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今天河南省境内的著名的三门峡,相传也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这里原来有一块特大无比的巨石,平坦如砥(磨刀石),挡住了黄河的去路。禹便凭着自己的神力,把它凿成几段,开出三道门户。让河水流过去。三门各有自己的名称:中间的叫神门,南面的叫鬼门,北面的叫人门。水从三门流过,狂涛拍岸,声如雷鸣,令人惊心动魄。其中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很少有不葬身河底的。今天,在黄河的中流仍旧巍然矗立着一根像大柱子似的山石,称为“砥柱”,据说就是禹凿三门时留下来的。
在三门峡一带,至今还有不少禹王治水的遗迹。峡口的附近,有七口石井,据说是大禹率众神开凿三门时挖的水井。在鬼门岛的上面,有两个比井口还大的圆坑,活像一双马蹄印,人们称之“马蹄窝”。据说是禹王开凿砥柱山,跃马过三门时,马的前蹄在鬼门岛上打了个滑儿,踏下这对蹄印。在三门峡的上游,还有禹王庙,解放前放溜过峡的艄公们,都先要在这里歇歇脚,给禹王烧香许愿,燃放鞭炮,请他保佑平安,再饱吃饱喝一顿,然后才驾着竹筏木船,从汹涌澎湃的急流中箭也似的飞过。能否侥幸渡过,或者船在岩头上撞个稀巴烂,只在眨眼之间。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船夫在这里葬身鱼腹。所以当地的民谣说:
“店头街(茅津渡),叫不尽的艄公,哭不完的寡妇!”
我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为了征服三门峡,付出了多少血和泪啊!
本篇据古籍中的材料及有关传说编写。明人都穆《游名山记》卷一云:“三门者,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如激雷。而鬼门尤险恶,舟筏一入,鲜(少)有得脱。”三门的形成,本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古人却用神话对它作了解释,因而更加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