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配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毛皮动物饲养技术手册》第87页(4327字)
优良的动物个体并不一定都能产生优良的后代,因为后代的优劣,不仅决定于其双亲本身的品质,而且还决定于它们的配对是否合宜。公母兽配对合理,其优良品质才能在后代中有较好的表现。因此,欲获得理想的后代,除做好选种工作外,还必须做好选配工作。选配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决定公母狐的交配,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以达到培育和利用优良品种的目的。
选配实际上是一种交配制度,在毛皮动物的生产中与选种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选种的继续。养殖场开展育种工作,不应只注重选种而忽视选配。有的养殖场选配时只把亲缘关系作为依据,避免近亲交配,而不考虑其他生产性状的选配。有的采用不同于随机交配的随机放对,哪个公兽能配上就用哪个公兽配,这种由自然选择延续下来的“自然选配”,在生产中虽然对防止漏配有一定的作用,但在育种场应该控制使用。为了防止在配种期公兽一方出现问题,而使选配计划难以实施,生产实践中常制定第二套选配方案备用。
选配分为个体选配与种群选配两大类。个体选配时,主要考虑配偶双方的品质对比与亲缘关系;而种群选配则主要考虑配偶双方所属种群的特性以及它们的异同在后代可能产生的作用。
选配是对动物的交配对象加以人为控制,使优秀个体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并使优良基因更好地更新组合,促进兽群的改良和提高。
(一)选配的原则 为了制定毛皮动物的选配计划和做好选配工作,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根据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为了更好地完成育种目标规定的任务,不仅要考虑相配个体的品质和亲缘关系,还必须考虑相配个体所隶属的种群对它们后代的作用和影响。在分析个体和种群特性的基础上,注意如何加强其优良品质和克服其缺点。
2.尽量选择亲合力好的种兽进行交配 在分析过去交配结果的基础上,找出那些产生过好的后代的选配组合继续维持,并增选具有相应品质的母兽与之交配。或进行配合力测定,找出那些配合力好的公母兽进行交配,种群选配同样要注意配合力问题。
3.种兽质量 公兽等级要高于母兽,因公兽负有带动和改进整个兽群的作用,而且选留数量较少,所以对其等级和质量,都应要求高于母兽。充分使用特、一级种公兽,二、三级公兽控制使用。最低限度也要等级相同,绝不能使用低于母兽等级的公兽来交配。
4.有相同缺点或相反缺点的公母兽不能配种 选配中,绝不能使具有相同缺点或相反缺点的公母兽相配,以免加重缺点的发展。
5.不要任意近交 近交只宜控制在育种群必要时使用,是一种局部而短期内采用的交配措施,不可长期使用,更不可随意在生产群内滥用。在一般繁殖群非近交则是一种普遍而又长期使用的方法,为此,同一种公兽在一个兽群使用年限不能过长,应注意做好种兽交换和血缘更新工作。
6.搞好品质选配 优秀公母兽,一般情况下都应进行同质选配,在后代中巩固其优良品质。一般只有品质欠佳的母兽或为了特殊的育种目的才采用异质选配。
7.注意年龄选配 在年龄上,幼母兽可与壮年公兽交配,壮年母兽可与壮年公兽交配,老龄母兽应与壮年公兽交配,不宜采用幼龄动物配幼龄动物,老龄动物配老龄动物。同时年龄和体形差别太大的公母兽也不宜相互交配。
(二)选配方式
1.品质选配 品质选配指根据毛皮动物毛绒品质、体质、体型、繁殖力等方面的品质,进行选配。考虑交配双方品质的对比,又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
(1)同质选配 就是选用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良公母兽来交配,以期获得相似的后代。其主要作用是使亲本的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得到保存、巩固和提高,从而扩大具有这种优良性状的个体。
此种选配中的“同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相似”,而出现某种性状优秀个体间交配,一般水平个体间交配,甚至还出现性状低劣的个体之间交配。应该采用性状优良与性状优良的个体进行交配,以获得优良后代。例如,选用被毛清晰的公狐和被毛清晰的母狐交配,使后代的被毛清晰。采用同质选配一般都是理想型或接近理想型的种狐。
同质选配的效果,取决于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如果表型相似基因型也相近的个体间分配产生的后代也相似,如果表型相近而基因型不同,产生的后代也可能不相似。所以,在选配前搞清主要性状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进行选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选配效果应及时总结,经过一次选配,如所产仔兽品质好,表示选配基本是正确的,可以继续采用原来的公母兽进行交配;如所产后代质量差,应及时调整选配方案。同质选配的效果在短期内可能不明显,可连续几代进行。就毛皮动物的育种来讲有时为了固定和发展某些优良性状,可针对这些性状进行同质选配。另外,在杂交育种工作的后期,兽群的生产性能和外貌往往参差不齐,分化很大,此时确定育种方向后,应用同质选配手段使群体尽早趋于一致。
