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5页(1249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又名杭菊、白菊、甘菊;主要含有白菊醇、酮,樟脑、菊甙、柠檬烯、龙脑、多糖、香豆精等成分;甘、苦、微寒,入肺、肝经;属辛凉解表类药。
〔功效主治〕 疏风散热,平肝明目。适用于风热外感,头昏头痛、目赤肿痛等症,常与桑叶、薄荷等同用;风热眼痛、目赤等症,常与决明子、白蒺藜等配伍;肝阳上亢或胆火上扰之头痛头晕、目赤、耳鸣等症,常与石决明、钩藤、青黛、白芍等同用;肝肾阴亏,血不荣目之两目昏花、干涩等症,可与生地、枸杞等配用。
〔本草撷英〕 本经:主治诸风,头脑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
甄权: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
指掌:散八风上注之头眩,止两目欲脱之泪出。
备要: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备受四气(冬苗、春叶、夏蕊、秋花),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居多。能益金水二脏,以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能养目血,去翳膜。治头目眩运,散湿痹游风。
〔名医心得〕 王药雨:皮肤痒疹 作为浴料外用,治疗皮肤痒疹有效。[1]
〔药理与应用〕 1.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均有杀灭力;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疮疡、急性结合膜炎、淋巴管炎、皮肤溃疡、火伤及无名肿毒等。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使周围血管扩张而有降压作用;对离兔心有明显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在体犬心冠脉流量亦较明显增加;对刺激中枢神经引起的缺血性心电图ST-T改变有减轻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病。
3.其他作用:有麻痹中枢神经作用,大剂量有解热作用。
〔剂量用法〕 6~12克,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 菊花轻清凉散,味甘益阴,无副作用,药力平和,疏风平肝而不伤正,甘润养阴而不恋邪,故为临床常用之上品。考《神农本草经》云其“久服利血气”,说明本品宜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今人以本品为主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收效颇着即是明证。由此提示我们,不可轻易否定或抛弃古人的经验,而应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拓展其使用范围,以便于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药雨.实用中药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