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 闻: 听。知: 了解。行: 实践。没有听说,不如听一听;听到了,不如亲眼见到;见到了,不如具体了解;具体了解,不如实际去做。指实践出真知。语出《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例]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对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都提出过一些可贵的思想。……荀子认为:“~。”明确肯定了“行”的重要性。(余楠《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在实践中还进一步把“学思结合,学思并重”发展到“学、思、行”的统一,并用来处理感知与理解的关系,把启发式教学原则从启发思维发展到与其同时指导实践,也就是所说的“行”,以“行”的反馈作用反转为激励思维。“~”。(姜惠莉《谈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减作〖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梁申威《格言励志联》:“‘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联语集引,表达的正是‘~’的道理,也即现今所说的‘实践出真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