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针灸处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第157页(21916字)
风寒感冒
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鼻镜无汗,鼻息不通或流清涕,反刍减少或停止;重则高热不退,耳鼻四肢厥冷,肢体拘急,咳嗽。治疗用水针、血针、白针,配合中药辛温解表。
1.水针 百会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用注射用水5ml稀释)。或丹田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每天一次,连用3天。
2.血针 山根、耳尖、通关为主穴,尾尖、蹄头为配穴。
3.白针 肺俞、苏气为主穴,睛明、百会、丹田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
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引起。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肌表发热、喜凉恶热、呼吸喘促,有时咳嗽、鼻流黏涕,食欲反刍减少,口渴欲饮,结膜偏红。治疗用血针、水针、电针,配合中药辛凉解表。
1.血针 鼻俞、山根为主穴,通关、尾尖、耳尖为配穴;重者放颈脉血。
2.水针 丹田为主穴,苏气、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用注射用水5ml稀释),每天1次,连用3天。
3.电针 天门为主穴,肺俞、百会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银翘散或桑菊饮。
肺热咳喘
由于热壅于肺引起。主要表现为鼻粗气喘,鼻镜干燥,口渴喜饮,咳嗽连声,日重夜轻,咳声洪亮或有黄色黏稠鼻液,粪干尿黄。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肺止咳。
1.血针 鼻俞为主穴,胸堂、颈脉、耳尖、通关为配穴。
2.水针 丹田为主穴,配苏气、肺俞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或柴胡注射液5ml,每天1次,连用3~4次。
3.白针 肺俞为主穴,百会、苏气为配穴。
4.拔火罐 肺俞穴,白针后施术。
配合用药 内服清肺散。
鼻血
由于火热内盛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鼻络,或外伤鼻络等引起。主证,单侧或两侧鼻孔突然流血。兼证,肺热者血色鲜红而带气泡,伴有咳嗽发热;胃热者口渴喜饮,排齿发红,口干而臭;肝热者躁动易惊,目赤多眵;阴虚者使役时易出血,时出时止,久久不愈;外伤者鼻部有外伤,血色鲜红。治疗用白针、水针,配合中药清热止血。
1.白针 天平穴,并将头高吊,凉水喷头。
2.水针 天平为主穴,后丹田为配穴,5%安络血注射液10~15ml;或1%仙鹤草素20 ml,一次注射。
配合用药 肺热者用藕蒲散;胃热者用白虎汤合十黑散;肝热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内服;外伤者先处理伤口,然后用吹鼻散吹鼻。
肺黄(大叶性肺炎)
由于痰热壅肺引起。主要表现为初期发热恶寒,咳嗽连声,咳重于喘,鼻流黏液;中期呼吸急促,鼻流灰黄色或铁锈色浓性鼻液,痛咳不宁,口渴贪饮,口色红燥;后期干咳喘促,低热不退。治疗用白针、血针、水针,配合中药清肺(初、中期)、养阴(后期)化痰。
1.白针 苏气、肺俞为主穴,丹田、睛明、百会、六脉为配穴。
2血针 胸堂、颈脉为主穴,耳尖、通关、山根为配穴。
3.水针 丹田为主穴,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异丙嗪注射液100mg,30%安乃近注射液10ml;或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每天1次,连用5~7天。
4.拔火罐 肺俞穴,白针后施术。
配合用药 内服银翘散加减(初期),麻杏石甘汤(中期),百合固金汤(后期)。
嗓黄(喉炎)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此外,粗暴投送胃管,吸入或食入有刺激性的气体或食物亦可诱发。主要表现为伸头直项,呼吸喘粗,吞咽不利,口内流涎。喉嗓软肿者,触压有热痛感并引发短促而痛苦的干咳。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消肿。
1.血针 颈脉为主穴,鼻俞、玉堂、通关、山根、蹄头为配穴。
2.白针 喉门为主穴,肺俞为配穴。
3.巧治 软肿者用火针刺肿胀处;硬肿者,切除肿块;有窒息危险时切开气管。
配合用药 用冰硼散吹喉。
肺痈
由于热毒淤血郁结于肺引起。主要表现,初期恶寒发热,咳嗽喘粗,鼻流少量黏液;中期高热不退,精神委靡,频频咳嗽,鼻流腥臭浓液或带有血丝,胸部叩诊呈浊音;后期行动无力,午后发热,咳嗽气急,鼻流灰绿或灰褐色脓液。治疗用血针、水针、白针,配合中药清热(初期)、排脓(中期)、养阴解毒(后期)。
1.血针 胸堂、颈脉为主穴,耳尖、尾尖、鼻俞为配穴。
2.水针 丹田为主穴,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
