产生抗药性,明显降低药物预防效果。抗生素类抗球虫药,不易使球虫产生抗药性。但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抗球虫药物的应用年限,最好是交替或轮换使用抗球虫药。
近年来用球虫活苗来预防球虫病,在国外已开始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应用活苗进行免疫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按规定操作。
鸡群一旦发生球虫病时,应及时选择药物进行治疗。鸡患球虫病,食欲下降,但饮欲增加,因此治疗时应选用水溶性抗球虫药。常用药物有如下几种,供大家选择:
①青霉素。按每只鸡2000单位溶于水中,上下午各一次饮用,连用2-3天。
20%安保乐水溶性粉。在25升水中加入30克(相当于240毫克/升氨丙林),代替饮水,连饮5-7天。药液应现配现用。
②百球清。按25毫克/升,连续饮用2天。
③磺胺二甲基嘧啶。配成0.1%溶液,饮用2天;其后用0.05%浓度,再饮用4天。
④磺胺二甲氧嘧啶。配成0.05%的水溶液,连续饮用5-6天。
除此之外,搞好鸡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持舍内干燥,不同日龄的鸡应分群饲养,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只抗病能力同样是做好球虫病防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