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 不使百姓富裕,就不能调养百姓的性情;不对百姓施教,就不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指富民是教民的基础。语出《荀子·大略》:“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导之也。”[例] “~”。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宋·胡宏《皇王大纪·三王纪·赧王》)|“~”。华西人深谙其中的道理。正因为村里有了积累,华西人小有教(从幼托到中学提供学费),老有靠(退休金),房有包(集体承包建筑),病有报(定额报销),购有商(买东西不出村),餐有供(职工免费就餐),行有车(轿车进入家庭)。(李争艳《走马华西村》)|孔、孟都曾有过富而后教的思想,荀子则更为深刻地把这一思想概括为两句话:“~。”他主张通过礼义教育,“化性起伪”,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来自觉地遵守“礼”,富而有教。(楼宇烈《荀子的“礼”论与“群居和一”的政治理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