(2)异质选配 对于一些不理想的个体可采用这种选配方式。异质选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具有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兽交配,以期将两个优异性状表现在同一个体上,以获得兼有双亲优点的后代。另一种是选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兽交配,即从良好性状纠正不良性状,以期后代能取得较大程度的改进和提高。例如,选用毛绒密度好的水貂与被毛平齐的水貂相配,期望得到毛绒丰厚、被毛平齐的后代,属前种情况。对于一只体型较小,而其他性状均优秀的狐与体型大其他性状也良好的狐相配,使后代的体型有所增大,则属于后种选配。由此可见,异质选配的主要作用,是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提高适应性和生产性能。在毛皮动物的育种工作中,如发现存在某种缺陷或某一性状表现的不很理想时,可有针对性地选用或引进一批种兽,以交配一方的优点纠正另一方的缺点。例如,近几年国内不少养殖场针对蓝狐体型小的问题,有计划地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体型大的种兽改良现有兽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般地讲,采用异质选配所生的后代,无论是在生活力、生长速度、繁殖力以及抗病力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且不可始终长期地使用任何一种,而应交替进行。如果只强调同质选配,长期下去会使兽群的生活力,抗病力下降。如果只强调异质选配,又很容易造成兽群品质杂乱无章,达不到应有的选育效果。
2.亲缘选配 亲缘选配就是考虑交配双方亲缘关系远近的选配,如果双方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就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反之则称远交。近交有害,这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训,生产中为防止由于近亲交配出现的繁殖力降低,后代生命力减弱,体型变小,畸型怪胎,死亡率增高等现象,不采用近交交配。但近交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固定,淘汰有害基因,最有效地保持优良祖先的血统。使用近交时必须严格掌握和控制近交程度和选择后代,有不良者出现时必须严格淘汰或立即停止近交。
(三)选配在育种工作中有下述意义和作用
1.选配为培育新的理想型品种创造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交配双方的遗传基础是有差异的,亲缘关系较远或无亲缘关系的个体间,其遗传基础差别会更大。当交配双方将遗传基础提供给所生的仔兽时,其后代不可能与父母的任何一方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发生了变异,所以为了某种育种目的,进行选配,将会发生必要的变异。有可能创造出理想的类型。
2.选配能稳定遗传性,使理想的类型固定下来 交配双方的遗传基础相近,其后代的遗传基础与双亲相差的就不会很大。这样,经过若干代有意识地选择,遗传基础相近的公母兽相配,该性状的遗传基础比较纯合,性状特征有可能被固定下来。
3.选配能把握变异方向,强化某种变异 当兽群中出现某种有益的变异时,可通过选种将具有该变异的优良公母狐选出,然后通过选配手段强化该变异。它们的后代有可能保持和突出这种变异,随着逐代的选种、选配和培育工作,使有益变异在兽群中更加突出,从而形成该兽群的独特之处。育种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强化这种变异的过程。
(四)繁育方法 分为纯种繁育和杂交两种。
1.纯繁 纯繁即纯种繁育。有相同祖先的兽群、体质外貌和生产性能都较相似,如果经过一段时期纯繁后,势必造成基因相对纯合,使群体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但群体内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通过种群内的选种选配,还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在一个养殖场,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单个群或数群为单位进行纯繁,提高数量性状的加性效应,而使单个群或单位群(数群)之间造成异质性,然后再进行群间(单个群或单位群)选配,兽群质量和生产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纯繁具有巩固遗传性,使种群固有的优良品质得以长期保存,并可迅速增加同类型优良个体的数量;以及提高现有品质,使群体平均生产水平不断稳步上升等。
2.杂交 是指不同种类、品种、类型或不同种群个体间进行的配种,杂交可使基因重新组合,实现兽群间的基因交换,可产生杂种优质,使后代的生活力,适应性和抗逆性及生产力都有所提高。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往往是杂合子,遗传基础不稳定,杂种兽不宜作种用。但杂种兽往往具有许多新的变异,有利于选择。生产水平较低的养殖场,为了改变群体的遗传基础,可从外地兽场引入优良种兽,进行适当杂交,能使种群质量得到迅速的改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