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化学除草配套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第221页(5561字)
1.农业措施
(1)合理轮作 实践证明,实行合理的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可以改变杂草的适生环境,这是减轻稻田草害行之有效的措施。据上海农科院调查研究,水旱轮作稻田内有稗草、节节菜、矮慈姑、水苋菜、异型莎草。节节菜减轻50%~55%,矮慈姑减轻90%。因此,一些地方可根据条件,建立或恢复水旱轮作制度。
(2)培育壮秧,以苗压草 据研究,70%的杂草为光诱导发芽,27%的杂草为光抑制发芽,3%的杂草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发芽。所以,如通过各种措施,尽快造成荫蔽环境,使杂草种子或地下匍匐茎得不到阳光而自然死亡,这是控制稻田草害的有效措施。如江苏省建湖县在杂交稻区,利用大苗移栽后20天牛毛草的自然死亡率达80%,而小苗移栽田的自然死亡率只有20%。推广大苗移栽,可以降低杂草发生数量。调查还表明,采用大苗移栽的稻田牛毛草、稗草、异型莎草的发生面积均比常规移栽稻田下降60%~70%。
(3)减少杂草种源,压低发生基数 通过加强稻田中后期人工除草、精选稻种以及不用未腐熟的厩肥等,尽量减少来年田间杂草种源,压低发生基数。
此外,还可提早泡田,诱发杂草萌发,然后进行机械灭茬或施用除草剂除草,杀灭一部分浅土层、休眠期短、易萌发的杂草。
2.化学除草
(1)秧田化学除草策略 水稻秧田中主要杂草有稗草、异型莎草、水苋菜、水莎草、扁秆藨草、萤蔺等,以稗草和异型莎草为主。稗草对秧苗影响极大,移栽到大田后还会继续危害大田水稻。防除秧田稗草,要贯彻综合治理的办法,选择杂草轻的田块作秧田,播种前精选稻种,除去杂草种子,耕地时铲除杂草,降低杂草发生基数。对田间草害发生严重的田块可先用播前或播后苗前处理剂除草,如果估计杂草发生轻或情况不明可以待水稻出苗后,根据草情作苗期处理。
(2)秧田化学除草配方
A.常规秧田 以稗草、莎草混生的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750~1125毫升,于秧苗1~1.5叶期拌湿细土撒施,秧板要平整,不能有积水。
②每公顷用5%丁草胺颗粒剂15~18.75千克,于播前3~5天拌湿细土撒施。
③每公顷用50%杀草丹乳油3000~4500毫升(或90%高杀草丹乳油1500毫升),于秧苗1~1.5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喷药后不能灌深水,以防药害,2~3天内不能排水,保证药效。
④每公顷用30%扫茀特乳油1125~1500毫升(早稻秧田用低限),于播种当天到播后3天对水450~600升喷雾或拌湿细土撒施。喷药时不能有水层,以免产生药害。喷药时掌握天气预报,喷药后1~2天内若有暴雨应推迟用药,以免浸水伤害秧苗,排水影响药效。
以稗草为主的秧田,还可选以下配方:
①每公顷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375~525克,于秧苗2~3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如秧田用过多效唑,不宜使用。
②每公顷用96%禾大壮乳油1500~2250毫升,于秧苗1.5~3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或拌湿细土撒施。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225克,于秧苗2叶期前后对水450~600升喷雾或拌湿细土撒施。
②每公顷用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225克,于秧苗2~3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喷药时排水,1~2天后复水。
③每公顷用15%太阳星水分散粒剂45~90克,于秧苗2~3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喷药时排水,于1~2天后复水。
以稗草、莎草及阔叶草混生的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每公顷用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450~750克,或15%太阳星水分散粒剂45~90克加50%快杀稗可湿性粉剂450~600克,于秧苗2~3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喷药时排水,1~2天后复水。
B.肥床旱育秧田(包括塑盘育秧)
此类秧田一般以禾本科杂草、莎草及阔叶草混生,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60%新马歇特乳油1125~1500毫升,于盖土后覆膜前对水450升喷雾。
②每公顷用60%丁草胺(马歇特)乳油1125~1500毫升,于盖土后覆膜前对水450升喷雾。对露籽易产生药害。
③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750毫升加12%恶草灵乳油750毫升,于盖土后覆膜前对水450~600升喷雾。
④每公顷用10%苄嘧磺隆可湿粉剂150~225克加90%高杀草丹1500毫升,于秧苗2~3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
⑤每公顷用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450~525克,于秧苗2~3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
对后期仍有莎草危害的秧田,可于起秧前7天左右,每公顷用20%2甲4氯水剂3000毫升对水450~600升喷雾。
(3)常规大苗移栽本田
以稗草、莎草为主的移栽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于栽后3~5天拌湿细土撒施。
②每公顷用5%丁草胺颗粒剂1.0~1.25千克,于栽后3~5天拌湿细土撒施。
