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神经内科手册

颈椎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神经内科手册》第644页(16085字)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骨、关节及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症侯群,故又称颈椎综合征。临床上常表现为颈项僵硬、痠痛,上肢麻木、肌肉无力、眩晕、猝倒、汗出异常、步履蹒跚、甚至四肢瘫痪等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7300/10万,多发于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属于中医“痹证”、“痿证”、“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慢性劳损:①不良睡眠体位。②工作姿势不当,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以及某些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的职业,如手术室护士、交通警、教师等亦易引起颈部劳损。

(二)头颈部外伤:①交通意外,颈椎骨折、脱位、高速行驶的车辆突然刹车所造成的颈部软组织损伤。②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例如美式足球(可用头顶球)、用头顶部负重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③生活与工作中的意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可遇到各种意外性外伤,头颈部被碰撞,或过度前屈、后伸及侧弯等。④其他意外,如地震、卷风、海啸等所造成的各种意外。

(三)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及颈部有急慢性感染时,易诱发颈椎病的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四)颈椎的先天畸形:颈椎病患者中,局部的畸形数为正常人的一倍以上,临床常见有:①椎管狭窄病人的椎管矢状径明显小于正常人2.7~3.2mm。②先天性椎体融合,以颈2~3和颈3~4多见。③颈1发育不全或/伴颅底凹陷症。④棘突畸形,主要影响颈椎外在结构的稳定性,间接地构成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一)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精血充盈,则筋骨坚强,活动自如。中年以上,肾气渐虚,气血衰退,肝肾亏损,肝血不足,血虚不能营养筋膜;肾精亏损,精虚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颈部的筋骨韧带钙化而退变。

(二)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卫阳不固,人体抵抗力低下时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往往首犯太阳,导致太阳经腧不利、卫外不固、营卫失和,出现恶风、怕冷、颈项强痛、腰背酸累挛急、头颈转动受限,这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

(三)由于早期阶段治疗不及时不彻底,风寒湿留滞于经络肌肉关节,则使气血运行不畅;亦可因劳逸失度,脉络伤损,气血不和,瘀血内阻,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以上均可引起经脉痹阻,而出现颈、肩、臂及手指等部疼痛、麻木、重着和屈伸不利,从而进入了“痹症”阶段。包括了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的大部分症状和体征。

(四)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的发展,气血伤耗日益严重,正气亏损伤及肝肾,造成肝血不足肾精亏虚,血虚则不能营养,精虚则不能灌溉;且阴虚生内热,又更灼伤津液,更导致筋骨经脉失于濡养,以至肢体筋膜驰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肢体拘挛痿废不用,同时亦可见二便失控等表现。从而进入了“痿证”阶段。

(五)由于肝阴不足,肝阳偏盛,风阳上扰,可引起头晕、耳鸣、目眩;肾虚不能养肝,水不涵木,以至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也能引起眩晕等证;而肝肾精血不足,脑失所养,是产生头晕、耳鸣、目眩等症的另一因素。从现代医学看,此乃包括了椎动脉型、根型和脊髓型等大部分症状。

(六)由于湿聚气滞、气滞血瘀,可引起痰瘀。由于痰湿阻凝在人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症状。痰湿上逆头者多见眩晕;在四肢者多见四肢麻木疼痛;风痰可引起呕吐、头晕、突然跌倒、四肢不举、厥冷等症状。此包括了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许多症状。

总之,素体虚弱、肝肾虚亏、正气不足是本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侵袭是外因。气血不畅经脉瘀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多为隐袭发病,早期可有一侧或两侧的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或有“格格”响声。急性期过后,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疼痛,酸胀不适,易疲劳,不能持久看书、写作或看电视等。神经根受累时,可有头、颈项、肩背、上肢和手部的钝痛、痠痛、灼痛、或过电样串痛,咳嗽、打喷嚏、大便、深呼吸以及颈部疲劳和枕头不当等均可加重疼痛,往往伴有手指和前臂麻木。交感神经受累时,可有眼球胀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眼前冒金星、飞蚊症等交感神经受刺激症状;亦可有眼球下陷、眼睑下垂、少泪、瞳孔缩小等交感神经麻痹症状;可有耳鸣、耳聋、眼球震颤等内耳症状;可有心慌、心跳、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时高时低等心血管症状;以及半侧面部多汗或少汗,头面部发热、充血、麻木等症状。脊髓受累时,可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神经机能障碍,如下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腿软、发抖、无力,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等;有的还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椎动脉受累时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部分患者有眼球震颤,常于转颈时突然发生意识障碍与猝倒,猝倒后患者能自己爬起。一般均可见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棘上或棘旁有压痛。疼痛部位的肌肉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二、临床分型

