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繁华事散逐香尘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是为唐代大诗人杜牧的《金谷园》诗。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此诗是杜牧经过当年西晋富豪石崇所筑居的金谷园探幽访古时的兴发感动之作。写的正是绿珠与石崇的故事,有一种日暮的伤感。
杜牧的慨叹远在天边。却又触手可及。因为他的情思当中所显生而出的沉郁绵密又饱满。那种沉郁的气质透过四句诗溢出来。吟诵时,也便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这种幻觉是迷人的,也是令人焦灼的。仿佛在目睹绿珠纵深跃楼又不可逆转。
有唐人乔知之写诗《绿珠篇》。其人生年不详,大约卒于唐武后神功元年。名以文词,颇有诗才。相传乔知之有一名侍婢名曰窈娘。窈娘姿色天然美好,又能歌善舞,乔知之对她十分宠喜。但不料后来被人所夺。于是,乔知之便作诗,以《绿珠篇》寄情。窈娘见诗即明白乔知之诗中寓意,感慨愤然,于是投井自杀。
当年,绿珠为石崇而死以保全身后名。如今,他便写诗暗示窈娘重步旧辙,以己身殉他情。旧年女子卑微,命途轨迹多不能自已,任凭男子指手画脚,圈圈点点。就连大诗人白居易也曾作诗逼死名妓关盼盼。
乔知之的诗《绿珠篇》的内容,从金谷园始,到金谷园止。字字循着绿珠的步迹,探旧年尘埃,抒哀矜情怀。诗是这样写的: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如是,绿珠的一辈子也就压缩成了这十二句诗。《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石崇是何人。因其人有才,所以史书上说他是西晋的文学家。他亦是官,曾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在荆州是,"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多行不义。后来,因其所投靠的淮南王司马允政变失败,其人又与赵王司马伦得心腹孙秀有隙,所以被诬为淮南王司马允的谋反同党,被族诛。家产也被没收。
那一年。石崇为交趾采访使,途经博白地,四下环顾,声色凉薄。却于索然侧目时,惊见绿衣女子匆忙入眼。彼时,她尚只是一抹清雅景致,别无亲近之姿。他惊慕她倾城美貌。纵然也是霸道惯了,但这一回,他心里却是温驯如年少。只听一生怦然,心虽已动,却不敢妄然抢了就走。
女子叫绿珠。此地是白州博白地,博白有山,山上有池塘,池里有婢妾鱼。她出生地双脚山以珍珠为宝,故生男取名"珠儿",生女便取名'珠娘"。她喜绿裳,于是被唤作"绿珠"。
石崇本可以强抢夺走她,因他素来横行,出任荆州刺史时,全无道理可讲。但此时,他却没有这样对待她。他给了她三斛珍珠。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所以三斛珍珠也就是三十斗珍珠,这对绿珠来说应当是非比寻常的一笔财富了。如此,这对石崇来说,已是仁至义尽。她是定要跟他走的。
彼时,她看他,大约仍是隔着山隔着水隔着千百世擦肩的陌生。
但她到底是跟着他走了。是缘。人与人之间的遥远、擦肩、相遇、错失,都是遵循着彼此命理的一些路数。既已有了关联,也就是逃脱不掉的羁绊。他与她的遇见,亦是如张爱玲那一句话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是恰好的。
恰好他于双角山下歇脚。恰好她娉婷步来。恰好他侧过目她迎上去。恰好她掉入他匿蔽多年的温驯里。恰好他心有了一回笃定地心意要将她包融起。
石崇筑有金谷园。金谷园位于旧时洛阳城郊金谷渊山涧。西晋时,其繁丽盛名天下皆晓。它非是江南林园,小家碧玉般倚立在地面上。它是大气宏伟的。北魏时郦道元所着《水经注》上说它:"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非虚言。亭台楼榭。山水涓流。葱郁绿地。百花千树。
为了绿珠,石崇为她建了百丈高的"崇绮楼",说它高,高到站在楼里仿佛可"极目南天"。筑楼的意义不过只是为慰绿珠思乡之寂寥。是穷奢极丽的一座楼。为了她,散尽资财他也甘愿。仿佛,他确是爱她的。
石崇虽为人蛮野奸猾却也颇有才华。他常宴请当时的文人名士,比如左思,比如潘岳。并且,石崇还与左思、潘岳在内的二十四名文士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也因此,可知石崇,也不是胸无点墨的浮华浪**子。能与当时名士交往笃厚,他当然也是颇有才思的。他还曾在金谷会上做下《金谷诗序》。
每逢宴客,石崇定会让绿珠歌舞助兴。于是,她的绝色芳容袅娜曼妙,便被诸多文士印刻到心里,传播到千里。绿珠美名也就慢慢**开来。
虽如此,但绿珠与石崇之间,感情是沉潜在浮华琉璃电光幻影之下的。他们之间的感情看似浅薄,实则比大多数人的都深刻。因为他们之间会恒存一种依赖,是建立在一种带给彼此生命体悟基础之上。
她从他身上得到的是一种生机。
他从她身上得到的是一种归宿。
后来,绿珠被小人窥见。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命盘被转动,转向黑暗深渊。小人名叫孙秀。其人狡黠无德。垂涎绿珠亦是时久。早年,石崇与孙秀好友潘岳接下宿怨。后来,孙秀投靠赵王司马伦,而潘岳一干人投靠淮南王司马允。
却不料后来淮南王司马允政变失败,而赵王司马伦作乱得势。于是孙秀便骄横嚣张一时。后来他便派人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叫出数十名"蕴兰麝、被绮罗"的美人让使者挑选。使者却说"受命只索绿珠",非得绿珠不可。
但是石崇严词拒绝了孙秀的使者。这是他身为一个男人理应做出来的回应。岂能让自己的女人被别人轻易便夺了去。爱情当中,男子理应担当起保护爱人的责任。这是毫无道理可讲的事情。
但这一拒,石崇自知祸难已及,逃脱不掉的劫,度不过去的劫。果然,孙秀索要绿珠无果,大怒。盛怒之下他便在赵王面前诬陷石崇与潘岳是同党,皆为司马允的党羽。于是司马伦下诏族杀了石崇。
后来孙秀派强兵攻闯金谷园。彼时,强兵临下,他正与她执手笙歌。但见孙秀恶猛的势头,石崇自知已经没有活路。于是对绿珠说,"我今为汝获罪矣!子将奈何?"绿珠一听,肝胆俱碎。她知,他这是将她逼迫到悬崖,问她是洁身随他死,还是损身离他生。只听绿珠泣涕涟涟道一句,"君既为妾获罪,妾敢负君?请先效死于君前",便纵身跃下百丈崇绮楼。以一死来报他恩宠。
憾的是,这一双人死后不足十数日,赵王司马伦败,将军赵泉斩孙秀于中书。晋惠帝复又即位。石崇情深,绿珠以死句读。胭脂泪,离人醉。又见《红楼梦》里林黛玉作《五美吟》,绿珠为一美。于此处,引下这首林黛玉写绿珠诗。记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繁华事散,香尘落定。君不记,那亭前红芍,我曾斜插鬓边,在你眼下幽幽走过。君不记,你执过我的手,穿过那温柔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君不记,你我死后,要在海棠花下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