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则瑕者瑜,不学则瑜者瑕
学则瑕者瑜,不学则瑜者瑕 : 瑕(xiá): 玉上的斑点,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过失、毛病。瑜(yú): 玉的光彩,比喻优点。好学的人,有缺点也能变好;不学的人,有优点也会变差。指一个人的好与差,取决于学习的状况。语出宋·陆九渊《朱氏子更名字说》:“夫玉之瑕终瑕,瑜终瑜。人则不然,学则瑕者瑜,不学则瑜者瑕。天之所以予我,固皆瑜也,惟不思而蔽于物,而后瑜者瑕。今子既觉之,则瑕者瑜矣。”[例] “~”。在这里,陆九渊指出人的“瑕”与“瑜”可以通过“学”与“不学”这一条件进行相互转化。这一充满辩证法思想的条件观,对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饶国宾等《论陆九渊的心学辩证法思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