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内上髁骨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176页(1598字)
肱骨内上髁骨折儿童比成人多见,此类骨折应包括内上髁骨骺分离。内上髁骨骺6~10岁出现,18岁左右闭合,但有时也有不闭合者,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双侧对比X线检查,作出诊断。
【病因病理】
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时,肘关节伸直位,手部着地,外力使肘关节强力外翻,同时前臂屈肌群猛烈收缩,将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后多向前下方移位,或与肘脱位同时发生。
根据损伤程度和骨块移位情况又分四型:
Ⅰ型:仅有骨折或骺分离,但移位甚微。
Ⅱ型:骨折块分离或旋转移位,达肱尺关节线水平,肘关节结构正常。
Ⅲ型:骨折块旋转移位,卡入肱尺关节,伴有关节半脱位。
Ⅳ型:合并肘关节全脱位,骨折面朝向滑车。
【诊断】
1.症状:伤后肘关节半屈曲位,肘内侧肿胀、疼痛、皮下瘀血,肘关节功能障碍,尺神经刺激时,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2.体征:(1)肘内侧疼痛,肿胀,皮下瘀血;(2)肘内侧压痛明显;(3)肱骨内上髁触及骨擦音;(4)合并肘脱位者“三点”关系异常;(5)有尺神经损伤者可出现尺侧皮肤麻木,患指不能伸直,夹纸试验阳性。
3.影像学检查:肘关节正侧位片可确诊,但6岁以下儿童,骨骺尚未出现,如果临床检查符合,X线表现阴性,仍可做出诊断。此外还要鉴别骨骺线和骨折线的不同,以免误诊。
X线表现的几个征象:内上髁骨折;折块分离,旋转移位;卡入关节缝;肘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无移位骨折只需夹板或石膏托制动,2~3周即可。Ⅱ型骨折,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在旋前、屈肘90°位置。(屈肌群松弛可稳定折块。)Ⅲ、Ⅳ型骨折手法复位要点:麻醉下,肌肉充分放松,牵引下外翻,旋后肘关节,背伸腕指关节,利用屈肌群的拉力使内上髁骨折滑出关节缝。如果骨折块卡在肱尺间隙,贝拉大肱尺脱位间隙,利用屈肌群的紧张,使之弹出关节缝,然后按Ⅱ型骨折得复位。
(二)手术治疗适应症
(1)手法复位失败;(2)折块继续卡入关节缝;(3)有尺神经症状者。
方法:(1)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术;(2)经皮撬拔术:透视下,以克氏针钉入骨折块,撬拔使其复位,将克氏针原位钉入固定。
(三)合并症及其处理
尺神经损伤一般牵拉性损伤无需处理,可自愈。由于骨折错位或骨痂压迫,使尺神经沟狭窄,压迫尺神经,可行尺神经前置术。
(四)功能锻炼及预后
二周内禁止用力握拳及前臂旋后活动,两周后可做握拳,腕手关节活动。
预后良好,骨折愈合较快,肘关节功能不留后遗症,偶有尺神经周围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