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地税业务手册

税收计划的编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地税业务手册》第520页(4004字)

一、税收计划编报程序

长期以来,我国的税收计划一般采取“两上两下”的编报程序。在计划年度开始前,首先由下而上逐级提出建议数,即由各级税务机关根据上期实际完成数,结合计划期增减变化因素,提出一个初步收入目标,逐级汇总上报。经中央综合平衡后,再由上而下逐级分配指标。然后各级税务机关再按上级下达的分配指标,具体编制年度税收计划,编好后逐级上报。最后由上级机关批准下达执行。

季度税收计划则采用“一上一下”的编报程序。首先由下而上报建议数,经省市一级税务机关核定后,即下达执行。

上述编报程序的优点是:

1.既可以保证国家预算收入计划的稳妥可靠,又能把主观能动性同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税务干部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如果不采取上下结合、统筹兼顾的办法,就会出现指标过高或偏低的现象。指标过高,脱离客观实际,税收任务难以完成,就会影响财政收支平衡,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困难;指标过低,则不利于挖掘潜力,会给财政收入造成损失。所以,采取“两上两下”的编报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2.可以既按照经济发展变化的全局制订计划,又照顾各地区的特殊情况。税收计划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全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制订。然而税收计划要依靠各个地区、各级税务机关来完成,要使各地区计划科学可靠,又必须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编制分地区税收计划。运用“上下结合”的方法,就可以充分听取各地方的意见,使国家税收总计划和地区分计划,都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有利于计划的顺利实现。

3.既可保持税收计划的严肃性,又可具有相对稳定性。年度税收计划一经批准,一般不作调整。如党和国家采取重大经济、财政政策措施,或遇有严重自然灾害,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税源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财政预算时,同时调整税收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税收计划管理办法也将作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实行分税制,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分配关系逐步理顺之后,传统的层层下达计划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将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分级管理要求的计划模式所取代。具体来讲,就是“分级次、分税种,分别进行税收计划编制和税收计划管理。”

二、编制税收计划的准备工作

年度税收计划的编制,一般在报告年度第四季度进行。为了保证税收计划的质量,税务机关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预计和分析报告年度税收计划的执行情况。计划年度税收收入的预测,要以报告年度的实际执行数为基础。但是,编制计划年度税收计划的时间先于报告年度税收年报的编制,这就要求对报告年度税收计划的执行结果作出预计,使税收计划的编制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为了使预计的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要求税务人员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经济税源的变化情况,分析各税种的特点和增减税收收入的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吸取教训,以便研究改进。

2.整理税务机关内部的税收收入、税源和历史资料。其中包括:整理报告年度的税收收入和税源实际或预计完成数;将历年税收税源统计数字,分税种、分地区、分时序整理出带有规律性的资料;分析税收收入与各项经济指标的比例关系,如销售税收率等。上述资料是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依据。

3.收集整理有关部门的经济指标数据。其中包括向经济综合部门、各主管部门、重点厂矿企业收集计划期内的主要商品的购销、利润计划指标,以及商品批发零售进销额等。

4.熟悉现行税收制度。其中包括各税种的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征收方法、减免规定、以及税前扣除项目的规定等。

5.了解国家在计划期内的各项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重大的经济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和措施实施后对税收的影响。

6.修订税收计划表格。计划表格是税收计划指标体系的表现形式。把各税种及有关税种列举产品,按编制税收计划的要求,科学地排列在有关的表格中,然后填上数字和计算根据,可以清楚地反映税收计划的全部内容。由于新税种的设置及税源变化,在每年编制税收计划以前,需要对税收计划表格进行必要的修订。

三、计划税额的测算

税收量的测算方法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基期税源推算法。是根据基期税源变化趋势,推算税收收入计划数的方法。其具体推算过程是:首先整理和计算出基期税源;其次在基期税源量的基础上,依据计划期各项影响税源变化因素,计算出计划期税源增减变化数,包括计划期税收政策法令变动情况;最后得出计划期税收量。

其计算公式为:

H=X0±(Y±Y0)×L

其中:H为计划税额 L为适用税率

X0为基期税源数

Y为基期课税对象数

Y0为计划期课税对象变化数

当然,在实践中,推算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屠宰税、车船使用税等按固定税额征税的一些税种,可以根据计划期的课税对象增减情况,用单位税额进行推算。即:

计划期税额=[基期课税对象数量±计划期课税对象较基期增减数量]×单位税额

或 计划期税额=计划期课税对象数量×单位税额

这种计算方法的好处是比较简便,各个税种都可以适用,但要正确地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否则就会造成计算不准确。

2.抽样测算法。是根据典型户调查来测算制定税收计划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收益额征税税种的税收计划。例如,企业所得税的计划税额是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平均纯益率及税率三个因素决定的,其计算公式是

企业所得税计划税额=计划期销售收入×平均纯益率×税率

平均纯益率及税率都与企业利润水平密切相关。企业的利润水平每年均会有较多变化因素,只参照上期税收统计资料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选择典型企业、分析测算利润的变化。

平均纯益率一般说来在每个行业之间是不一致的,每年利润、销售收入均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根据统计资料计算的平均纯益率,即:

只能表示上年度的平均纯益率情况,不能以这匡算计划年度的平均纯益率,必须选择典型企业进行调查分析,预测推算计划年度的平均纯益率。

年度税收计划的指标经过测算以后,应认真填制税收计划表,然后报送上级税务机关。国税局年度税收计划中的各税收收入数列入中央财政预算中,地税局各税收计划数则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中。

税收计划逐级编报后,上级税务机关要进行审查。审查税收计划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其编制口径、计算方法和内容在技术上有无错误;另一方面是为了掌握经济税源变化情况和税收计划编制的真实性,是否积极可靠。上级税务机关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税收计划中各税收收入增减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各地区编制税收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审查意见,促使各级税务机关编制的税收计划更加符合实际。税收计划审查的重点主要包括:(1)有关重点税源的经济指标、上下级税务机关使用的口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2)对非重点税源的经济指标是如何计算的,是否符合实际?(3)税收政策和税收措施对税收的影响是如何计算的?报告年度税收收入的预计执行数是否符合规律性?(4)根据税源和税收统计资料计算的进销差额计税价格、平均税率、单位税额平均纯益率数据是否合理,有无偏高或偏低现象,等等。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询问,并要求下级税务机关限期修正,以保证税收计划的质量。

税收计划通过上下结合,逐级审查,层层上报后,最后国家税务总局汇编成全国的工商税收计划。该计划同海关总署编制的关税计划、财政部编制的农(牧)业税计划一起,作为国家预算收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预算,并最后和国家预算同时批准。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计划由上级税务机关核定后下达执行。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预算须经本级人大批准才具有法律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国税计划自上而下审批,具有较大的约束力;而地税计划的审批权和调整权皆在本级人大,上报的计划主要起备案和统计作用,而不再象过去那样,具有较强的指令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