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诊自医的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110页(851字)

远离城市,或在山乡,或在旅途,有了病应该用什么药、应该如何处理,这是许多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最理想是身边有医药卫生人员,或者就近有医疗单位。但如果没有,又当如何?在中医有一个流传的成语:“医不己医。”就是说,医生不给自己诊断、治疗。实际在历史上医生给自己诊断错了、治错了以致偾事的事例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即使是本事很大的医生,在为自己诊断、用药时,也难免存在主观成分。比如:中医有“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的说法,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说法,有“大实有羸像”、“阴极似阳”等情况,疑似之间辨析务须客观。不是冷静分析,掺杂主观成分,特别是诊断自己,常易出现错误。那么,不是医生、不懂或不熟悉医药的人,能够保证没有主观诊断?实际“己医”还不单是医治自己,还包含着自己的亲人。越是至爱亲朋,越应该警惕在诊断用药方面的主观成分。我们在临床上见到过重症酸中毒误作肺炎处理的;低血糖昏迷误作脑膜炎的;破伤风误作高热惊厥的;中毒性痢疾误作脑炎的,许多都是亲人在叙述病情时掺杂了主观成分,这样的亲人如果自己诊断、用药,还有不错的?

连医生都不要“己医”,一般人更不要“己医”,然而恰恰有许多远离医药人员、远离医疗单位的情况,需要自己作出判断,应该怎么办?

这就要求尽可能地熟悉医、药方面应有的常识,“医不己医”不是说连感冒也不敢吃感冒药;拉痢疾了也不敢吃痢疾药;受了一点外伤也必须远找医生,而不敢自己包扎。在有确定把握的条件下,及时的自救、自治有时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措施,是减少不必要的后患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必须有准确无误的知识。没有把握或不懂的医药问题不能盲目、贸然行事,但只要有把握,一定不能拖延时间,要尽可能快地果断处理伤病。从这一点看,我们赞成一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在自己专业之外,要掌握一定的医药卫生知识,至少,手头应该有必要的参考书可以查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