(一)颈型:最为常见,以头、颈、肩疼痛等感觉异常为主,相应部位有压痛。当机体通过调整及代偿作用,并使颈部建立起新的平衡后,上述症状即可消失。

(二)神经根型:中老年多见,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神经根痛多在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内,并向肩、臂、前臂、手指及胸部放射;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三)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手麻、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时高时低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四)脊髓型: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及周围两型。中央型的发病是从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从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

(五)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

【实验室与特殊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一)颈椎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左右斜位X光片,如疑为上颈段颈椎病变还应摄张口位片。正位片可见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环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环枢椎融合等。侧位片可见颈椎的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呈后凸畸形,椎间隙钙化。斜位片最主要观察椎间孔有否变形及狭窄。

(二)CT和MRI检查:CT检查可以分辨X线照片无法分辨和不易分辨的组织结构和病变,对椎体骨质增生的部位、范围、程度和项韧带钙化最有诊断价值,特别是椎管内占位病变及手术前后切除范围的对比观察有独特的优点;也能清楚地显示横突孔的改变;最近发展的螺旋CT检查对于观察椎动脉的改变甚有帮助。MRI较CT更为先进,图象十分清楚,能从各个方面显示颈椎病变的部位、范围,尤其对颈椎管狭窄、脊髓、脊膜囊受压,黄韧带肥厚、椎间盘脱出等均有很大诊断意义。

(三)脊髓碘水造影: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清晰显示颈椎与颈髓的关系,并能动态观察脊髓腔的情况,明确脊髓受压的部位与范围。

二、腰穿及脑脊液检查:脊髓型颈椎病行腰穿作Queckens试验时可发现椎管有部分或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质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他类型颈椎病的脑脊液一般无明显改变,椎管腔通畅。

三、电生理检查

(一)肌电图:当神经根长期受压,致使所支配的肌肉完全失去控制,可出现自发电位活动和运动传导减慢。

(二)脑血流图:主要用于对椎动脉供血情况的判定。当椎动脉长期受压,可出现流入容积速度指标减少,血管阻力指数增加,表现为平顶波、三峰波及正弦波。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中老年人经常颈肩痛,并向一侧或双侧上臂、前臂、手指放射,或者一侧(有时双侧)手指发麻或疼痛、无力者,提示有颈椎病的可能。检查若发现下列征候:颈椎旁软组织或肩部有压痛,颈肩部或手指感觉减退,上肢肌力减弱、肌张力减低、轻度肌肉萎缩、腱反射减低或增高,下肢出现锥体束征,都需考虑颈椎病的诊断,可给予颈椎X线,必要时进行CT、MRI、椎管造影等检查以确诊。

二、鉴别诊断

(一)颈椎间盘脱出症:①常有急性外伤史,多数累及单个节段而颈椎病常影响多个节段。②颈神经根牵引试验,病人肘弯曲,检查者将其上肢尽量向上向后伸展至最大限度,然后缓慢伸直其前臂,如引起放射痛而使前臂伸直受限者为阳性。③颈椎间孔压迫试验,病人坐位,头过伸并向痛侧倾斜,检查者以手压病人头顶,如使疼痛加剧为阳性,表示神经根有刺激症状。④颈椎牵引试验,病人坐位,检查者以双手托病人头部两侧并用力向上牵引,如神经根痛缓解提示可能为颈椎间盘脱出。最确切的鉴别是CT、MRI检查或椎管造影。

(二)肩关节周围炎:①疼痛主要在一侧肩部及上臂,很少有颈痛或前臂及手指的放射痛、麻木等;②患肩活动时或作某一动作时疼痛特别明显;③肩关节的周围尤其内侧或上方压痛明显。

(三)颈部脊髓肿瘤:①病程呈进行性,进展较快;②感觉功能受损比颈椎病严重,其损害平面与病变部位一致,受损程度与运动功能障碍相平行;③早期出现尿、便功能障碍;④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⑤颈椎X线片提示椎间孔增大,椎体或椎弓破坏;⑥脊髓碘油造影有阻塞现象。

(四)颈椎结核:①常有结核病史,全身其他脏器有结核病灶;②血沉快;③下午发热;④X线片可见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及椎旁脓肿。