3.白针 肺俞为主穴,苏气、丹田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银翘散(初期),清肺散(中期)加减,百合散(后期)。
肺痛(胸膜炎)
由于气血瘀滞胸部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束步难行,站多卧少,呼吸浅表,咳嗽连声,张口垂涎,胸部拒按。叩诊胸部敏感,一侧或两侧出现水平浊音。治疗用血针、水针、巧治术,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利水止痛。
1.血针 胸堂为主穴,颈脉、山根为配穴。
2.水针 肺俞为主穴,丹田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每天1次,连用3~4次。
3.巧治 前槽穴。胸水严重者用套管针或接有细橡皮管的12~14号注射针头刺入胸腔放出胸水,术后局部消毒并用消毒棉或火棉胶封闭。
配合用药 内服消黄散;有胸水者,内服十枣汤。
异物呛肺(异物性肺炎)
由于饲料、水、药物等异物误入于肺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咳嗽不安,出汗发抖,呼吸困难,鼻流黏涕或污秽脓液。治疗用水针、巧治术,配合中药涤肺解毒。
1.水针 丹田为主穴,苏气为配穴,注射1%盐酸毛果芸香碱注射液100mg;或百会为主穴,肺俞为配穴,每穴注射12%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10ml。
2.巧治 气管内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IU,或链霉素100万~200万IU,或0.25%普鲁卡因50~200ml。
配合用药 内服苇茎汤加减。
脾虚慢草(消化不良)
由于劳伤过度、饲管不当或久病失治等引起。主要表现为毛焦肷吊,反刍减少或停止,反复胀气,粪渣粗大,拉稀和便秘交替出现,日见消瘦。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补气健脾。
1.血针 通关、玉堂为主穴,山根、蹄头为配穴。
2.水针 健胃为主穴,脾俞、后三里为配穴,每穴注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或脾俞穴,注射0.2%硝酸士的宁注射液10ml;或后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8mg。
3.电针 百会为主穴,关元俞、脾俞为配穴;或脾俞为主穴,关元俞、后丹田为配穴;或两侧关元俞穴。通电30min,弱刺激,每日1次。
4.白针 脾俞为主穴,六脉、关元俞、食胀、后三里为配穴。
5.巧治 顺气穴插枝。
配合用药 内服参苓白术散。
草噎(食道梗塞)
由于食物或异物阻塞食道引起。主要表现为突然停止采食,紧张不安,频频吞咽,饮水时虽有吞咽动作,但水从鼻孔流出;口鼻流涎,气促喘粗,瘤胃臌气。治疗以巧治术为主,排除阻塞物。
1.巧治 阻塞物在咽部或靠近咽部时,以开口器开口,用手直接取出;阻塞物靠近胃部食管时,用胃管推送法或结合打水、打气法;阻塞物较柔软时,用按摩法;阻塞物为细粉饲料时,用胃管灌水反复冲洗法。
2.气针 瘤胃臌气时,肷俞穴穿刺放气。
肚胀(瘤胃臌气)
由于瘤胃内草料异常发酵产气引起。主要表现为肚腹胀满,呼吸促迫,摇尾踢腹,肛门外突,口色青紫。治疗以巧治术为主,配合中药行气消胀。
1.巧治 肷俞穴,套管针穿刺放气;顺气穴,用新嫩树枝缓缓插入。
2.血针 滴明、通关为主穴,山根、蹄头、尾尖、耳尖为配穴。
3.白针 脾俞、关元俞为主穴,百会、后海、苏气为配穴。针后施捋尾按摩术,有尾根向尾尖滑捋20min。
4.电针 关元俞为主穴,食胀、后海为配穴;或两侧反刍穴(倒数第一肋间)。
配合用药 内服丁香散。
宿草不转(瘤胃积食)
多由于过食草料引起。主要表现为食欲、反刍停止,嗳气酸臭,左腹胀满,呼吸喘急,鼻镜干燥,时起时卧,频作排粪状。治疗以电针为主,配合中药消积导滞。
1.电针 关元俞为主穴,食胀为配穴;或脾俞为主穴,健胃、六脉为配穴;或两侧耳根穴。
2.水针 健胃为主穴,关元俞为配穴。注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或新斯的明0.02~0.05g,针后禁食,给予适量饮水,肷部按摩瘤胃。
3.白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后海、关元俞为配穴。
4.火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后海、食胀为配穴。
5.血针 通关为主穴,蹄头、滴明、耳尖、尾尖、山根为配穴。
6.巧治 肷俞穴,瘤胃臌气时,用套管针穿刺放气。
配合用药 内服曲蘖散加减。
百叶干(瓣胃秘结)
由于饲养失宜,胃液耗损引起。主要表现为反刍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龟裂,粪球干硬、色黑,如算盘珠状,叩诊时蹴腹咬牙。治疗以水针为主,配合中药润燥通便。
1.水针 瓣胃内注入25%硫酸镁500~700ml或10%硫酸钠1000~2000ml。
2.白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后丹田为配穴。
3.血针 通关为主穴,蹄头、耳尖、山根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增液承气汤加减。
翻胃吐草
由于脾胃虚弱,肾阳不足等引起。主要表现为日渐消瘦,粪便粗糙,鼻浮面肿,口吐混有黏膜草团,四肢疼痛,腰胯拖拉或卧地难起。治疗以水针为主,配合中药健脾止呕。
