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热电偶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计量专业工程师手册》第176页(3506字)
热电偶和热电阻一样,在工业和科学中使用极其广泛,是最常用的直接测温方法之一。热电偶种类繁多,具有测温范围宽广(-272~3000℃),结构简单、体积小、响应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标准铂-10%铑/铂热电偶曾是国际实用温标(IPTS-68)在630.74~1064.43℃温区的指定内插仪器。
常见的热电偶有300多种,近年来又有新的热电偶出现。标准化的热电偶有八种,具有热电偶和温度的对应分度表。这八种热电偶的型号是T、E、J、K、N、S、R和B型,如表4.4-2所示。表中给出电极抗氧化能力强、材料熔点高、耐高温、稳定性好,是精密测温中较常用的热电偶。
表4.4-2 标准化热电偶的组分和字母标志的说明
S型热电偶是最精密和最常用的热电偶,曾用它复现IPTS-68(630-1064℃)。其内插公式为:
E=a+bt+ct2 (4.4-6)
式中:a、b、c是根据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630.74±0.2℃,及银、金凝固点所测得的电势E来计算得到的。
由于S型热电偶丝材料的不均匀性及铂铑丝的不稳定性,国际公认S型热电偶的准确度不能高于±0.2℃。因此ITS-90取消了S型热电偶作为复现温标的内插仪器。但它在精密及工业测温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能忽视的。ITS-90实施后,七国实验室(美国NIST、意大利IMGC、韩国KRISS、英国NPL、日本NRLM、俄罗斯VNIM和荷兰VSL)对S、R、B型热电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给出参考函数,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新分度表的依据。
铂铑10-铂热电偶(S型热电偶)的正热电极(S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10%;负极(SN)是99.99%的商用纯铂。铑的含量实际为10.00±0.05%(按质量)。铂中杂质少于10-4。
S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准确度最高,常用于科学研究和测量准确度要求比较高的生产过程中。S型热电偶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和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和惰性气氛中。
S型热电偶也存在-些缺陷。例如,热电势偏小,热电势率也比较小,因而灵敏度低。此外,金属材料的价格也昂贵。
在高温下,如果连续使用这类热电偶,会导致晶体生长,形成大颗粒的结晶。这样,机械强度就会下降,热电偶受到损坏。这种热电偶由于其纯度很高,所以对沾污非常敏感。受沾污的热电偶往往是铑从正极铂铑合金中向负极扩散,或有微量的铑作为氧化铑从热电偶的正极中挥发出来,导致热电势下降,引起分度特性的变化。实验证明,用单根双孔氧化铝管来隔绝电极,可消除1700℃时铑蒸气的输运现象。如果事先对绝热氧化铝管进行热处理,则杂质沾污可明显地减少。
以ITS-90为依据,所获得的S型热电偶的参考函数为:
其中E为热电势(μV),t90为ITS-90的温度(℃);ai为多项式中的常系数。S型热电偶的ai分三段温区给出。其数据是根据美国NIST,NOS5热电偶实验获得。
IEC也给出R及B型的参考函数及分度表,其函数形式与式(4.4-7)相同,并给出相应的多个系数。表4.4-3给出S、R、B型热电偶的参考函数的系数ai。R型热电偶与S型热电偶的使用温度范围相同,但比S型更稳定,且复现性更好。B型热电偶最高可使用到1820℃。
表4.4-3 S、R、B型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ai
表4.4-4给出S型热电偶在固定点温度下的电势值E及对温度的一阶导数dE/dt90。
表4.4-4 S型热电偶在固定点的电势值E及对温度的一阶导数dE/dt90
镍铬硅/镍硅(Nicrosil/Nisil)热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热电偶。
实验结果表明:该热电偶较K型热电偶使用温度高,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在1000℃时使用10小时,其漂移为0.1μV/h。此种热电偶已制定国际通用的标准分度表。
通常在高温下使用的另一种热电偶是钨铼热电偶。有几种钨铼热电偶的合金的组合成分:
W(钨)-26%Re(铼)/W(钨);W(钨)-3%Re(铼)/W(钨)-25%Re(铼);W(钨)-5%Re(铼)/W(钨)-26%Re(铼)。
钨铼热电偶需要在非氧化气氛下工作,常在中性或真空中使用,在2750℃以下具有良好的性能,短期使用上限温度为3000℃。在氧化气氛中使用时热电偶应加保护套。
低温常用的热电偶有银-0.37%金/金-0.03%铁在1-80K温区使用。铜/金-2.1%钴低温热电偶在4-300K温区使用。
【参考文献】:
[1]师克宽等,过程参数检测,中国计量出版社,1990。
[2]王江,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1990。
[3]鲁绍曾,现代计量学概论,中国计量出版社,1987。
[4]赵琪 原遵东等,用于ITS-90的直流光电温度比较仪,计量学报(1990),Vo1,11,No.4,P.241。
[5]H.Preston-Thomas,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 BIPM,1990
[6]蒋思敬、姚土春编,压力研究。
[7]M·K,若霍夫斯基着,李燕、黄国政等译,压力和疏空计量技术。
[8]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BIPM,1990。
[9]Techniques for Approximating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 BIPM,1990。
[10]王魁汉,温度测量技术,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1。
[11]沈正宇、王凤诚,从计量保证方案(MAP)谈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检定质量,第二届全国温度测量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P340-345,1990。
[12]压力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JG,1008-87。
[13]知久明、金田良作等合编,房景富、韩慧文、袁先富译,压力测试仪器的管理。
[14]许第昌编,压力计量测试。
[15]蔡武昌等编,流量测理方法和仪表选用指南。
[16]川田裕郎等编着,流量测量手册。
[17]苏彦勋、盛健、梁国伟编着,流量计量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