③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15~20毫升,于栽后3~5天拌湿细土撒施。
④每公顷用20%乙草胺可湿粉剂40~50克,于栽后3~5天拌湿细土撒施。
以稗草、莎草及阔叶草混生的移栽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14%乙·苄可湿粉剂750克,于栽后7天左右,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②每公顷用18%乙·苄·甲可湿粉剂600克,于栽后7天左右,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③每公顷用10%丁草胺微粒剂7500~9000克加10%苄嘧磺隆可湿粉剂150~225克,栽后7天左右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④每公顷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粉剂375~450克加10%苄嘧黄隆可湿粉剂150~225克,于栽后7天左右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⑤每公顷用53%苯噻苄可湿性粉剂900~1200克,于移栽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以阔叶草为主的移栽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10%苄嘧磺隆可湿粉225克,于栽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②每公顷用10%吡嘧磺隆可湿粉225克,于栽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③每公顷用15%太阳星水分散粒剂60~112克,于栽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沙土撒施,保2~4厘米水层5天以上。
(4)抛秧大田
以稗草、莎草及阔叶草混生的抛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30%丁·苄可湿粉1500~1875克于水稻立苗后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②每公顷用10%丁·苄微粒剂7500克,于水稻立苗后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③每公顷用36%二氯苄可湿粉450~525克,于抛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④每公顷用53%苯噻苄可湿性粉剂900~1200克,于移栽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以稗草、莎草为主的抛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500毫升(或5%丁草胺颗粒剂7500~9000克),于水稻立苗后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抛秧田,可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10%苄嘧磺隆可湿粉225克,于抛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②每公顷用10%吡嘧磺隆可湿粉225克,于抛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5)小苗移栽大田(包括旱育稀植、小苗机插)
此类田因苗小,用药必须慎重。可根据草相选用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30%丁·苄可湿粉1200~1500克,于栽后7天左右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②每公顷用10%丁·苄微粒剂7500克,于栽后7天左右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③每公顷用5%丁草胺颗粒剂15~18.75千克,于栽后3~5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④每公顷用10%苄嘧磺隆(或10%吡嘧磺隆)可湿粉225克,于栽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⑤每公顷用53%苯噻苄可湿性粉剂900~1200克,于移栽后7~10天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6)水直播大田
此类田可根据草相选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30%丁·苄可湿粉1200~1500克,于水稻立苗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②每公顷用10%丁·苄微粒剂7500~9000克,于水稻立苗后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③每公顷用10%苄嘧磺隆(或10%吡嘧磺隆)可湿粉150~225克,于水稻2~3叶期拌200~300千克湿细土撒施。
④每公顷用36%二氯苄可湿粉450~525克,于水稻2~3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
⑤每公顷用30%扫茀特乳油100毫升,于水稻2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或拌湿细土撒施。
⑥每公顷用60%新马歇特乳油1500毫升,于水稻1.5~2叶期对水450~600升喷雾或拌150千克湿细土撒施。
(7)旱直播大田
此类田可根据草相选用以下参考配方:
①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500毫升,于播后苗前对水450~600升喷雾。
②每公顷用10%苄嘧磺隆可湿粉225克,于水稻2叶期左右拌150千克湿细土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