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时期的工人阶级状况如何?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会工作手册》第3页(724字)
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典型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采用大机器之前,虽然从16世纪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存在着雇佣工人,但由于这些雇佣工人还没有同机器大生产相联系,还拥有部分属于个人的生产资料,可以凭借手中的劳动工具和技艺,不绝对听命于资本家在生产上的指挥,所以还只是“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不是一个完全形态的阶级,而是现代工人阶级的先辈。
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雇佣工人的地位,形成了一个完全形态的、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社会阶级——工人阶级。这是因为产业革命之后,雇佣工人全部丧失了手中的生产资料,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真正成为具有人身自由,却只有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才能生存的人,也就是说,机器大生产的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隶属”关系就最终确立和巩固起来。
这时的工人虽在形式上是有人身自由的,但要想脱离资本家的工厂去从事个体生产或当个体农民,已经完全不可能了。机器使工人的劳动片面化了,工人失去了使用个人的生产工具和技艺独立生产一种成品的能力;机器生产创造了小生产无法比拟的劳动生产率,即使工人能离开工厂而独立生产成品,也无法同机器生产的廉价商品相竞争;机器大生产广泛地破坏了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个体农民已为资本主义大农场所排挤,工人再想当个体农民的可能性已很小了。在产业革命中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就了一个与现代化机器大生产相联系的,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的,终生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