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隐居之处是襄阳还是南阳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08-26 15:38:33
诸葛亮隐居之处是襄阳还是南阳?
在襄阳西北隆中山有个卧龙岗,又被称为刘玄德三顾茅庐处;在南阳西南也有一个卧龙岗,也被称为刘玄德三顾茅庐处。
乾隆年间,南阳人与襄阳人为此事发生了纠纷,以至于向地方官府提起了诉讼。
南阳人给南阳太守衙门递交诉状,太守看了状纸,即刻传来原告和被告。
南阳人抢先说道:“襄阳人颠倒黑白”。
襄阳人说:“南阳人混淆视听,企图强霸卧龙网,而确切的刘玄德三顾茅庐处,在隆中,你们偏说南阳。”
我们南阳卧龙岗真正藏过龙,你们襄阳卧龙岗是伪造的!”
太守说:“从三国到现在已近两千年,那个时候隆中山归南阳郡管治,后来由于地段划分,就把隆中山划归襄阳了。”
在场的南阳人大笑起来:“这不就对了吗。隆中山归南阳就不用争啦!”
襄阳人一听气坏啦:“无凭无据信口雌黄,我们还说是襄阳郡管辖南阳郡!”
双方唇枪舌剑地争执不休。太守说:“你们无须这般口角相争,等待查明再作定论。暂且悬案候批!”
这场在南阳升堂的官司,襄阳人没有占上风,委屈一肚子气,便给襄阳太守衙门递上了呈文。
襄阳的太守立即升堂,传原告被告。
襄阳人说:“刘玄德三顾茅庐确是在隆中山,古来有‘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岗枕流水’的句子,南阳人再花言巧语也不是。南阳人说:“刘玄德三顾茅庐确在我们南阳,后人有云:‘南阳卧龙有大杰,腹内雄兵分外奇’。你们襄阳人想赖更是无理!”太守说:“写三国的罗贯中都没明确指出你们相争的实处,事情相隔一两千年,后人搜根寻源,也不是一时能辨别清楚的。我想诸葛祠是纪念诸葛先生的,哪里都可以修建吗,我有一副对联可作此案的判语:
上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下联: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你们两家应该和好!
结果在襄阳太守衙门前也没论出个高低来,双方愤愤不平不约而同都进京告了御状。
乾隆接了状纸一看,是一件为两地相争的公案,遂在文华殿召集了满朝文武大臣。乾隆便服走进殿来,想以议事的形式解决该案:“今天朕与大臣齐集一堂,共同商议诸葛隐居地争端一事。你们双方为了卧龙岗与三顾茅庐处而起争执,应一一说来!”
南阳人先开口:“襄阳人说卧龙岗不在南阳,摆出根据来。”
襄阳人说:“叩启万岁!诸葛先生生于琅讶,其父名注,字子贡。父早亡,诸葛亮九岁与叔父诸葛玄逃荒离乡,走到襄阳,诸葛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即在荆州谋生住在襄阳。玄卒后,诸葛亮隐居隆中山躬耕田亩,留心世事,人因此称其为‘卧龙'。二十七岁时,刘备三顾草庐请他出山匡扶汉室。后人有‘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岗枕流水’的句子。先生初出茅庐即立奇功,火烧博望坡,使曹军全部灭亡,后曹操发大兵数十万,平灭新野。因刘玄德兵寡将弱,不能强守,不得已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兵屯夏日。这些事都在襄阳传颂,南阳沾不上边,就连诸葛先生的契友如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司马徽、徐元直、黄承彦等,也都是襄阳的名士逸老,以上事实可证,诸葛先生与南阳毫无相干!”
乾隆点了点头吸一口水烟,又问南阳人:“你们说卧龙岗与三顾茅庐处在南阳又有什么凭证呢?”
