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原则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涉外会计实用手册》第484页(5995字)

根据外汇银行业务的特点,为了正确反映和监督会计的对象,完成会计的任务,外汇银行会计采用了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设置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帐,外汇分帐制,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帐簿组织和帐务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等。这些方法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循环体系。

一、外汇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外汇银行的经营活动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而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通过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反映,为各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因此就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对象及其环境作出基本规定,即建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外汇银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首先明确会计主体,即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此,《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是说,外汇银行会计核算是反映银行的经营活动,既不包括企业所有者,也不包括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只有首先提出会计这一基本前提,才能使外汇银行会计的核算范围得以明确,才能使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独立地反映出来,银行的所有者及债权人,以及银行管理人员和银行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才有可能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是否对银行进行投资或改进银行经营管理的决策。

2.持续经营

从银行经营的存续时间来看,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在近期可能面临破产;一种是持续经营下去,不同的可能性决定了银行要采用的核算方法。由于银行的本质规定是持续经营下去,并且在经营实践中,破产清算毕竟是少数,因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换言之,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银行将按既定的用途使用现有的资产,同时也将原先承诺的条件去偿还债务。因此,银行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能以银行破产清算为前提。正是由于这个前提的存在,银行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才能保持一致性,才能做到对经济业务客观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持续经营作为会计核算前提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持续经营前提的存在,才产生银行资本保全问题,企业在一个经营周转结束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以获得的收入弥补已发生的耗费,在此基础上的余额才是银行新创造的价值(利润),从而产生了会计核算中正确区分资本与收益的必要。

(2)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银行的资产价值将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采取现行市价。

(3)持续经营前提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由于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银行以是否收到或支付货币资金作为收入或费用的标志,而不能以是否收到或支付货币资金为依据。

3.会计分期

银行的经营活动是不断连续进行的,在时间上具有不间断性。要对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并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对经营活动的开始与终止有明确的划分和规定。为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即“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前提对银行会计核算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分期前提强化了会计信息的预计性质。这是因为,由于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各个相等的期间,带来费用和收入在各会计期间内的分配,这种分配过程带有较大的经验估计成分,使会计处理成为一个经验分析及预测过程。

(2)如果银行会计所报告的企业经营活动仅仅是一个一次性的行为,那么一切收入和费用都在一个经营期间内结束;如果会计计量和报告的是银行连续业务活动的某一段,就必须按会计期间在各营业周期内分配。

(3)会计分期前提还是一贯性原则的基础。由于会计分期前提将一个连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开来,为了比较、分析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首要前提是每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无从比较各经营期内的实际情况。

另外,从某种角度来说,会计期间前提是与持续经营前提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互补充,不可分离,只有设定一个会计主体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而没有期限,才能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会计分期依赖于持续经营,持续经营需要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外汇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有大量的经济业务,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业务表现为一定的实物形态,由于其实物形态的不同,导致可采用的计量方式也多种多样。要想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显然无法采用各种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由于货币是一种商品的一般等价形式,尽管银行的生产要素在实物形态上表现各异,但都完全可以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这就产生了货币计量这一会计核算前提,即银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在会计上进行反映时,要以货币作为综合的计量单位。《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折合为人民币反映”。

外汇银行会计人员在银行会计核算中,面对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只有明确会计核算前提,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正确的记录和反映,以把握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外汇银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外汇银行会计核算的目的是向各方面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银行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银行的经营管理,乃至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明确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为此,《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12条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下面作重点的介绍: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用来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关键在于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客观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要使会计信息客观公正,就必须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过程中做到真实准确,既要可靠不存在偏见,又要计算正确经得起检验,因此,客观性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

2.相关性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会计信息要同经济决策相关联,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各种决策。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原则,是由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因为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利于人们做出各种经济决策,与经济决策无关,会计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和会计工作的组织,都要考虑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银行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银行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一般是指不同企业,尤其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应使用相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将不同企业的会计报表编制建立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上,便于报表的使用者进行企业间的比较,从而有效地判断企业经营的效绩,据以做出投资决策。为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4.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是指银行业在不同会计期间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应当是相同的。银行业的会计报表要定期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反映。同时,银行业信息又必须做到对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经营决策有使用价值。正是为了考核、衔接和控制不同期间的经营活动,才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做到一贯性。一般来讲,会计的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指标口径、核算内容、编制规则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要具有连贯性。

5.及时性原则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过时的会计信息只能作为历史资料,它对经济决策的参考价值就很低了。为此,《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及时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银行业的经济活动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二是要把会计资料及时传送出去。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6.明晰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要做到清晰完整、简明扼要,数据记录和文字说明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出银行经济活动的来去脉。

7.权责发生制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在核算收入或费用时,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记帐基础。收付实现制是根据收到或支付款项作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权责发生制是以取得收款权力或支付款项的责任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

在收付实现制下,对收入和费用的入帐,完全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日期为基础来确定其归属期。而权责发生制则是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凡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由此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前提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

实施权责发生制要运用一些如应计、应付、预提、递延或摊销等帐务处理手段,并通过相应的会计帐户加以归类反映,从而更为准确地反映出特定期间经济业务及财务成果的真实面貌。

8.配比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带来一定的经营收入,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经营费用(资金耗费)。有所得必有所费,所费是为了所得,两者是对立的统一。而利润则是综合考核、比较经营所得和经营费用的结果。各个会计期间盈亏的正确计算,取决于各该期间内的相关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9.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也叫稳健性原则,是指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应当合理预计,并予入帐;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帐。根据该原则,银行业通常可以计提坏帐准备、贷款呆帐准备,并且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

10.历史成本原则

在银行的会计核算中,资产以什么价格为基础进行计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此即历史成本原则。银行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有以下优点:

(1)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因而可以随时进行验证,既获取方便,又真实可信。

(2)历史成本是买卖双方通过交易客观地确定下来的,或者是在购建资产过程中实际支付的金额,比较客观。

(3)历史成本计价可以使银行核算手续大大简化,由于不需经常调整帐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必须反映于本期的损益之中的。资本性支出则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不是仅仅为了本期收益,而是与本期和以后几期的收益都有关系。因此,应当在以后逐步分配计入各期的费用。

12.重要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财务报告强调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在会计实务中,还应坚持财务报告的重要性,做到全面性和重要性兼顾。对于可以合理地预期对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会发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单独反映,重点说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