(五)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造影可见造影剂成点滴状。

(六)脊髓空洞症:①多发于青年人;②具有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即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及其他深感觉正常)。

(七)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②突然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眩晕等;③颈椎X线检查正常;④椎动脉造影可发现血栓形成。

(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①发展缓慢;②手内在肌有明显萎缩,可发展至完全瘫痪;③无感觉障碍。

(九)美尼尔氏病:①常突然发作性视物旋转,为四周景物或自身旋转摇晃的错觉,发作刺激性(如光线、情绪波动等)加重;②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多等迷走神经症状;③发作时间持续,多在1~3天内逐渐缓解,反复发作,间歇期无症状。

(十)肢端动脉痉挛症(雷诺病):①常为青年女性;②以阵发性、对称性、间歇性指端发白紫绀等为主;③情绪波动及寒冷可诱发,入夏缓解,周围脉搏正常。

(十一)颈肋综合征:①有血管症状,如手发凉、发紧,桡动脉减弱或消失;②颈8神经节段部分有广泛感觉障碍;③X线正位片示颈7横突过长或有短肋骨。

(十二)颈肌炎(关节炎、筋膜炎):①多发部位;②没有放射痛;③麻木区不按脊神经的节段分布;④无椎骨改变;⑤抗炎药物(如消炎痛、抗炎松等)显效。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止痛药:①消炎痛,每次25mg,1日3次,饭后立即服用。②氟灭酸每次0.2g,1日3次,饭后服用。③阿斯匹林每次0.5g,1日3次,饭时服。④强筋松,每次0.2~0.4g,1日3次,口服。⑤布洛芬,50mg,加安定5mg,1日3次,口服。⑥扶他林(Voltaren),每次25mg,1日3次,口服。

2.解痉药:可解除肌肉痉挛,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并有严重阵挛者。①安坦,每次2~4mg,1日3次,口服。②苯妥英钠,每次50~200mg,1日3次,口服。③巴氯芬(Baclofen),每次5~10mg,1日3次,口服。本品为解痉药。它能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的脊髓传递,其机制在于激动GABA β-受体而使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及天门冬氨酸的释放受到抑制。因而可减轻脊髓病变、多发硬化、脊髓损伤的肢体肌张力增高。

3.血管扩张剂:适用于椎动脉或脊前动脉机能不全或合并脑供血不足者,常用:①地巴唑,每次10~20mg,1日3次,口服。②烟酸,每次50~100mg,1日3次,饭后服。③脑益嗪,每次25~50mg,1日3次,宜饭后服用;静脉注射,每次20~40mg,1日1次,缓慢注入。④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次500ml,1日1次,共7~10次为1疗程,有心肌梗塞者应当慎用。⑤血管舒缓素,每次1片(含10单位),空腹时服;亦可注射用,临用时溶解(10单位/1.5ml)后进行肌注或皮下注射,1次量10~20单位,1日1~2次,轻症每日10单位,3周为1疗程。⑥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作用,每次2~4ml,肌肉注射,1日1次;或8~16ml加入5%葡萄糖250~500ml内静滴,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第2疗程,一般为2~3个疗程。

4.维生素:①维生素B1,每次20mg,1日3次,口服。②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次100~250μg,1日1次。③维生素E,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而影响肌肉代谢过程,故适用于肌肉萎缩性变之根型与脊髓型颈椎病,每日300mg,1次或分3次口服均可。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病者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体征明显者。②神经根或脊髓型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者。③椎动脉型患者经常猝倒发作者。④症状严重,吞咽困难或喉返神经受压者。

2.禁忌证:①年老体弱或有严重心血管或肝功能衰竭的病人。②病程过长或病情严重,如脊髓受压时间太长,估计手术后难以恢复者。③严重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者。

3.手术治疗方法:因其临床类型不同,手术途径大致分为以下三种:①颈椎前路手术;②颈椎前外侧路手术;③颈椎后路手术等。

(三)其他疗法

1.牵引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1)枕颌布带牵引法:以坐位疗效较佳。牵引时头颈保持轻度前倾(以前屈20~30度为宜),滑车固定于患者感到最舒适的位置,颈肌要放松,重量可从2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以不超过10Kg为宜。病情轻者每日1~3次,每次30~60min;病情严重者可持续牵引,每天6~8h。牵引间歇期须戴颈围或颈托。对患病较久的脊髓型患者施行牵引后,有时可使症状反而加重,故较少使用。

