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1059页(1677字)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1.中国的农业生态环境承受着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压力。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但人均耕地仅0.085公顷。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碱化,土壤侵蚀,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约30公顷的速度递减,耕地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首要任务是要解决中国近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是,目前的农业生态环境严重超载,存在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
2.中国林业资源的供求矛盾突出,森林生态功能较弱。尽管中国在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方面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国的森林资源仍十分有限。据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目前中国的森林面积为12465万公顷,森林覆曾率为12.98%,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1公顷,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约8.4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0.9%。中国不少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也与森林生态功能衰退有关。
3.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城乡生产、生活用水紧张。中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耕地面积占全国64%的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全国平均为16%,但在北方缺水地区,无论是地表水的利用率还是地下水的开发程度,都相对很高,因此,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由于缺水,许多农田得不到充足的灌溉,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近300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000万立方米以上,北方有的地区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4.中国的海洋环境污染在加重,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的开发利用,可以弥补陆地资源的不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沿岸海域特别是一些港口、海湾、河口及靠近大城市的海域,受陆源排污、海上倾废和海洋开发活动的影响更甚。一些海域富营养化加深,赤潮灾害增多,海洋环境的污染加重。由于近海过度捕捞,致使许多高产鱼种年产量大幅度下降,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种群生态衰退。如无得力措施制止这种短期行为,近海渔业资源将难以恢复再生增殖能力。
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燃煤所致大气污染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环境压力。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资源等因素决定了中国的能源长期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1991年,中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048.44万吨标煤,其中原煤产量占74.2%,原煤年产量为世界之首;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037.83万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76.10%。目前,中国的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不足1吨标准煤),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为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中国的能源消费必将大幅度增长,而大量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将愈加严重。目前,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列居世界前几位,并且还呈上升趋势。如在燃烧技术和煤的转换上没有大的突破,燃煤所致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6.工业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工业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工业化起点低,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仍较落后,工业化的进程还需大力加快。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的各种工业生产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中国防治工业污染的任务也更加艰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欠帐太多,投资困难大,技术难度大,治理污染滞后的情况近期内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