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简介
西伯利亚虎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俗称老虎、大虫,自古以来被人称为百兽之王,是现存体型第一大的猫科动物,野外个体可长达3.38米(11.1尺)、重388.7千克(857磅)。虎是种猎食动物,有敏锐的听力、夜视力,可自由伸缩的尖爪和粗壮的犬齿。同时,它们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庞大的体型与有力的肌肉之外 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红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这有助于其在捕猎时隐蔽自身。
虎为亚洲特有种类。其分布的范围极广,从外兴安岭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都有。它们的领地观念十分强烈,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而且是独居的。它们通常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数量。伴随这一事实而来的是,其对栖息地的偏好与地球上部分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从而导致了与人类利益的严重冲突。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已经绝种,其余的六种都被列为濒危,部分处于极危。20世纪初虎的数量约有10万只,而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全球仅存3200只虎。残存的虎虽多受到政府保护,但非法捕猎仍屡禁不止。栖息地丧失和遗传多样性下降亦是其巨大威胁。
虎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动物之一,它们出现在许多古代的神话和民俗传说,现代的电影和各类媒体中。在许多的旗帜、纹章、甚至运动会的吉祥物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图案。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和印度的国家动物。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家动物也是虎。十二生肖中,虎排第三。
虎文化
香港九龙寨城公园十二生肖像之虎
人类自古以来着迷于虎的优秀品质,虎元素在人类文明中以各种形式体现。虎是一种有魅力的动物,在全球各地的环保运动中抛头露面。动物星球频道2004年对来自73个国家的超过50000名观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虎获得21%的选票,以1%的优势险胜狗,成为世界上最受喜爱的动物。
虎的象征意义在亚洲文化中得到最大的体现,被看作是美丽、严肃、勇猛的象征。孔子曾慨叹“苛政猛于虎”;形容威猛的女人也用“母老虎”或“母大虫”。
在中国,虎的形象随处可见,许多神明信仰以虎为象征,如西王母、保生大帝、玄坛真君骑乘黑虎将军等。在台湾,虎发音与“福”相近,在民间信仰中为传统神兽;在各地庙宇人们奉城隍、山神、土地公所乘之虎为神,谓曰虎爷公,有驱邪之能。
一只虎崽
许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题材也与虎有关。中文的“虎”字起源极早,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虎字,其写法很像一只虎。民间传说,汉字中的“王”就来自于老虎前额上的斑纹,还有许多成语、俗语中都有虎出现。虎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三位,在十二地支配属“寅”。白虎(或称西方白虎)是中国星官的四象之一,位于西方,代表秋季。《后汉书·宋均传》载,宋均任江西太守时,九江多虎患,官府招募猎者布陷阱捕杀老虎,虎害却有增无减。锺傅早年喜欢搏虎,晚年却告诫其子说:“士处世尚智与谋,勿效我暴虎也。” 《水浒传》的武松上景阳冈打“大虫”,被称为“英雄武二郎”;林冲遭人陷害,误入白虎堂,闯下大祸。台湾民间也流传着童话故事虎姑婆。在中国民间还有很多与虎有关的习俗,如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睡虎头枕等,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中国还有虎这个姓氏。据《风俗通义》,虎姓是上古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代之姓。
由于虎被视为勇猛的象征,故在古代军事中常有出现:勇猛的战将称为“虎将”、“五虎上将”;调兵的兵符称为“虎符”;盾牌上常出现虎的图案以示威武;衙门前立“虎头牌”。1895年成立的台湾民主国国家象征即是“日夜双虎”。
在南亚,早在5000年前的印度河(今巴基斯坦一带)古文化中,就发现有雕刻在图章上的虎的形象。在印度教中,有一个骑虎的女神杜伽(Durga),其形象多见于印度的火车两侧。
在朝鲜半岛神话中,朝鲜文化的起源就跟虎有关。韩国人常将朝鲜半岛形容成一只猛虎,而有“槿域江山猛虎气象”之名。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朝鲜虎被定为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