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547页(597字)

本病是一种良性潴留性小囊肿,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起源于毳毛毛囊漏斗最下部,部分病人有家族发病史。继发性粟丘疹,可继发于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皮肤磨削术或其他皮肤的表浅损伤。可起源于毛囊、汗腺导管、皮脂腺导管或表皮。

〔诊断要点〕

一、原发性好发于眼睑及周围、额、颊、颞部及成人生殖器。继发性发生于擦伤及水疱愈合处。

二、皮肤损害 为1毫米~2毫米大小的坚实性丘疹,呈白色或黄白色,似粟粒埋于半透明的组织内,表面光滑,单发或多发,孤立散在。

〔治疗〕

一般不需治疗,如出于美容需要,可选用以下方法治疗。

一、消毒皮损,用针头或刀尖挑破表皮,挤出肿物。

二、采用粉刺挤压器,挤出内容物后涂碘酊。

三、采用电灼、电解或低功率激光去除。

无论何种方法,均需注意不要损伤皮损周围及其下方的正常组织。去除后不会遗留痕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