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388页(2394字)

本病为主要侵犯皮肤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有时也累及关节、消化道和肾脏。可能与上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药物、食物或其他过敏原所致有关。临床上有皮肤紫癜以及腹部、肾脏、关节等受累的表现。好发于儿童及青年。

〔诊断要点〕

一、皮肤损害为针尖至黄豆粒大的淤点或紫癜性丘疹,可融合成较大的淤斑。重者可有血疱、坏死和浅溃疡。

二、好发于双下肢,尤以小腿伸侧多见,对称散在分布。常成批陆续出现,可反复发生。

三、可伴有关节肿痛、肌肉痛、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如肾脏受损呈肾小球肾炎表现。

四、分型 单纯型常无全身症状;若伴关节肿胀、疼痛者称关节型;伴呕吐、腹痛和便血者称胃肠型;伴血尿、蛋白尿等肾炎表现者称肾型。

五、在发病前1周~3周内可有低热、乏力、纳差、不适等前驱症状。个别先有腹痛、关节痛。

六、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阳性。

〔鉴别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常有鼻衄、牙龈等粘膜和内脏出血、血小板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治疗〕

一、尽可能去除致病因素,发作时宜注意休息。

二、抗组胺药物内服。

三、降低血管渗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路丁、钙剂等。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 主要用于关节症状及胃肠道症状明显的病例,可用强的松30毫克/日~40毫克/日,必要时可增至1毫克/千克/日~2毫克/千克/日,分次口服,明显有效后渐减量。

五、免疫抑制剂 对肾型紫癜,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时,可加用或改用免疫抑制剂。

(一)硫唑嘌呤 50毫克,每日2次~3次口服,有效后减为25毫克/日~50毫克/日维持。

(二)环磷酰胺 2毫克/千克/日~3毫克/千克/日静注,见效后减为50毫克/次,每日2次口服。

六、止血或输血 对有消化道出血者,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维生素C 每日2克~3克静滴。

(二)安络血 一般10毫克/次,日2次~3次,严重者10毫克/次~20毫次/次,每2小时~4小时1次肌注;或止血敏0.25克~0.75克,每日2次~3次,或1克加入液体中静滴。

(三)抗纤溶药 在大出血时应用

1.6-氨基已酸(EACA) 2克~4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静推,12小时1次。

2.止血芳酸(PAMBA) 0.1克~0.2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静推,12小时1次。

(四)消化道出血多者应限制饮食或禁食,并应及时输血。

七、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 可用于皮肤紫癜型反复发作者,如0.1%普鲁卡因300毫升~500毫升,加维生素C1克~2克,每日一次缓慢静滴,连用10次~15次为一疗程。

八、复方丹参注射液 2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300毫升~500毫升内静滴,每日1次,15天~20天为1疗程,对紫癜消退有较好疗效。

九、氨苯砜 适用于皮肤型紫癜,100毫克/日~150毫克/日,分2次~3次口服。

十、中医药治疗

(一)辨证论治 血热型:紫癜初起,伴身热、口干、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方可用凉血五根汤加减(白茅根、板蓝根、生槐花、银花炭、生地炭各20.0克,瓜蒌根、紫草根、丹参各15.0克,茜草根、丹皮各10.0克);脾虚型:病程较久,常反复发作,皮疹暗紫,面色萎黄,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缓,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方可用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茯苓各15.0克,眼肉、当归、白芍、蒲公英、地榆炭、阿胶(烊化兑入)、枳壳各10.0克〕。

(二)单方、验方

1.紫草根 25.0克~30.0克,槐花10.0克,每日1剂,水煎服。

2.三七片 3片~5片,每日2次口服。

3.红枣 每次10个,每日3次煮服或生服。

(三)雷公藤 雷公藤糖浆(每毫升含生药1克)10毫升~15毫升,或雷公藤多甙片20毫克,均每日3次口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