1.水针 抢风、大胯为主穴,大转、小胯、后三里为配穴,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40ml;或维丁胶性钙注射液10万IU,隔日1次,连续3次。
2.火针 脾俞、百会为主穴,关元俞、肾俞为配穴。
3.血针 通关为主穴,玉堂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通关散。
呕吐
由于伤食,脾胃湿热等引起。前者证见肚腹胀满,嗳气腐臭,呕吐物多为酸腐宿食,吐后病减,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呕;后者证见发热,口渴欲饮,食后即吐,吐出物酸腐臭、清稀而色黄,治疗用血针、白针、巧治术,配合中药清热利湿,和胃止吐。
1.血针 玉堂为主穴,通关、带脉为配穴。
2.白针 后三里为主穴,脾俞、关元俞、六脉为配穴。
3.巧治 顺气穴,插枝。
配合用药 湿热呕吐内服清胃散,伤食呕吐内服藿香正气丸。
异物伤胃(创伤性网胃炎)
由于误食金属异物刺入网胃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日渐消瘦,反复出现慢性肚胀,喜前高后低站立,触压网胃区疼痛。治疗,轻症用水针、血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重者手术取出异物。
1.水针 丹田为主穴,百会、鬐甲为配穴。注射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200万IU。
2.血针 带脉为主穴,蹄头、涌泉为配穴。
3.手术 剖腹探察或网胃切开,取出异物。
配合用药 内服黄连解毒汤加减。
泄泻
由于寒湿、伤食、脾虚、肾虚等引起。寒湿者,粪稀尿少,耳鼻俱凉,肠鸣如雷;伤食者,粪便呈糊状,腹胀腹痛,泻后痛减;脾虚者,粪粗带水,毛焦体瘦,倦卧少食;肾虚者,久泻不止,后半夜或凌晨泻重,日渐消瘦,肛门失禁。治疗用白针、水针,配合中药治本。
1.白针 后海为主穴,脾俞、关元俞、后三里为配穴。
2.水针 后海穴,注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70ml(犊牛15~20ml)。精神不振,脉细弱者,加20%安钠咖注射液5~10ml。
3.血针 带脉为主穴,蹄头、三江、通关、玉堂为配穴。
4.火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肾俞为配穴。
5.激光针 照射后海、脾俞、六脉穴。
配合用药 寒湿者内服参苓白术散,伤食者内服曲蘖散,脾虚者内服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内服四神丸。
肠黄(肠炎)
由于湿热或热毒蕴结肠中引起。急性者,证见发热,蹲腰踏地,汤粪如水、恶臭;慢性者,表现毛焦肷吊,腹痛不安,粪水齐下,常带腥臭味和脓血。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泻火解毒。
1.血针 带脉为主穴,玉堂、山根、尾尖为配穴。
2.水针 健胃穴,注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或后海穴,注入20%安钠咖注射液5~10ml;或百会穴,注入硫酸庆大霉素50万IU;或瓣胃注射氯霉素8g或50%~75%酒精溶液50ml。
3.白针 脾俞为主穴,后三里为配穴。
4.火针 脾俞为主穴,后海、百会、命门为配穴。
5.电针 百会为主穴,后海、关元俞为配穴。
6.埋线 脾俞为主穴,后海、膀胱俞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郁金散。
便秘
由于肠内糟粕停滞过久,津液亏乏引起。主要表现为反刍减少,拱腰努责,回头顾腹,粪干色深,坚涩难出。治疗以白针、电针为主,配合中药泻下通便。
1.白针 脾俞、后海为主穴,后三里、尾根、睛明为配穴。
2.电针 关元俞、脾俞;或两侧关元俞;或大肠俞、后海穴。
3.水针 关元俞为主穴,后三里为配穴,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0ml。或后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16mg。或瓣胃注射硫酸镁300g、石蜡油500ml、常水2000~3000ml的混合物。
4.血针 蹄头、三江为主穴,通关、耳尖、尾尖、尾本、山根为配穴。
5.巧治 谷道入手,隔肠轻轻按捏粪结处,使其变形软化后逐渐排出。如粪结在直肠,缓缓掏出。
配合用药 内服大承气汤(体壮者)或当归苁蓉汤(体弱者)。
便血
由于脾虚气弱,不能摄血,或湿热下注,损伤肠络,迫血下行等引起。主证,脾虚者多为先便后血,血色暗红,毛焦肷吊,大便溏泻;湿热者多为先血后便,血色鲜红,鼻镜干燥,排便痛。治疗用白针、水针,配合中药健脾、燥湿、止血。
1.白针 天平、脾俞为主穴、后海、后三里、百会、大肠俞、后丹田为配穴。
2.水针 天平穴,注射5%安络血或1%仙鹤草素或4%维生素K3注射液10ml。百会、丹田穴,注射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200万IU。
配合用药 脾虚者内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湿热者内服郁金散加减。
脾虚浮肿
由于脾阳亏虚,水湿难以运化引起。主要表现为四肢或腹下、会阴部浮肿,四肢僵硬,起卧困难,反刍缓慢,粪渣粗大,或有泄泻,倦怠多卧。治疗用白针、水针、火针,配合中药补脾益气。