“启禀万岁!南阳的卧龙岗真的潜藏过龙,就是东汉的刘秀。请问襄阳的卧龙岗卧过哪一朝哪一代皇帝呢?襄阳分明是假借了南阳名人的声威。再说诸葛祠,南阳的诸葛祠里大拜殿前后,有诸葛先生亲手栽培的汉柏,有诸葛先生躬耕田亩的足迹。片片桑林,行行垂柏,织出五彩锦缎,飘来四方清香。在致远殿有诸葛先生亲手刻书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清秀的大宇。刘备有一首诗,后两句是: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至今能听得农夫有歌曰: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还有其它对联佳句广为流传:西汉文章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宋代邵康节卜居洛阳,欣然至南阳拜谒诸葛庐,写下‘妙法通玄’的纪念碑。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的后两句这样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从官人到吏民,从名人到农夫的诗词文章中也证明了诸葛亮卧龙岗是在南阳。除南阳大拜殿两旁历代名人留下的碑文外,还有诸葛先生亲笔写的《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亦是诸葛先生亲笔写的。传说秦以来碑文最多的要数岳飞了,仅他亲笔写的前后出师表,就有一千二百六十余字,全文刻在二十多块大碑上。那是他大败金兵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正准备乘胜北进收复中原之际,突然接到金牌圣旨.‘召调回京’,八月时节过南阳遇雨留宿在诸葛祠写的。“还我山河”四个大字是写完《前后出师表》后,余兴未尽而写。岳飞收复襄阳正值兴致高涨,为什么不把出师表写在襄阳而偏偏留在南阳呢?由此可见岳飞只知诸葛亮隐居南阳,不知他隐居襄阳。以上所述事实,伏祈万岁核照!”
乾隆依旧点了点头吸了口水烟:“众位爱卿,他们所述,你们都听明白了,哪位给他们评判评判。”
惯好在皇上面前献媚的和珅忙说:“启禀万岁,我想刘备兵顿新野离隆中山不远,三顾茅庐在此地是合理的,但南阳诸葛祠修建得宏伟壮观,引来历代名人游历,说诸葛亮隐居此地也是合情的。一个合理,一个合情,可以平分秋色!”
南阳众人忙说:“祈报万岁!和大人说南阳合情,这个‘情”字乃虚而不实,含混其词,用在南阳方面极不相称!”
直观战不语的刘墉刘罗锅看南阳人口如利剑,好一帮人才,不由暗暗赞叹。
南阳人的一席话让和珅吃了一肚子闷气,他平常与刘墉、纪晓岚不睦,内心嘀咕了一阵,不敢再在众人面前难堪,顿生计,遂起身奏道:“启禀万岁,满朝文武唯有台阁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刘大人,文津阁大学士纪大人才高智广,其他皆不胜任!”
“刘爱卿!朕钦命你给他两家调停结案!”
刘墉说:“启禀万岁!臣本有言欲陈。”
乾隆说:“刘爱卿请讲。”
这件事从来无人谈论过,由蜀汉到现在近两千年,铭文上和历史上都没有记载,为臣平日少见寡闻,既没到过襄阳又无去过南阳,两处的实迹一点也不知道,叫为臣如何调停?欲要明了,臣必须亲往南阳襄阳访查一趟,或访着证人证物得个水落石出;或查出实据实物以作结案,不知万岁龙意如何。”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刘爱卿之言甚善,朕立即传旨钦命台阁大臣、体仁阁大学土刘墉巡抚江南,代天宣化,钦赐文武两块印,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济难扶困,除暴安民,御手亲赠天子剑,跟随文武将官任意挑选。”
刘墉连忙叩头:“谢龙恩,臣这次出朝不必这般声势,只须几个亲随护身,我等改扮行装,以各种身份出现,深查细访,不知万岁意下如何?
乾隆说:“甚为妙哉!”
待圣驾回宫,群臣回府,刘场拜访了在京城作官的南阳、襄阳的王公大臣及各界名流返老,得到了多方赞同。然后便带人出了北京城奔南阳、襄阳大道而去。
这天,他们来到襄阳。地方官得知刘大人驾到,前来迎接的人排成一行。刘靖对地方官说:“此次前来还当查访争端之事为重!”地方官忙说:“那是,请刘大人歇息片刻,我等陪同前往。”这隆中山真可谓山奇水秀,景色宜人,卧龙草庐明静幽雅诸葛词前松棚竹径,离堂门不远便可看到满山野花艳丽芬芳,更似一幅风景画。刘墉把隆中山名胜异景及诸葛桐名人题赞的诗词连同碑文等物,全都抄写了下来,又问襄阳和南阳的人:“诸葛亮是一个人,只可隐居在一个地方,怎么南阳、襄阳两处都有卧龙网和三顾茅庐处?”
