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链球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肉羊饲养技术手册》第166页(1500字)
羊链球菌病是由一种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特征为颌下淋巴结和咽喉肿胀,各脏器出血,大叶性肺炎、胆囊肿大。
羊溶血链球菌,按兰氏分类法是属于C群的一种兽疫链球菌。在死于本病动物尸体的肝脾抹片镜检,本菌有荚膜,多呈双球菌排列,很少单个存在,间有4~6个的短链。本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芽胞,革兰氏阳性,需氧兼性厌氧菌。本球菌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20℃的条件下生存一年以上。对一般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2%石炭酸、0.1%升汞、2%来苏尔和0.5%漂白粉均可在2小时内将其杀死。病原体存在于病羊的各个组织脏器及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而以鼻液、鼻腔、气管和肺为最多。主要由呼吸道排菌,死后可通过肉、骨、皮、毛等散播病原。部分慢性经过的病羊可成为带菌者。
本病以绵羊易感,山羊次之。自然感染主要由呼吸道,其次是皮肤损伤,也可通过蚊、蝇、虱等吸血昆虫传播。本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冬春流行,以2~3月间最严重。病的发生和死亡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在新疫区危害最强,常呈流行性,而在常发地区则多为散发性。当发生本病时,常有腐败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或大肠杆菌等继发危害,更易促使病羊的死亡。
症状及病变:人工感染的潜伏期3~10天,病程短,最急性者24小时内死亡,一般2~3天,延长5天者少见。病初体温升高达41℃以上,全身症状明显,起卧频繁,精神不好,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后流出脓性分泌物。口流涎,并混有泡沫,咽喉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舌肿。呼吸急促,每分钟50~60分,心跳每分钟110~160次。粪便变软,有时带黏液或血液。怀孕羊多发生流产。最后衰竭卧地不起。也有整个头部、乳房发生肿胀者,临死时有磨牙、抽搐、惊厥等神经症状。
突出的病变是各脏器的广泛出血,淋巴结出血、肿大。鼻、咽喉、气管黏膜出血。肺水肿或气肿或出血,有的呈现肝变区。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各器官浆膜面附有黏稠可拔成丝状的纤维素渗出物。心脏冠状沟及心内膜、心外膜有小点出血。肝脏肿大,呈泥土色,质地松脆,似煮熟状,边缘钝圆,表面有少量出血点,胆囊肿大2~4倍,胆汁外渗,靠近胆囊部分的组织表面及十二指肠多呈黄色。大网膜、肠系膜有出血点。肾脏质地变脆、变软,有贫血性梗塞区,有的肿胀,被膜不易剥离。脾有小点出血。第三胃内容物干如石灰,第四胃出血,其内容物稀薄,幽门充血、出血。肠道充满气体,十二指肠内容物变成黄色。膀胱内膜出血。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
预防:
1.认真作好抓、保膘,修缮棚圈,抵御风雪严寒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避免拥挤,改善草场条件。
2.不从疫区购入羊只及其产品。
3.本病常发区,定期进行疫苗的免役注射。
4.定期保持棚圈、场地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坚决执行兽医卫生制度。
治疗:病羊的治疗可用青霉素或10%磺胺嘧啶,肌肉注射1~2次,也可用磺胺嘧啶,内服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