1.白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肾俞为配穴。
2.水针 百会、脾俞为主穴,肾俞、关元俞为配穴,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300mg。
3.火针 百会为主穴,脾俞、六脉、关元俞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补中益气汤加减。
宿水停脐(腹水)
由于脏冷气虚,水湿运化失常引起。主要表现为反刍减少,日见消瘦,两肷凹陷,腹部两侧下垂,呈对称性膨大,顶压下腹部有波动感。治疗以巧治为主,配合中药健脾利湿。
1.巧治 云门穴,插入宿水管(或套管针)放出腹水。如宿水太多,不宜一次放完,可隔日再放。
2.火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为配穴。
3.白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六脉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五苓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心热舌疮(舌炎)
由于热邪侵于心经引起。主要表现为体表发热,口内垂涎,舌面或舌体肿胀,溃烂成疮,口色赤红。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心解毒。
血针 通关穴,放血后用食盐擦针眼。
配合用药 内服洗心散。
木舌
由于心经积热,上冲于舌;或因饲喂粗硬饲料、饲料中混有铁丝木屑等刺伤舌体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舌体肿胀发硬,形如木条,触之热痛,或见刺伤,口温升高,流涎如丝,采食困难,水草难咽;重者伸颈直项,舌伸口外,气促喘粗。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消肿止痛。
1.血针 通关为主穴,胸堂、玉堂、山根、耳尖、尾尖为配穴。重者可于舌下和舌体两侧散刺出血。
2.火针 肿胀严重者,用火针于舌尖和舌体两侧各刺一针,针孔用食盐涂擦。
3.温熨 将舌用布包裹湿以温醋,用烧红的烙铁置于布上,缓缓熨烙,并不断加醋,直至舌体烙软。
配合用药 口噙冰硼散。
中暑
由于暑热炎天,负重劳役奔走过急;或厩舍狭窄,通风不良;或车船运输过度拥挤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高热神昏,目瞪头低,行走如醉,气促喘粗,浑身出汗,卧地难起,肌肉震颤。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解暑。
1.血针 颈脉为主穴,太阳、耳尖、尾尖、通关、山根为配穴。并用冷水浇头。
2.白针 百会为主穴,尾根、丹田为配穴。针后用冷水浸湿的麻袋搭于牛背上,并不时用冷水浇湿麻袋。
3.水针 丹田、百会穴,注射复方氯丙嗪注射液300ml或尼可刹米注射液10ml或安钠咖注射液10ml。
配合用药 内服香薷散加减。必要时用西药强心补液。
脑黄(脑炎)
由于心肺热极上注于脑引起。惊狂型表现狂躁不安,乱走乱撞;痴呆型证见头顶墙壁不动,眼闭呆立,口含饲草不知咀嚼,步态不稳。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化痰,安神开窍。
1.血针 太阳为主穴,颈脉、耳尖、尾尖、山根、蹄头为配穴。
2.水针 百会为主穴,丹田为配穴,注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300mg。
3.火烙 天门为主穴,通天为配穴。
配合用药 惊狂型用镇心散,痴呆型用朱砂散。
病症(癫痫)
由于痰火积聚,迷乱心神引起。主要表现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两目上翻,头向后弯,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反复发作。治疗用水针、血针,配合中药化痰定痫。
1.水针 天门穴,注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300mg,或苯巴比妥钠2g。
2.血针 山根为主穴,尾尖、鼻中为配穴。
3.艾灸 天门为主穴,通天为配穴。
4.电针 天门为主穴,丹田、鬐甲、百会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镇痫散加减。
肝热传眼
由于肝经受热生风,外传于眼引起。主要表现为目闭头低,眼泡肿胀,痛痒难当,眦肉瘀红,眵盛难睁,羞明流泪,四肢如柱,束步难行。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肝明目。
1.血针 太阳为主穴,三江、睛俞、睛明(睑结膜散刺)为配穴。针后用食盐水洗眼。
2.水针 睛明、睛俞穴,每穴注射青霉素20万IU,用1%普鲁卡因4ml稀释;或太阳穴,注射硫酸链霉素200万IU;或上下眼睑皮下注入自家血10ml。
3.巧治 顺气穴插枝;瞬膜脱出者,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配合用药 内服决明散或青葙散。
红眼病(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由于疫疠之气上攻于目引起。主要表现为羞明流泪,眼睑肿胀发红,角膜上发生白色小点的云翳,重者双目失明。治疗以水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肝明目。
