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第114页(6366字)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临床症状为:心悸不安、失眠健忘、胸闷心痛、烦热汗出等。本病一般无心脏方面临床和病理的器质性病变,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一般多见于女性(20~40岁居多)。该病属中医“心悸”、“胸痹”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症状多变,心悸、心前区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于受惊、情绪波动(激动、焦虑、悲伤、气愤等)或过度劳累之后,表现为心尖区为时数秒的刺痛或刀割样疼痛;或持续数小时的胸闷、隐痛;可伴有气短、过度换气、乏力、失眠、多梦、手抖、腹胀、二便次数增多、易激动或易焦虑等症状。

1.1.2 发病特点:症状易变,时作时止。胸痛部位不固定,持续时间较短,但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

1.1.3 诱发因素:情绪刺激,劳累过度,以及情志不畅,忧郁过度,损伤心脾所致。

1.1.4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测血压可见收缩压轻度增高,舒张压偏低,脉压增大,有时甚至有水冲脉,动脉枪击音;听诊可有心率加快,偶有早搏,第一心音增强,有时在心尖区或肺动脉瓣区闻及轻微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ST-T轻度改变,但运动负荷试验阴性;或有窦性心率过快,房性或室性早搏。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等一般检查均正常。

参考检查项目: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Holter。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暂缺待补)

1.2.2 分期(暂缺待补)

1.2.3 分级(暂缺待补)

1.2.4 分度

轻度:心悸、失眠等症时作时止,可自行缓解。

中度:心悸不安经常发作,有并发症出现,服药治疗后可缓解。

重度:心悸、怔忡等症频繁发作,程度加重,即使服药后有时也难以控制,影响生活和工作。

1.3 证类诊断

1.3.1 心虚胆怯证(ZZXG50)

主症:心悸不安,心虚胆怯。

兼症: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1.3.2 心脾两虚证(ZZXP60)

主症:心悸,失眠,健忘。

兼症:面色萎黄,食少纳呆,气短乏力。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1.3.3 肝肾阴虚证(ZZGS40)

主症:心悸不宁,心中烦热。

兼症:口干,两颧泛红,五心烦热,头晕耳鸣。

舌脉:舌质红,花剥苔或剥脱苔,脉细弦数。

1.3.4 心血瘀阻证(ZZXX30)

主症:心悸怔忡,胸闷心痛。

兼症:面色紫暗,病程较长。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1.3.5 心气不足证(ZZXV10)

主症:心悸失眠,胸闷,心胸隐痛。

兼症:自汗,周身乏力。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1.3.6 心肾不交证(ZZXS10)

主症:心悸失眠,烦热盗汗。

兼症:心胸疼痛,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手足心热。

舌脉:舌红少苔,脉沉细或促。

1.3.7 心肝火旺证(ZZXG20)

主症:心悸,心胸胀痛,两胁胀甚,急躁易怒。

兼症:多梦,头晕头痛,面红目赤,两目干涩,周身疲乏无力,耳鸣耳聋,小便黄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

1.3.8 痰浊内阻证(ZYT180)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痰多,或眩晕、恶心。

兼症:形体虚胖,眠多无神。

舌脉:舌苔白腻,脉弦滑。

2 疗效标准

2.1 心动过速的疗效评定

显效:心动过速完全缓解。

有效:心动过速缓解,或阵发性发作。

无效:心动过速未见缓解。

加重:心动过速加重。

2.2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疗效评定

显效: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消失。

有效: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缓解。

无效: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依然。

加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加重。

2.3 证候记分评定

2.3.1 计量评分

4分:心悸、失眠、健忘、头晕、乏力、舌脉异常等证明显,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3分:上证经常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分:上证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1分:上证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0分:无证候或证候消失者。

2.4 疗效评定

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70%者。

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而<70%者。

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者。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心虚胆怯证

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主方:平补镇心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人参(单煎)12g 五味子12g 淮山药12g 茯苓12g 天门冬12g 生地黄12g 熟地黄12g 肉桂6g 远志肉12g 酸枣仁10g 茯神12g 生齿(先煎)30g

3.2 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宁心。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

药物:党参12g 炙黄芪12g 生白术12g 炙甘草10g 全当归12g 龙眼肉12g 酸枣仁12g 茯神木12g 远志肉12g 广木香12g

3.3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养肝,补肾安神。

主方: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和一贯煎(《柳州医话》)。

药物:北沙参12g 麦门冬12g 天门冬12g 全当归12g 生地黄12g 枸杞子12g 川楝子12g 酸枣仁12g 云茯苓12g 甘草6g 川芎12g 知母12g 紫丹参12g 远志肉12g 五味子6g

3.4 心血瘀阻证

治法:调理气机,化瘀和血。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和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药物:北柴胡12g 枳壳12g 生白芍12g 生甘草6g 制香附12g 大川芎12g 净桃仁10g 川红花5g 川膝12g 当归12g 生地黄12g 苦桔梗10g

3.5 心气不足证

治法:补益心气,宁心安神。

主方:五味子汤(《济生方》)。

药物:人参12g 炙黄芪12g 甘草6g 五味子12g 麦门冬12g 合欢皮12g 柏子仁12g 酸枣仁12g

3.6 心肾不交证

治法:滋阴泻火,交通心肾。

主方:黄连阿胶汤(《金匮要略》)。

药物:川黄连12g 阿胶(烊化)20g 子黄(冲)1个 鲜生地黄25g 生白芍12g 淡黄芩12g 百合12g

3.7 心肝火旺证

治法:清肝泻心,养血宁神。

主方:黄连汤(《伤寒论》)合清肝汤(《类证治裁》)。

药物:北柴胡12g 淡黄芩12g 川黄连12g 当归12g 生白芍12g 大川芎12g 生甘草12g 酸枣仁12g 柏子仁12g

3.8 痰浊内阻证

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主方:导痰汤(《济生方》)。

药物:制半夏12g 广陈皮12g 云茯苓12g 生甘草6g 制天南星12g 酸枣仁12g 柏子仁12g 远志肉12g 枳实12g

4 成药应用

4.1 心虚胆怯证

4.1.1 柏子养心丸:益气养心,镇惊安神。1次1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2 心脾两虚证

4.2.1 天士力牌养血清脑颗粒:滋阴补血。1次1袋,每日3次,疗程4周。

4.3 肝肾阴虚证

4.3.1 步长牌稳心颗粒剂:滋阴养肝,补肾安神。1次1袋,每日2次,疗程4周。

4.3.2 玛奇卡牌正心泰胶囊:养心安神。1次2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4 心血瘀阻证

4.4.1 天力士牌复方丹参滴丸:调理气机,化瘀活血。1次10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4.2 以岭牌通心络胶囊:活血通络。1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4.3 圣喜牌血栓心脉宁胶囊:活血化瘀,开窍醒神。1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5 心气不足证

4.5.1 福人牌补心气口服液:补益心气。1次2支,每日2次,疗程4周。

4.5.2 963牌西藏诺迪康胶囊:益气通脉。1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6 心肾不交证

4.6.1 交泰丸:滋阴泻火,交通心肾。1次1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7 心肝火旺证

4.7.1 旭日牌牛黄清心片:清心降火。1次5片,每日2次,疗程4周。

4.8 痰浊内阻证

4.8.1 蒲公英牌安脑丸:清热豁痰。1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上一篇:梅毒性心脏血管病 下一篇:克山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