回到襄阳府,刘墉又访了几位逸老,得到的回答仍大同小异,不是听说的,就是以隆中山卧龙为准。刘墉在此没有得到实物实证,只得先离此地去南阳。
南阳是汉代古郡,卧龙网就在城西郊外。刘墉一来担心再没有新玩意儿,二来怕再遇上些只会说客套话的人,他想改变一下方式
南阳的卧龙岗,前有朱雀岩,后有玄后峰,左有青龙腾云,右有白蛇卧坡,岗顶建有诸葛词。
登岗沿路便可看到绿竹椅孩,苍松青青。武侯树院内古柏参天,翠竹成林,前有大拜殿,后有宁远楼。跨进大拜殿,内塑的诸葛亮子孙三代人像维妙维肖,大拜殿两厢的碑廊,满是历代名人的题咏刻石,真是名家如林书法套苹。大拜殿的后院,建有卧龙岗,楼台亭阁要数草庐、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躬耕亭。三顾堂、宁远楼,在大拜殿北廊壁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计一千二百六十余字。
刘墉看了卧龙岗的山岗风光,又把名人题赞、遗文遗物全部抄记下来。
在大拜殿内,刘境问祠内主持:“南阳、襄阳为什么有两个卧龙岗,两个三顾茅庐处,原因何在?”
主持听了答曰:“襄阳、南阳为什么有相同的卧龙岗,不知缘何而起,历代碑记全都残缺淹没,仅有大唐贞观三年重修诸葛祠的碑记尚存。”
众人在主持的带领下来到尚存的碑文前,刘墉忙把碑文的原词抄写下来。就碑文而言,依旧未查出凭证来。
翌日,刘场走出南阳东关药王庙,来到一个竹篱小道人烟稀少的地方,见路旁有一间茅檐矮陋的小房,门上贴一副对联:
上联是:莫道鱼盐无大隐,
下联是:须知货殖有高贤。
刘墉往房内一看,有一老翁年过八旬相貌不俗。刘墉说“老先生,生意兴隆发财呀!”
老者答曰:“安闲偷生,苟延岁月,谈不到发财二字。”
刘墉问:“向老先生借火吸袋烟。”
“烟火不分家,请到屋内坐下休息。”
刘墉进屋坐在马扎子上,见屋内别无它物,唯有一堆盐,就问:“老先生卖盐吗?”
老者说:“这是从东海往这贩卖咸鱼的人,嫌施鱼的盐太多,从鱼身上抖下来的鱼盐。”
刘墉说:“老先生可谓是鱼盐隐士!”
刘墉又装好一袋烟递给老者,老者吸了这口烟,二话没说慌忙起身正衣冠:“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当面赎罪!刘说:“老先生言之差矣,我乃九流术士,奔波江湖谋养生之计,那里可称为大人!”
“我见先生品行端方,相貌不凡,如若没说错的话……”
“这烟为皇封御用,是皇上赠赐的,一般人得不到。这种烟大都产在山东济宁州,烟名叫‘玉兰香’,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供奉皇家御用,中品供富贵绅土,下品给普通百姓。济宁的‘玉兰香’与兰陵美酒‘郁金香’是两个名叫玉兰和郁金的才女的名字,老朽不是在妄言吧?
刘墉见老者经多见广,心想访查诸葛一事何不在这位老者面前领教一下,于是把自己下江南的真情告诉了老者。老者听后异常兴奋:“此地不是说话之处,请刘大人随老朽到茅舍再叙。”
人来到一处三间屋内对坐下来,不多时有人送茶水来。那位老者说:“为此小事何须劳驾亲临。这事如若简单说来,有三五句话就成,详细论述可就麻烦了。总的来说写三国的先生并没有在哪章哪回中说明这件事,我要说的便是:诸葛亮确实有惊天动地之功,他的大才大智并非天生即有。圣人有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还是学而知之,依我的论断,诸葛亮的一生可分四个时期:他生在琅琊为根,学在南阳为本,发展在襄阳隆中山是花,扶刘备汉中为王是果,如按这四个阶段论述,哪还分什么你我实虚呢?”
刘墉说:“老先生言之有理!请问你尊姓大名?”
我姓邓叫邓执中,东汉光武刘秀的军师邓禹是我的祖先。我先祖继承了西汉张子房遗书兵法,加以深研,扶保光武,创东汉基业。再说诸葛亮吧,自叔父玄死后,他孤苦无依一时心寒,才与弟诸葛诞隐于隆中山。他胸有大志不甘沉沦乱世之中,十四岁来南阳游访。东汉时期,据说当时南阳与襄阳两域相互为邻,诸葛亮在南阳走访卧龙岗,巧遇邓氏长支的当家人邓怀秀。
“这邓怀秀是……?”