1.水针 太阳穴,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125mg,5天1次,连用2~3次。
2.血针 太阳为主穴,三江、颈脉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决明散;有角膜翳时,涂1%~2%黄降汞软膏。
肝胀
由于肝血内瘀,疏泄失常引起。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运化无力,四肢僵硬,眼红肿胀,东奔西撞,肝脏肿大、疼痛;重者出现腹水。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疏肝祛邪。
1.血针 太阳为主穴,颈脉、尾尖、蹄头为配穴。
2.白针 肝俞为主穴,六脉、后三里为配穴。
3.水针 百会穴,盐酸氯丙嗪注射液200mg,一次注射,每天1次,连用3次。
配合用药 内服逍遥散。
夜盲
由于阴血不足,肝肾亏虚引起。主要表现为白昼视物如常,在暗处或夜间视物不见,重者视力丧失。治疗以水针为主,配合中药滋肝明目。
1.水针 百会为主穴,安肾、命门为配穴,每穴注入维生素AD注射液2ml。
2.白针 睛明为主穴,睛俞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六味地黄丸。
胆胀
由于热毒或湿热侵袭肝胆,疏泄失常引起。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头垂耳低;或躁动不安,狂奔乱走,目睛赤黄或青,眼肿流泪;重者泻粪如黄浆,喘促,口鼻流涎,颈部抽搐。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肝利胆。
1.血针 太阳为主穴,颈脉、胸堂为配穴。
2.火烙 天门为主穴,通天、耳根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
眼虫病
由于大口吸吮线虫引起。主要症状,可见乳白色虫体在眼睑内游动或随泪液由内眦流出,流泪,结膜红肿,眵盛羞明,摇头不安。治疗以巧治为主,配合中药消炎止痛。
1.巧治 泪管穴,缓慢注入1%敌百虫溶液100ml或1%左旋咪唑100ml。
2.血针 三江为主穴,太阳为配穴。
配合用药 眼药膏或眼药水点眼。
外肾黄(睾丸炎)
由于寒湿邪气侵入肾经,流注外肾;或肾经湿热下注,凝于外肾等引起。阴肾黄者,证见外肾及肾囊肿大,触摸无痛,如冰如石;阳肾黄者,表现外肾肿大,触摸硬痛,不愿走动,强行运步则后肢开张。治疗用白针、火针、水针,配合中药暖肾(阴肾黄)、清热(阳肾黄),消肿止痛。
1.白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为配穴;并用大宽针散刺外肾,排出黄水。
2.火针 阴俞为主穴,百会、肾俞为配穴。
3.水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后丹田、安肾为配穴。每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
配合用药 阴肾黄内服茴香散,阳肾黄内服黄柏知母汤。
滑精
由于肾气耗损,下元亏虚引起。肾阳虚型,证见羸弱倦怠,小便频数,阴茎软而无力,不举而精泄;阴虚型,表现阴茎频频勃起,流出精液,或未交而早泄。治疗用白针、火针、艾灸,配合中药补肾涩精。
1.白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后丹田为配穴。
2.火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为配穴。
3.艾灸 百会穴。
配合用药 阳虚型内服金锁固精丸,阴虚型用六味地黄丸。
垂缕不收(阴茎脱垂)
由于肾水亏损或外受损伤,下元不固引起。主要表现为阴茎脱出阴筒之外,轻者能部分收回,重者经久难收,阴茎及阴筒口肿胀。治疗以水针为主,配合中药补肾壮阳。
1.水针 阴俞穴,注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20mg,每天1次,连用3次。
2.火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为配穴。
3.白针 百会为主穴,安肾、肾俞为配穴。
4.电针 百会为主穴,后海、天平为配穴;或尾根为主穴,后三里为配穴。
5.灸法 阴俞为主穴,百会为配穴;或醋炒麦麸搭腰背热敷。
配合用药 内服破故纸散,外用5%盐水热敷。
胞转(尿闭)
由于排尿受惊,或滚跌转动膀胱,或乘热骤饮冷水等引起。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疼痛不安。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利湿。
1.血针 肾堂为主穴,三江、尾尖、尾本、滴明、山根为配穴。
2.白针 命门、云门为主穴,百会、肾俞、后海为配穴。
3.电针 百会为主穴,尾根、大胯为配穴。
4.火针 百会为主穴,安肾为配穴。
5.巧治 直肠入手,轻按膀胱,或拨正膀胱,使尿液排出。
配合用药 内服滑石散。
胞黄(膀胱炎)
由于火热湿毒壅结膀胱引起。主要表现为小便淋漓,排尿痛苦,尿色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腻。治疗用血针、水针,配合中药清热利尿。
1.血针 肾堂为主穴,尾本、尾尖为配穴。
