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224页(1910字)

栓剂是药粉或药的提取物加一定赋型剂制成榴弹形、雷形或鸭嘴形的药剂。依使用部位选择形状。一般分直肠(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几类。有的阴道栓外面加细软纺织物包裹,系有线绳,一定时间后可以将栓用线绳拉出,未吸收部分可免在腔内存留。古代方书中有时称为梃、导,现代制剂也有的称为锭,如化锭、下锭,虽制成锭状,但用丝棉或绵纸包裹,留有丝线绳,形式和用法都不同于锭剂。

栓剂都不是内服剂,注意不要误用。

对于不能保证足量服药的小儿、恐灌药误入气管的婴儿、昏迷患者、精神病患者,对于讨厌经口给药的恶味,惧怕注射给药疼痛的患者,直肠(肛门)给药常是最便捷的。其药效起效时间有时比经口给药更快;由于相当一部分药的成分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不会很快遭肝脏破坏,药效维持时间也会更长一些,相对用药量也会少一些。因此,直肠(肛门)栓剂可以更好更准确地保证药效发挥。阴道栓,有时称为子宫栓(丸),其实都是放入阴道内,治疗阴道疾病可以直接发挥药效,治疗子宫或附件疾病,也可因吸收后局部药的有效成分有较高浓度,有益于治疗。尿道栓则可直接以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在尿道或膀胱局部发挥治疗作用。

直肠(肛门)栓一般经医生指导,可以在家庭中应用。其实一般人都可以自行使用。使用前,应该检查:栓剂表面应光滑没有芒刺。如果感觉表面不够光滑,临用时可以少蘸一些温水或酌涂薄层凡士林、油脂。

放置直肠(肛门)栓前,除非为了通便的栓剂,应该尽可能先排一次大便,以免放入栓剂后,引起排便,将未溶部分或已溶尚未吸收的部分过早顶出肛门,起不到治疗作用。放时。一般采取侧卧位,患者腹部要放松,不要紧张,轻轻张口呼气。如果是家属协助放置,除嘱咐患者照上述动作外,若看到肛门括约肌过分紧缩,可在肛门周围轻轻按摩,力争括约肌放松。放置时先将小头轻轻抵入,不必一次全部放入,可以间断用力,或试着轻轻先入后出,入多出少,缓缓放入。如果有备用的橡胶指套,可用戴指套的食指将栓剂送进,通过肛门,直抵直肠。这样,可以保留时间较长,吸收完全。切忌只停留在肛门部分,甚至半含半露,这样做,吸收不好,容易过早排出,而且在肛门部分塞有这样的异物,不用药物,单就是物理刺激就可以引起患者的不适,肛门括约肌不断的收缩,妨碍治疗进行。

放置栓剂的过程中,切忌过分粗鲁,用力过猛。须知肛门、直肠本是天然通道,不应有太大的阻力,不应有明显的痛苦,表面光滑的栓剂,只要通过肛门括约肌,稍加推力,可以很顺利地进入直肠。发生疼痛,有明显阻力都是不正常的。首先要看看用力的方向是否合适,有没有其它异物夹杂,如果都不是,首先要考虑排便是否充分,很可能是粪便,由于放置栓剂的刺激,产生了排便运动,粪便顶住了栓剂。有时,干燥的粪便可以有很硬的感觉,有时还会产生逆向的推力,同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但是明显剧烈的疼痛,无论当时是否有出血,提示有可能产生肠道刺伤,如果局部本有溃疡更有可能。有肛裂、痔疮的病人放置栓剂有可能引发少量出血和疼痛,如果不是肛裂或痔疮,出血必须引起警惕。发生上述情况时,应该停止放置,找出原因,必要时应请医务人员诊查、处理。

阴道栓孕期、经期都不宜使用。使用前应经妇科医生检查,排除禁忌,第一次用药应由妇科医生放置或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体位和方法。

尿道栓要有医生指导放置,不宜自己放置,以免造成尿道感染或损伤。

直肠(肛门)栓、阴道栓的设计要求一般都是在体温条件下,徐徐软化乃至液化成胶饴状。尽管是粘稠液态,仍可从肛门或阴道口排出,刺激性较强的排出会更快一些,排出量会更多。为避免过早、过多排出,放置栓剂时,动作应该尽可能徐缓。放置后,尽可能保持原体位半小时左右。衬裤最好加垫以免污染或渗出。放置栓剂期间应避免用力、呼喊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放置栓剂前,应除去包装,不要连同包装一起应用。

阴道栓放置期间应避免房事。

栓剂一般都有防潮、防液化包装,但在潮湿天气里,也难免吸潮液化,液化的或发霉的栓剂不能应用。因此,保存栓剂要尽量放在干燥处,避免过热的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