(2)自我牵引疗法:这是一种十分简单而又立即见效的方式,尤其在家中,以及出差、会议、值勤中,如突感颈部痰痛,或肩背部及上肢有放射痛时,可立即采用之。具体方法如下:双手十指交叉合拢,将其举过头顶置于枕颈部,然后将头后仰,双手逐渐用力向头顶方向持续牵引5~10秒,如此持续3~4次,即可起到缓解椎间隙内压力之作用。但此法对于椎管狭小,尤其是伴有黄韧带肥厚者不适用,因其可加剧黄韧带突向椎管内之程度而使症状加重。

2.理疗:理疗有镇痛、解痉作用,减轻颈神经受压症状,改善局部血供和营养状态,增加肌肉、韧带的力量。临床常用有以下几种:

(1)短波透热、神灯、红外线及蜡疗等各种热疗法,1日1次,每次20~30min。组织受热后,局部血管扩张,循环加速,细胞通透性加强,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散、血肿的吸收,此外尚有消炎、镇痛、松解粘连等作用。

(2)超声波治疗:将超声波探头作用于颈后部及两侧颈肩部,采用接触移动法,剂量0.5~2瓦/cm2,1日1次,每次6~8min,10~15次为1疗程。这种疗法适用于颈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3)高频电疗法:包括超短波、微波等,主要通过深部电热作用来调节与改善局部肌肉、韧带的血循环与代谢,从而起到解痉、消肿及增加肌力作用。

(4)超刺激疗法:以波宽2ms,频率约100Hz的方形波,用最大电流(患者可耐受)作用于颈椎部分,称为超刺激疗法。其作用类似间动电流,因电流强度刺激性大,故活血止痛效果明显。

3.封闭疗法

(1)局部封闭疗法:主要对于有局限压痛难以忍受之颈部急性扭伤及其他颈部伤患者。用1%~2%普鲁卡因3~5ml,在痛点封闭以减轻症状。

(2)硬膜外封闭疗法:用强的松龙混悬剂,按颈封要求于硬膜外腔推注,起治疗作用,可使局部反应性炎症消退,从而对硬膜囊内外的血供及窦椎神经起调节与平衡作用,并由此而改善某些根性病者之症状。病例选择以椎管内病变(粘连、髓核突出、脱出、外伤性炎症等)引起脊神经根及椎动脉受累者均可试用。取强的松龙混悬液5ml,加2%利多卡因5ml,每毫升混合液中含强的松龙12.5mg,和利多卡因10mg,一般对呼吸无抑制作用。取侧卧位,选病变椎节下方1~2椎节为宜,多选用颈7至胸1椎间隙。局麻后,取硬膜囊穿刺针于棘突间依序刺入硬膜外腔,将其开口转向患侧,确认部位准确后将导管送入硬膜外腔3~4cm。再次确认无误后,取针管先推注2ml药液观察5min无脊髓麻醉征象后,再推注5~6ml,继续观察15~20min,此时即开始显示疗效。术后再观察1~4h,无不良反应后停止观察。

4.手法治疗:手法治疗即通过治疗者双手来调整颈椎局部血供、肌肉状态及颈椎内外平衡,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5.颈围:简易颈围为颈部制动用具,可以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以及巩固疗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患者,尤其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交感神经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适合。在应用期间要经常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或配合其他治疗,如牵引、理疗、按摩等。在症状减轻后,要及时去除,并加强肌肉锻炼。如无不适感,可持续2~3个月,白天戴上,休息时可除去。

6.医疗体育:医疗体育锻炼可以增强病灶区血液循环,改善颈椎关节的功能,解除或减弱一系列反应,改善肌肉营养状态及运动神经的传导,解除肌肉紧张,增强颈部肌肉与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强度,调节内外平衡,增强颈椎的稳定性,还可矫正不良的身体姿势。医疗体育包括头颈部、胸腰椎及四肢的医疗体操及器械练习。一般患者可作体操和太极拳等,其中以头颈部医疗体操是重点,包括颈前屈、后伸、头左右转动、头左右侧屈、头左右旋转四个基本动作。四肢肌肉萎缩者可用扩胸器、哑铃等体育用具,以及要练习行走和蹲、立等动作。手部练习可选用握力器、橡皮圈、核桃、石球、铅球等。

7.休息:颈椎间盘突出症及各型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患者,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宜卧床休息2~3周。待急性症状基本缓解后,患者可在围领保护下逐渐离床活动,并应积极进行项背肌的功能锻炼。卧床休息期间若配合牵引、理疗等则效果更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卧床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发生肌肉萎缩,肌肉、韧带、关节囊粘连,关节僵硬等变化,造成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不易恢复。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各型颈椎病间歇期及慢性期,适当安排工作,不可长期休息。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太阳经脉不利