2.水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命门为配穴。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万IU,或青霉素80万IU、链霉素100万IU。尿血者,天平穴注射5%安络血注射液10ml或1%仙鹤草素10ml。
配合用药 内服八正散。
砂石淋(尿结石)
由于湿热久蕴,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引起。主要表现为排尿疼痛,尿频量少,尿色黄赤或带血丝,尿中混有砂石;有时因砂石堵塞使排尿突然中断或成滴状。治疗以巧治为主,配合中药化石通淋。
1.巧治 挑石术,用于结石在阴茎S弯曲之下者。将牛站立保定,术者蹲在病牛右侧,右手抓住阴茎头用力拉出阴茎,左手于包皮口用力抓住阴茎并反转固定,然后右手触诊结石部位,见阴茎下缘有瘀黑的凸起处即是,取消毒好的手术刀,刀口向外,在砂石上缘刺入1.5cm,将刀尖向右一挑,砂石即被挑出。伤口涂消毒药。
2.血针 肾堂为主穴,尾本、尾尖、耳尖为配穴。
3.水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为配穴,注射青霉素80万IU、链霉素100万IU。
4.电针 百会为主穴,气门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滑石散。
脱肛(直肠脱出)
由于体质虚弱、中气下陷或久泻久痢、肛门松弛等引起。主要表现为举尾拱腰,不时努责,肠头脱出,淤血肿胀,冷硬难收。治疗以巧治术整复固定为主,配合中药补脾升提。
1.巧治 站立保定,先以温水灌肠,排空直肠内积粪,用2%明矾溶液或防风散煎汤待温冲洗脱出物,除尽坏死的瘀膜烂肉,洗净,涂撒明矾末,轻轻送入肛门内。
2.电针 后海、百会穴,或两侧肛脱穴,通电20~30min。重症须整复后进行。
3.火针 百会为主穴,后海、气门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补中益气汤。
阴道脱和子宫脱
由于体质虚弱、中气下陷,或难产、胎衣不下强力努责等引起。主要表现为阴道或子宫部分或全部外翻脱出于阴门之外。治疗以巧治术整复固定为主,配合中药补脾升提。
1.巧治 将患畜前低后高站立保定,用消毒液清洗脱出物及阴门周围,除去污物及坏死组织,若已发生水肿,用小三棱针散刺,放出血水;再涂抹明矾或冰片细末,用拳抵住脱出末端,缓缓纳入骨盆腔,顺势入手,舒展子宫皱襞;最后取猪尿泡或足球胆一个,洗净消毒,送入阴道,插一细竹筒吹满气体,抽出竹筒,把口扎紧;同时用纱布制成兜布,兜在阴道的外部固定。一两天后不再努责时,放掉气体取出。也用以下针法固定。
2.水针 两侧阴脱穴,各注射95%酒精10ml。
3.电针 阴脱、后海穴,每天1次,每次2~4h。
4.白针 百会为主穴,命门、气门、尾根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补中益气汤。
乳痈(乳房炎)
由于乳房积乳,或乳房不洁、乳头外伤感染等引起。急性型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乳量减少变性,有凝乳块或血丝;慢性型证见乳房内有大小不等的硬块,乳汁排出不畅或无乳,重者溃烂成疮。治疗,急性型以血针、水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消肿(初期),托毒排脓(成脓期),补养气血(溃破期);慢性型以灸熨、TDP为主,配合中药疏肝解郁,清热散结。
1.血针 两侧滴明穴,放血400~500ml;或配颈脉、滴水穴。
2.水针 阳明、百会穴,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IU。或用乳针注入病变乳池内。
3.灸熨 用于慢性型,每次30~60min。
4.TDP 患区照射,每次60min,每日1~2次。
5.激光针 阳明穴,照射10~15min。
配合用药 急性型初期用公英散,成脓期用透脓散,溃破期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慢性型内服逍遥散加减,外敷金黄散。
不孕症
由于肥胖、衰老和疾病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长期不发情或隐性发情,屡配不孕,直检卵泡不发育或有持久黄体。治疗以电针为主,配合中药催情促孕。
1.电针 百会为主穴,后海、雁翅、关元俞为配穴;或两侧雁翅穴;或气门为主穴,后海、百会为配穴。任选一组,每次通电30min,每天1次,7次为一疗程。
2.激光针 阴蒂为主穴,后海为配穴,氦-氖激光照射,每次30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3.白针 后海为主穴,百会、雁翅为配穴。后海穴进针19~26cm,留针15min,每5min行针1次,强刺激1min,以患牛针感明显但能耐受为度。
4.TDP 后海穴、阴门区照射,每次60min,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
5.水针 百会为主穴,雁翅为配穴。持久黄体型注射前列腺素(PGF2α)30mg;或促卵泡素(FSH)150IU,或己稀雌酚15~30mg。卵泡囊肿型注射促卵泡素释放激素(LRH)1000μg,或前列腺素(PGF2α)30mg。
配合用药 子宫内灌注促孕灌注液。
胎衣不下
由于产前劳役过度,气血不足;或产程过长,畜体倦乏;或胎儿过大;或临产时受风寒侵袭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胎衣部分或全部滞留于子宫内,或部分垂露于阴门之外。治疗用水针、电针,必要时手术剥离,配合中药补气养血。
