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条件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691页(3124字)
这里所谓的资源,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既包括未经开采加工的自然资源,又指已经开采加工,可作为生产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资源。这些资源是保证项目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生产的重要条件。
1.自然资源条件的研究
一个建设项目,往往需要有一定量的资源为其服务。比如,要建立一个大型铝厂,就要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并且还要有大量的电力供应,而电力供应又要依赖于煤炭资源或者水力资源;又如,要建立一个较大的棉纺织厂,就要有大量的棉花。这里的铝矿、煤炭、水力、棉花等,都是自然资源。评价这些自然资源条件,可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可能。反映对项目所需的原料进行技术研究。如拟采用的某种资源虽然在数量上有保证,但在生产技术上尚不成熟,没有生产经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把其送到试验室或实验厂进行小型试验和中间试验,以取得设计、生产的技术数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技术评价。
(2)获得的可能。指项目所需的资源能否获得可靠的供应。如需要矿产资源,则要在落实资源储量、品位的基础上,确定可能供应的数量、质量并研究其开采方法、开采价值、开采年限及接替问题;对农产品资源,要研究建厂地区能否就地取材,是否有种植面积降低的危险;如果资源是进口的,就要慎重研究供应的可能性、可靠性、合理性以及国家的关税政策,并充分阐明这种进口对企业生产和国家的影响。
此外,目前水资源普遍紧张,即使在江南和沿海地区,一些大的工程项目也遇到水资源短缺的困难。而水资源问题容易被忽视,对于大型发电厂等项目一定要考察其水资源情况,并分析其取水方案与当地人民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是否发生矛盾。
(3)运输的可能。运输的可能性也是落实资源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分析资源的运输条件、运输方式和运输费用,还要分析资源运输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相应对策。
2.原材料供应的研究
不同类别的生产项目,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备件在品种、规格等方面要求是千差万别的,而且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原材料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要将一个项目所需的全部原材料都进行分析研究是不现实的。在可行性研究中只要选其中主要的或关键性的原材料进行分析评价就可以了。通常是根据项目的产品类型、性质对原材料的要求,从原材料的质量、数量、价格以及运输条件等方面加以评价。
(1)原材料质量研究。主要评价原材料质量是否理想。要对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化学和物理特性以及其它一些质量上的要求加以了解和分析。对于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应有长期供应保证,比如有批准的供应计划或供应合同等。
(2)原材料可供量研究。评价目前原材料可供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当前,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矛盾相当突出。对于由国家计划安排供应的原材料,应该加以落实,并要了解这些原材料今后供应的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从市场采购的原材料,则可通过市场研究对其供需作出预测。对于依靠进口的原材料,要了解其国际市场的变化动向,并调查有无国内产品可替代。
(3)原材料价格研究。评价原材料是否合适。不同质量、不同来源的原材料,其价格是很不一样的。应尽量争取由国家计划供应。如果只能由市场购进原材料或进口原材料时,则必须认真分析其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特别要注意它们的供需变化,把握其价格涨落。对于进口的原材料更要注意今后国家汇率、关税率的变化,它们不但影响直接进口的原材料价格,而且影响到国内同类材料的价格。
(4)原材料运输研究。其内容与资源运输研究相同。
3.燃料、动力供应研究
燃料、动力是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的物质保证。较大项目的能源供应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往往影响一个地区的能源供需平衡。
生产建设中所需的燃料通常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生产建设中所需的动力主要是电力和蒸汽。供电和供汽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供水和供风也是重要的动力供应形式,比如炼钢厂的供风、丝绸厂的供温水等,都是生产中必需的。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能源的选择、利用及平衡落实,要加以充分阐明。项目投产后采用哪种燃料,应该从实际条件出发,密切结合我国的能源结构情况,因地制宜地加以合理选择。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一般应以烧煤为主,而不应以采用石油制品、天然气为主作燃料,因后者燃烧中无法收回其中的有用物质,这是极不合理的。
燃料、动力的平衡落实,主要是指电、气、煤、油及其它能源供应能否平衡落实。当前能源供应比较紧张,对于新建项目,燃料、动力不经有关供能部门的批准,并得到落实,就决不能施工;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尽量在节能中求增产,淘汰能耗高的设备,采用能耗少的设备,力求在本企业内自行平衡;如主管部门无法平衡,需供能部门供应,则必须征得供能部门的同意,未经同意,同样不能施工。应注意的是,对耗能大的项目,如炼铝、轧钢等类项目,不但要考虑平均的动力供应,而且还要考虑设备起动和冲击时的最大负荷要求,并且要经常保证动力供应的稳定性。
拟建项目必须采用节能的新工艺、新设备,以提高能源的直接利用率。如果可能,宜采取联片集中供热、掺烧热值低的劣质煤等措施。
4.公用设施的研究
公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通讯、供水、废水处理等多项内容。在选择原料、燃料供应时,应结合公用设施条件加以综合研究,较准确地估算出项目对公用设施的要求量,以便和现有设施可能供应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如必须考虑自己建设公用设施,对由此所增加的投资费用,应在可行性研究中予以论证。
(1)交通条件研究。主要分析其在项目建设期间对建筑材料、机器设备的运入,及项目投产后对原材料、产品运输的影响。项目交通运输条件包括厂外运输条件与厂内运输条件两方面。厂外运输涉及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物资类型、运输量大小及运输距离等方面;厂内运输方式主要涉及厂区布局、道路设计、载体类型、工艺要求等因素。对交通运输条件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材料厂外运输设施能否满足项目要求,选定的运输方式是否合理,运输中各个环节的衔接性如何及运输能力等方面上。如果该项目需要厂外交通运输方面的配套建设,那么就应考虑配套项目的同步建设和所需要的相关投资问题。
(2)通讯条件研究。通讯也是现代化生产系统顺利运转的重要保证条件。通讯应当包括电讯系统和邮传系统。现代科技与市场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靠通讯来传播的。项目所在地的通讯系统如果过于落后,就应考虑通讯项目的同步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