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科技方针政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7页(4435字)
科技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贯彻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总体组成部分,企业科技活动必须和国家方针政策相一致。工程师在领导企业的科技工作上,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科技政策,同时还必须在国家和政府的法规范围内进行活动,把法规作为组织企业科技活动的准则。
法规是指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一般是由国家和政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立法权限而制订,是以国家和政府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人或自然人的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企业所制订并正式颁发的规章制度,对于企业所属职工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相应地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保障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工作多出成果,将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或健全和颁发法律、法令和法规。
技术标准的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规定:“技术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工作以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技术依据,凡正式生产的工业产品、重要的农产品、各类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安全和卫生条件,以及其他应当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必须制订标准并贯彻执行。”同时还规定:“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各级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为取得全局的是佳效益,依据科学技术和实验经验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基础上对具有多样性、相关性重复的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可见技术标准是一种具有法规性的文件,是工程师在组织企业的科学技术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的法规。
工程师在执行技术标准工作应做到:1.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推行工作的标准化,用标准化的工作来保证产品质量标准的实现;2.要不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使产品质量技术标准逐步升级;3.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贯彻标准化工作对国际标准的方针是“积极采用、认真研究、区别对待”。在采用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国际上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从对比中找出差距,以便进行技术改造或技术攻关,促使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扩大对外贸易,增长经济效益。
制订技术规程 技术规程是指对产品的加工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工具的使用维修、安全技术、工作地布置、上下轮班、上下工序等方面技术要求所作的技术规定,是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必须遵守的事项,用明文将之规定下来,以便使工人在操作中有章可循,做到工序之间、轮班之间能够做到密切配合,互相衔接。所以它是企业建立正常秩序,保证以最优化的组合组织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基本技术文件,严格贯彻技术规程,是预防不合格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技术规程是实现设计要求,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促使生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基本保证。它为采纳国内新的科技成果和巩固职工的双革、改革老产品与试制新产品成果的一种手段。制订技术规程还有利于对职工进行技术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规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规程、工艺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交接班制度等。
技术规程是一项随着技术水平、内外条件而要不断提高的工作。它是变中有定,定中有变的,一般有3~5年的稳定性。
制订技术规程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师在组织制订、颁发规程后,应在企业中进行严格的贯彻执行,要对职工加强教育,阐明实施意义,对难点进行讲解,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在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严格奖惩,加强对技术规程执行的考核。
贯彻执行技术规程,是一项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日常工作。一定要实施上下级的检查,上下工序、上下轮班间的检查和操作者自我检查的三级检查制度,也实行专兼结合的检查制度。
产品质量的提高 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任何产品都具有满足社会和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特性,如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可销性等。提高产品质量,就是要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企业作为参与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某一过程,成为社会活动的一个细胞,它的价值量度是以为社会服务的优劣来评价的。这种评价的公正表现,就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幅度,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声誉、地位和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所以,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增加企业效益,就成为工程师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工程师是企业内部分管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的负责人,也是组织领导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负责人。工程师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搞好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大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现阶段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对于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的综合反映,工程师要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有机地组合协调起来,形成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的正确贯彻产品质量标准,实行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保证、预防、提高、协调和为用户服务)。为此工程师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
1.组织全体职工正确贯彻执行技术标准。要把全体职工的一切生产技术活动,纳入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的轨道,强化质量意识,用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来统一全体职工的意志,使提高产品质量,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成为全体职工自觉的行为规范;
2.根据用户要求和科学技术进步,在可能的条件下,不断研究、修订、采纳新标准,提高标准的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是不断提高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职工操作技能的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的提高又是可能的,因此,工程师要不断地组织研究修订企业技术标准,采用部的、国家的、国际的新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成分、外观,用更先进的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3.组织产品质量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包括产品的研究设计过程、生产制造过程、使用过程和辅助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有效拄制。
研究设计过程要抓好:(1)制订产品质量目标;(2)进行设计审查;(3)组织新产品的试制与鉴定;(4)进行产品质量的经济分析;(5)技术文件的质量保证;(6)标准化审查。
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组织对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包括操作工人的自检、上下工序的互检,领导人员和专职监督检查人员的质量检查,以保证不合格的原料、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出厂。
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1)作好对用户的技术服务工作;(2)作好使用效果与使用要求的调查研究工作;(3)认真处理好出厂产品的质量问题。
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以优质、高产、低消耗服务于生产过程。
4.制订先进、合理的质量目标计划,并将这个计划,横向展开,纵向落实,形成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有质量要求。
5.作好直接影响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有:(1)标准化工作,它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除了技术标准以外,还包括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工程师在组织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先进性,努力执行部颁标准、国家标准,推行国际标准;(2)要十分明确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是以技术标准为主,工作标准、管理标准要围绕技术标准的要求来充实、完善、提高、展开,使整个标准化工作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同步协调。
计量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生产过程的投入分品位、等级的数量,过程中半成品、零配件的数量、质量,以至产出的成品数量,都是依靠计量反映数据,生产过程中动力流量、成分变化也都以计量检测为主,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以数据为依据,实际上都是计量工作的成效。所以工程师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必须加强计量管理工作。
工程师要组织好产品质量的信息情报网络。网络的构成主要有:(1)来自企业产、供、销、运各方面反馈的数据;(2)来自生产过程的原始记录;(3)来自用户的各种不同意见;(4)来自质量部门、科研部门对产品化学成分、理化性能,以及耐久性、可靠性、稳定性的测试数据;(5)来自国内外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的技术性能、工艺操作和产品质量资料。为了使这些信息、情报成为有用的决策依据,工程师要建立好网络责任体系,并责成信息部门加以科学的分类,整理归纳,对比分析,有条件的企业,并应逐步建立技术情报计算机系统。
质量教育工作也是工程师要大力关注的问题,从人的素质提高入手,组织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组织技术规程的培训,组织科技干部接受新知识的再教育,以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技术水平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技术水平。
工程师要依据系统工程原理建立健全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组织系统三个保证体系,其中,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含有政治思想、教育培训和管理保证三方面的内容;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含有设计研究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三个方面的保证系统;组织系统保证体系含有质量管理和相关职能两个组织体系。
这个体系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内容:(1)制订具体的质量计划和目标;(2)设置质量专责机构;(3)规定各部门在产品质量工作上的任务、责任和权限;(4)实施质量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和流程程序化;(5)建立灵敏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6)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7)组织协作单位和配套单位的质量保证活动;(8)绘制质量保证体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