1.水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气门为配穴,注射催产素80IU,或己稀雌酚30mg。
2.电针 百会为主穴,尾根、天平为配穴;或后海为主穴,百会、关元俞为配穴。
3.白针 百会为主穴,尾根、关元俞、气门、后三里、六脉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参苓汤。
胎风(产后瘫痪)
由于产后外受风寒侵袭引起。主要表现为产后腰腿疼痛,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治疗以水针为主,配合中药温肾止痛。
1.水针 抢风、大胯为主穴,肘俞、小胯、后三里为配穴。每穴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或醋酸氢化泼尼松注射液250mg。
2.火针 百会为主穴,大胯、小胯、抢风、邪气、仰瓦为配穴。
3.灸法 背腰部醋麸灸或醋糟灸。
4.电针 百会为主穴,气门、大胯、小胯为配穴。
5.血针 涌泉、滴水为主穴,耳尖、尾尖、尾本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麒麟竭散。
产后腹痛
由于产前劳役过度,营养不良,产后元气未复;或产后风寒侵袭,误饮冷水及冰冻饲料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不安,形寒肢冷,遇暖减轻,慢草不食。治疗用白针、电针,配合中药补气止痛。
1.白针 百会、气门为主穴,关元俞、尾根为配穴,留针20~30min,留针期间反复行针。
2.电针 百会为主穴,开风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八珍汤加减。
产褥热(产后发热)
由于产后体虚,外邪乘虚而入;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虚阳亢;或胎儿腐败,胎衣残留胞宫等引起。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肢体疼痛,时有恶露;或高热口渴,回头顾腹,恶露赤红,恶臭难闻;或午后稍热,心悸少食。治疗用水针、巧治术,配合中药清热滋阴,活血化瘀。
1.水针 百会为主穴,丹田为配穴,注射青霉素400万IU,链霉素400万IU。
2.巧治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0.2%雷佛奴尔溶液1000~2000ml冲洗子宫,然后放入土霉素粉5~10g,或呋喃西林3g,或洗必泰粉1~2g;或灌注促孕灌注液20~30ml。
配合用药 针对病因内服桂枝汤合生化汤,或银翘红酱解毒汤,或青蒿鳖甲汤。
破伤风
由于破伤风梭菌侵入深在伤口引起。主要表现为皮紧肉硬,头颈转动不灵,瞬膜外露;重则牙关紧闭,水草难进,瘤胃臌气,头颈伸直,行走困难,卧地难起。治宜先清创开放伤口,以水针为主,配合药物熄风解痉。
1.水针 百会穴,注射破伤风类毒素100万IU;
2.火针 百会为主穴,锁口、开关为配穴。
3.血针 颈脉为主穴,放血500~1500ml,山根、蹄头、耳尖为配穴,初期应用。
4.醋麸灸 背腰部。
配合用药 内服千金散。注射青霉素、链霉素。
痹证(风湿证)
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机体,传于经络引起。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疼痛、麻木,皮紧肉硬,行走跛拐,遇寒加重,遇热痛减;四肢发病者常有明显的游走性,呈转移性跛行。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祛风散寒利湿。
1.火针 全身性风湿,百会为主穴,安肾、抢风、气门为配穴;前肢风湿,抢风为主穴,冲天、肩外俞、肘俞为配穴;后肢风湿,气门为主穴,大胯、小胯、邪气、仰瓦、阳陵、掠草为配穴;腰部风湿,百会为主穴,肾俞为配穴。
2.电针 选穴同上。
3.血针 缠腕、曲池、蹄头、涌泉、滴水穴,重者配胸堂、肾堂、尾本穴。
4.水针 按患部选取百会、肾俞、抢风、大胯、小胯、后三里等穴,每穴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二份与5%碳酸氢钠一份的混合液20ml。
5.灸熨 醋酒灸或醋麸灸;软烧法;艾灸。
6.TDP 病区照射,每次40~60min。
配合用药 内服蠲痹汤。
外黄
由于热邪积于脏腑,循经外传,郁于体表肌腠引起。多在皮肤疏松部位出现肿胀,初期发硬,以后逐渐变软,刺破流出黄水。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消肿。
1.血针 颈脉、带脉、胸堂为主穴,通关、鼻俞、耳尖、膝脉、缠腕、涌泉、滴水、蹄头、尾尖为配穴。并用中宽针散刺肿胀部,放出毒水,针后涂敷醋调的绿豆粉或陈石灰。
2.火针 封闭硬黄肿胀部周围或肿胀部中心部放出黄水。
3.水针 百会为主穴,鬐甲、丹田为配穴,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200万IU。
4.巧治 穿黄穴。
配合用药 内服黄连解毒汤。
肩痈(肩胛脓肿)
由于热毒郁结于肩胛引起。主要表现为肩胛肿硬热痛,日久破溃,流出脓血;重则脓水下注,前肢浮肿,运步困难。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消肿。肉腐成脓后切开排脓,外科处理。