“我先祖邓禹因无后,曾把一部兵书归邓氏长支保存。邓怀秀见诸葛亮相貌不俗,有一副大智大勇的面相,加之言语果断豪壮,就把邓氏祖传的《太公兵符》传与诸葛亮。诸葛亮身在卧龙岗结草为庐,躬耕田亩,苦学苦练。九年之后,年方二十三岁,便已练得功成道备,回到隆中山,以管、乐自比,二十七岁时得刘备三请出山。”
“老先生言之有据亦有理!”
“与大人闲谈甚为高兴!”
刘场说:“那卧龙岗可藏过……?”
传说东汉刘秀被王莽的大将苏献追捕,追至山野,刘秀无处逃身,将身子一滚掉进山沟,身上用树叶遮盖,躲过追捕。后来刘秀封此地为卧龙岗。隆中山卧龙岗的取名,乃是诸葛亮由南阳到隆中后,一次有位叫庞士元的先生来拜访,说他得时得运得利在襄阳卧龙岗,便送他名号叫卧龙先生,传来传去也称为卧龙。
“老先生,襄阳、南阳都有三顾茅庐处,又当何解?”
“两地都有三顾茅庐处也不奇怪。诸葛亮两次出隆中山都在襄阳,第三次隆中决策临走时,特地去南阳专程告别。当时邓怀秀、刘备认为卧龙网是东汉先祖避难吉地,诸葛亮去南阳辞行时他俩也同去了。他们一行拜告祖先之灵,立志重兴汉室,好像这次在南阳还重新为八阵图进行了改进。老朽认为如果只说诸葛亮高卧隆中就预料得鼎足三分,那只算华而不实,如果只认定诸葛亮是一方或另一方人,那只可说站得矮看得近,诸葛亮如果不是刻苦勤学站得高看得远,哪来天下人赞颂?我们既然尊敬他,就不能将他置在幻虚之中,还应凭证凭物论事。全国境内据我所知诸葛词有七十余处,不知道的还有,盛名在外的就有十处。例如:成都有,南阳有,襄阳有,南屏山有,白帝城有,五丈原有,定军山有等,要说建造规模数成都诸葛武侯祠宏伟,其次才是南阳。诸葛亮幼迁襄阳这是初居荆州;再居隆中这是取始;少居南阳卧龙岗刻苦勤学这本于实;身在南阳精练兵法功成道备这本于序。事分先后有始有终有时有序,诸葛亮临出山往卧龙岗拜别故旧,祭先祖这亦本于礼;后人修调建庙祭礼追远,这本于情。总而言之,南阳、襄阳同根同源如枝茎,还是奉劝南阳、襄阳诸位父老们,即刻停息舌战之争。老朽愚无知,多有不周,请大人指责!”
刘墉忙说:“老隐士高论,使我茅塞顿开,不胜感激,我还有一事请问老先生,诸葛亮在南阳苦读九年,有无留下什么遗迹呢?”
邓老答曰:“宁远楼高悬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八字是诸葛亮亲笔留下的遗文。”
“今天,听了老先生的一番长谈,深受启发。我将立刻回京奏明圣上。”说着顺手掏出二百两纹银,“这杯酒之意敬请笑纳日后皇家定有另赠!”
两人起身,刘墉告别回寓。
次日,刘墉回京交旨。
刘场回京向乾隆奏明访查诸葛何一事的前后,乾隆听了龙心大悦,在文华段召集群臣百官让刘墉当众重奏查访情况,群臣听后满口称赞,在场的南阳、襄阳人也听得心说口服。
乾隆说:“诸葛公案一事,现已水落石出,大家爱戴诸葛亮而兴建祠堂,他的丰功伟绩世代相传,南阳、襄阳两地是诸葛亮成长发展之地,并非出生之地。朕意,南阳、襄阳无须争执下去,现以刘爱卿巡抚所得为准,卧龙仍以南阳诸葛祠为准,三顾茅庐,则出自隆中山。”
南阳、襄阳人齐声高碱:“谢圣上!”
乾隆又说:“你们两地应两相和好!”
谢圣上!
乾隆又问刘墉:“诸葛先生的遗书现在那里?可有实处?
刘塔说:“有待于深查!”
“朕钦差刘爱卿,再次领旨赴南阳访查诸葛亮著作及遗文钦封邓执中为文津阁学士陪同刘爱卿访查历代遗书。成功归来即刻升赏!”
“遵旨!”
刘墉领旨下殿,二下南阳。(宋家科 郑安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