[主证]头痛头重,颈项强硬,转动不利,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为着,双手无力,屈伸不灵,出汗或无汗,全身发冷、发紧或肌肤麻木等。舌质正常或稍淡,苔多薄白或白腻,脉浮缓或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桂枝12g,葛根30g,白芍15g,羌活12g,防风10g,炙甘草10g,大枣6枚。

无汗恶风加麻黄、生姜,发汗解表;痛剧者加全蝎、蜈蚣通络止痛。

2.寒湿阻络

[主证]眩晕,头重如裹,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项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条状物或有压痛,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甚者肌肉萎缩,手指屈伸不利,指端麻木,不知痛痒,其他尚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胖有齿痕。舌质正常或发暗,苔薄白或白厚,脉沉迟或弦紧、弦细。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小活络丹合羌活胜湿汤加减: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细辛3g,制南星12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生薏仁12g,地龙12g,乳香10g,没药10g,川芎10g,威灵仙12g,葛根30g。

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竹茹理气化痰、降逆止呕;胸闷不舒加厚朴、藿梗行气化湿;肌肉萎缩者加炒白术、党参、山药益气健脾。

3.气滞血瘀

[主证]头、颈、肩、背及四肢疼痛,麻木刺痛,固定不移,拒按,夜间加重,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紫绀、指甲凹陷、无光泽,皮肤枯燥、发痒,有的可有肢体拘挛、抽痛。全身症状可有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健忘,胸闷胸痛,精神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涩、弦涩。

[治法]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10g,羌活12g,秦艽12g,香附10g,威灵仙15g,膝12g,五灵脂10g,地龙12g,葛根30g。

失眠者加枣仁、远志用以安神定志;眩晕发作加天麻、钩藤、夏枯草、生石决明平肝熄风;恶心、呕吐加竹茹、姜半夏清热化痰、降逆止呕;痛甚者加全蝎、细辛,若兼寒象加桂枝、细辛温经通络止痛;筋脉拘急者加白芍、木瓜、伸筋草以舒筋活络。

4.肝阳上亢

[主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两胁作痛,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筋惕肉跳,心烦易怒,面部烘热。舌质红、少苔或薄黄苔,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10g,钩藤20g,生石决明30g(先煎),山栀12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12g,益母草12g,桑寄生12g,夜交藤15g,茯神12g。

眩晕重者加羚粉;心悸耳鸣者加生龙牡以平肝潜阳;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以清泻肝火;兼肝肾阴虚者加生地、枸杞子、女贞子以滋补肝肾。

5.肝肾虚损

[主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头脑胀痛发空,面部烘热,口苦咽干,牙痛,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腰膝痠软,抬举无力,筋脉拘紧,步履蹒跚,甚至瘫痪,此外尚有小便淋漓,次数增多或二便失控,大便无力,干结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舌体瘦或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肾柔肝,填精益髓。

[方药]鹿角胶丸加减:鹿角胶10g(烊化),熟地30g,党参15g,杜仲12g,醋龟板30g,菟丝子10g,当归12g,牛膝15g,炒白术12g,茯苓20g,葛根30g,补骨脂12g,木瓜12g。

疼痛时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眩晕发作可加天麻、钩藤、夏枯草、生石决明平肝熄风,重镇潜阳;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小便淋漓次数增多者,常加益智仁、乌药、怀山药、制附片;性功能障碍者加肉苁蓉、鹿衔草、鹿角片;如患者出现昏厥时应立既灌服参附汤。

(二)中医药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健步潜丸每次6g,1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虚损。

(2)养血荣筋丸每次2丸,1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虚损。

(3)小活络丹每次1丸,1日3次,口服,适用于寒湿阻络。

(4)风湿寒痛片每次6~8片,1日2次,口服,适用于寒湿阻络。

(5)木瓜丸每次6g,1日2次,口服,适用于寒湿阻络。

(6)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1日3次,口服,适用于风寒痹阻。

(7)大活络丹每次1丸,1日2次,口服,适用于痰浊阻络。

(8)颈复康每次1~2袋,1日2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

(9)天麻丸每次6粒,1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阳上亢。

2.外用止痛搽剂

局部涂擦药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肤色发红等刺激反应,并反射性地影响相应部位的皮肤、肌肉、神经及关节等,借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常用:松节油、冬青油软膏、红花油、风痛灵、麻冬樟软膏等局部擦涂、揉、按摩,1日数次。