1.血针 患部散刺,放出淤血毒水,再用桐油调陈石灰和大黄末涂之。
2.水针 前丹田、抢风、苏气穴,共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200万IU,或安痛定注射液30ml。
3.烧烙 用刀状烙铁患部烙成“⊕”形。
4.艾灸 取3~5支艾卷捆为一束点燃,患部回旋灸5~10min,每日1次。
配合用药 内服仙方活命饮。
脱膊
由于肩部肌肉过度伸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患肢肩胛下塌,站立时较健肢长,肩关节以下各关节屈曲,不能负重;行走时肩胛骨紧贴躯干,云头不翻,跛行,甚则三肢跳跃;病久者肩部肌肉萎缩。治疗用水针、电针为主,配合中药活血通络。
1.水针 抢风为主穴,肘俞为配穴。共注射1%普鲁卡因15ml、青霉素160万IU,或30%安乃近注射液20ml,或自家血60ml。
2.白针 抢风为主穴,轩堂、肘俞、膊尖、膊栏为配穴。
3.电针 抢风为主穴,轩堂为配穴。
4.气针 抢风、弓子穴(模拟马的位置取穴),用注射针头刺入皮下回抽无血后,注入空气300~800ml,并将空气向四周推赶。
5.火针 膊尖、膊栏为主穴,肩井为配穴。
6.醋酒灸 横卧保定,患肢在上施术。术后摆动患肢15~20min。
配合用药 内服海马定痛散。
僵筋腿(髌骨上方固定)
由于劳役过度、使役不当或跌打损伤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运步时患肢向后伸直,或呈三角跳;当强迫后退时,若膝关节发出一钝性响声后,患肢突然高高提起,呈鸡跛步样,随即症状消失,但休息后又可发生。治疗,轻症施火针,重症用巧治术。
1.火针 掠草为主穴,阳陵为配穴。
2.巧治 横卧保定,三健肢靠拢,病肢在下并向后方拉直,露出患肢膝关节内侧,消毒,在膝内直韧带处做1cm长切口,暴露内直韧带,以钝头稍弯单刃外科刀由韧带下方刺入(不可刺伤关节囊),立转刀刃,割断韧带。
腰脊闪伤
由于外力作用引起。主要表现为运步时脊腰强硬,步态不稳,后退及回转困难;重者不能站立,呼吸急促,针刺无反应。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活血止痛。
1.血针 尾本为主穴,通关为配穴。
2.火针 百会为主穴,安肾、气门、后丹田、脾俞为配穴。
3.白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脾俞、命门、尾根为配穴。
4.电针 百会为主穴,后丹田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红花散。
漏蹄(腐蹄病)
由于久立湿地,蹄底过度磨损或异物刺伤;或天气寒冷,缺乏运动,气滞血瘀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多卧少立,步行困难,蹄底流出腐臭脓血。治疗以巧治术为主。
1.巧治 彻底清洗蹄底,挖去异物和腐肉,消毒;将烧溶的血竭或烧热的黄蜡混桐油乘热注入漏洞中,或用激光烧烙;再用棉花浸松馏油垫包于外,包扎蹄绷带。
2.血针 蹄头为主穴,涌泉、滴水、缠腕为配穴。
谷疯
由于食入过量豆谷类饲料引起。主要表现为鼻镜干燥,口渴贪饮,或口吐白沫,肌肉震颤,双目失明;重者乱冲直撞,或呆立不动。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解毒安神。
1.血针 山根为主穴,耳尖、蹄头为配穴。
2.水针 百会穴,氯丙嗪注射液400mg;或新斯的明注射液20ml,一次注射。
3.烧烙 天门为主穴,通天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竹叶石膏汤。
烂甘薯中毒
由于食入患有黑斑病的甘薯引起。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肚腹胀满,张口伸颈,鼻流泡液,口吐白沫,站立不稳,后期皮下气肿,眼球突出,肌肉震颤。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解毒定喘。
1.血针 颈脉为主穴,放血1000~2000ml;耳尖、山根为配穴。
2.白针 百会为主穴,苏气、肺俞、脾俞为配穴。
3.水针 百会穴,注射毛花强心甙(西地兰D)3ml。
配合用药 内服白矾散。
霉玉米中毒
由于食入发霉玉米引起。主要表现为肚胀,肌肉颤抖,双目失明。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解毒安神。
1.血针 颈脉为主穴,通关、太阳为配穴。
2.白针 百会为主穴,鬐甲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黄连解毒汤。
腊梅叶中毒(串脚风、扯脚症)
由于采食腊梅嫩叶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惊恐不安,肌肉震颤,肛门阵发性收缩,尿频、色黄,继则感觉过敏;重者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解毒熄风。
1.血针 颈脉为主穴,耳尖、带脉、蹄头、尾尖为配穴。
2.水针 百会穴,注射氯丙嗪注射液400mg;或丹田为主穴,百会、鬐甲为配穴,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20ml。
配合用药 内服羚羊钩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