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的焊接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焊接材料选用手册》第295页(994字)
铸铁的焊接性很差,主要表现在:(1)焊接接头处易产生白口及淬硬组织,接头基本无塑性;(2)焊接接头处易出现焊接裂纹。
焊接铸铁时,如果采用低碳钢焊条,那么由于受到母材的稀释作用,靠近母材焊缝中的含碳量可能高达0.6%以上,故产生淬硬的马氏体。采用同质的铸铁焊材时,如果预热温度不足,则会产生白口及淬硬的焊缝组织,只有在采用预热加缓冷的工艺措施,调整焊缝化学成分,增加焊缝石墨化能力的情况下,才能避免白口组织的产生。
目前在焊接铸铁时,较多采用纯镍或镍基焊条。由于镍基合金焊缝为奥氏体组织,硬度较低,在高温时又能溶解一定量的碳,冷却时碳则以石墨形态析出,而且镍又是较强的石墨化元素,高温时,镍向母材半熔化区扩散的结果缩小了近缝区白口的宽度,提高了接头的塑性,所以国内外在焊接或焊补铸铁时已越来越多地采用纯镍或镍基焊材。采用镍基合金焊接,一般焊件可不预热,或低温预热,镍基合金焊缝金属强度高,塑性好,抗裂性优良,一般均作为焊接或焊补铸铁件的首选材料。
另一方面,铸铁在焊接时又易出现焊接裂纹。当采用铸铁型焊材时,较易出现热应力裂纹,即焊缝在冷却至400℃以下时,由于焊缝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而引起的裂纹。拉应力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当降到一定温度时,铸铁基本无塑性。这时,在接头的应力集中处就容易开裂,甚至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顶端也可能成为裂纹源,造成焊缝开裂。为避免裂纹产生,一般将铸铁件整体加热,以减少焊缝与母材的温差,降低应力。也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加强补偿法,以控制焊缝在冷却时的收缩应力。同时,在焊接时应尽量保持母材温度较低,并采用小电流断续焊接。
另一种焊接裂纹在采用镍基焊材时较易出现,这种裂纹一般在较高温度下产生,所以又称为热裂纹。热裂纹产生的原因与钢材在焊接时产生的热裂纹相似,即镍与铸铁中的硫、磷形成低熔点共晶,而这些共晶体往往富集在粗大的奥氏体焊缝晶粒边界,在焊缝凝固时形成裂纹。为了减少镍基焊缝金属的裂纹敏感性,一般采用调整焊缝金属化学成分,细化焊缝晶粒,尽量控制母材的熔化深度,减少焊缝熔池中母材杂质元素,以及降低焊接应力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