3.针灸疗法

(1)体针:立法:祛风散寒,化湿,温经通络。选穴:百会、天柱、大椎、风池、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每天1次,每次20~30min,二周为1疗程。

(2)耳针:主穴:颈、枕、肾上腺。配穴:肩痛加肩;上肢麻木时加肘、腕、指;下肢麻木不仁、沉重无力时加膝、踝、趾;眩晕加交感、神门、晕点;耳鸣加交感、内耳;心悸加心、神门;视力减退加眼、肝。

(3)高频电针主穴位于颈神经区,配穴为疼痛区附近穴位,先按一般针刺方法进针,在针刺得气后,从针柄上通共鸣火花,具有止痛、消炎、改善局部营养和功能状态的作用。

【预防】

颈是人类活动较多的关节,也是最易受损伤的部位。脑力劳动、绘画、书写、打字、刺绣、缝纫等,均易造成颈椎慢性损伤。因此,在预防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调整工作姿势和体位:长期从事低头或仰头工作者,不宜长期连续作业,应经常注意改变,调整工作姿势和体位,养成作工间操的良好习惯,经常进行颈部活动锻炼,如耸肩、颈前屈、后伸及左右转动等。从而减轻或避免颈部组织劳损和骨赘形成,以及预防韧带的钙化,以保持颈椎的稳定。

(二)保持良好的睡姿:良好的睡姿与颈椎保健关系最为密切,而不高不低、柔软舒适的枕头则是保护颈椎的重要方法。睡眠时颈部应保持屈伸位,枕头不宜太高,也不宜过低,以10公分为宜。

(三)防止颈椎外伤:青少年的某些活动和游戏,尤其跳水、垫上运动、头顶重物等,应特别注意;某些地区少年“顶牛”游戏应予以劝禁;头颈特别用力的某些杂技动作,在表演前应作充分的准备活动。

(四)积极治疗颈部损伤:对颈椎损伤要早期诊断,妥善治疗,防止由轻型演变为重型。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和落枕应积极治疗,否则久而久之会转化为颈椎病。从高处摔下,头先着地造成昏迷的患者,不要仅想到“脑外伤”的诊断,还应注意到颈椎外伤,应注意颈椎检查,防止漏诊和误诊,争取早期治疗。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平常生活、工作中应避免头颈部突然迅速地转动,以免发生意外。

(六)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颈部软组织感染、颈淋巴结炎,应及时治疗,防止沿淋巴系统向颈椎及关节囊扩散。

(七)颈项部需预防风寒侵袭,冬季要保暖,夏天勿贪凉。

附1:诊断标准

(修改方案)(第二届颈锥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992年10月于青岛.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476)

(一)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

(二)一般原则

(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三)各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除上述原则外,各型颈椎病诊断依据分别为: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1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3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附2:疗效评定标准

(第二届颈锥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992年10月于青岛.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476)

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40分法)。

(一)上肢功能(左右分别评定,每侧8分,共16分)。

0分:无使用功能。

2分:勉强握食品进餐,不能系扣写字。

4分:能持勺进餐,勉强系扣,写字扭曲。

6分:能持筷进餐,能系扣,但不灵活。

8分:基本正常。

(二)下肢功能(左右不分,共12分)

0分:不能端坐、站立。

2分:能端坐、但不能站立。

4分:能站立、但不能行走。

6分:拄双拐或需人费力搀扶勉强行走。

8分:拄单拐或扶梯上下楼行走。

10分:能独立行走、跛行步态。

12分:基本正常。

(三)括约肌功能(共6分)

0分: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3分:大小便困难或其它障碍。

6分:基本正常。

(四)四肢感觉(上、下肢分别评定,共4分)

0分:有麻、木、痛、紧、沉等异常感觉或痛觉减退。

2分:基本正常。

(五)束带感觉(指躯干部,共2分)

0分:有紧束感觉。

2分:基本正常。

一级肢体残疾:完全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0~10分;

二级肢体残疾:基本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11~20分;

三级肢体残疾:能够部分实现日常生活活动,21~30分;

四级肢体残疾:基本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31~40分。

治疗前后分别评分,以计算出改善率,即(改善分/损失分)×100%(改善分=术后分一术前分,损失分=40分一术前分)。

上一篇:坐骨神经痛 下一篇:神经内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