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 自身无信誉可耻,不被人信任并不可耻;自身无能耐可耻,不被人录用并不可耻。指重要的还在于自身的修养。语出《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例] 荀子曰:“~。”闭则敬而齐,忧则静而理,穷则约而群。(明·王一鸣《李职方列传》)|“~……”显然,这里所讲的修身自律、端然正己,同样适用于现代民主下的政治人,因为他们也有一个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问题。(肖滨《学术研究儒家传统如何支持现代民主——对亨廷顿问题的一种解答》)|儒家是强调“大人”、“君子”的历史作用的,以英雄史观为他们定性为青史上的人物,而君子所具备的条件,《荀子》分析为“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曾敏之《谈青史》)也作〖耻不知,不耻不见知;耻不信,不耻不见信〗 宋·魏了翁《知耻斋记》:“惟上智而生知之资,率而行之,则不以耻言。其次则有诚知夫善不善之正者,是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