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辨证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34页(2647字)

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气候变化的六种表现,简称“六气”。如果气候变化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季应温反寒,秋季应凉反热等),或人体正气不足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时,就可导致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这种能够使人致病的反常气候,也称为“六邪”。“六淫”或“六邪”致病,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除气候因素外,还应包括生物(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及其他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六淫都是自外侵入人体,多从皮毛腠理和(或)口鼻而入,其所引起的疾病统称“外感病”。小儿卫外功能薄弱,故最易感受六淫之邪。

六淫致病一般来说与季节有关系,如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但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以及机体感受性的不同,可在同一季节里有几种不同性质的病发生。六淫致病亦与居住地区与环境密切相关,如东南沿海多湿病;西北、西南高原多寒病;久居潮湿多湿病;高温环境多暑病。至于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体内发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等证,因与外感六淫所致的外感病证常有类似的症状,故在此一并简介。

(一)风 风是春季的主气,风邪是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风邪为病称外风病。风邪的特点是善行多变(病位游移,急起快落);轻扬开泄,易袭阳位(易侵人体上部、肌表、腰背);风性主动(使物摇动,使人多动);风为百病之长,致病广泛,最易伤肺伤肝。小儿风病相当多见,并不限于春季。其表现为起病急,变化快,或有怕风,其症状有如多动、抽搐、游走性关节痛、时发时隐的荨麻疹等。小儿风病又可分为:①外风,包括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风疹等;②内风,包括热极生风(如高热时惊跳和惊厥)及久病阴虚、血虚生风(如脑炎恢复期四肢强直抽搐)等。

(二)寒 寒是冬季的主气,也可出现于其他季节。寒邪是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寒邪为病称外寒病。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可直中脏腑;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收缩、牵引),易伤肺伤肾,影响人的功能活动及引起气血郁滞不通。在小儿寒证易于化热。寒病表现为怕冷、喜暖、肢冷、腹痛、身痛、下利清谷、关节伸屈不利等。小儿最多见的寒病为外感风寒(即感冒),及寒伤脾胃所致的腹泻、腹痛。小儿久病脾肾阳虚,亦可导致慢性腹泻或慢性浮肿等内寒之证。对幼小的新生儿,寒邪可伤肌肤并直中脏腑而出现一派寒象,如重症新生儿硬肿症。

(三)暑 暑邪是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暑邪为病称为暑病。它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夏天热性病多属暑病。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伤脾伤心,它与热邪性质相似,易伤津、耗气,但暑邪又多挟湿。小儿暑病表现为高热、面赤、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口干、喜饮、心烦、头昏、胸闷、乏力和(或)舌苔厚腻等。暑邪挟湿,则上述各证迁延较久。

(四)湿 湿为长夏(夏秋之间)的主气,此期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氤氲(读因晕,形容气或烟很盛)熏蒸,湿气充斥。在其他季节亦可致病。湿邪是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湿邪为病称为外湿病。湿为阴邪易伤脾。湿性重浊常表现为:①头重、身重、乏力,关节疼痛重着;②呕吐、腹泻、下痢脓血,小便混浊不清;③痰多;④流水、流脓;⑤苔腻、脉滑等。湿性黏腻停滞,或湿病常见到黏滞不爽、黏滞不清的症状(如湿滞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涩滞不畅),且湿病常迁延难愈。湿性趋下(易伤人体下部),易袭阴位(如下部淋浊、带下等)。内湿证候则因脾胃运化失调、水湿内停而导致腹泻、呕吐等,为小儿夏秋季最常见的疾病。外湿与内湿两者又常相互影响,如外感暑湿之邪,湿困脾胃,又可导致内湿证候等。

(五)燥 燥为秋季的主气,在其他季节亦可致病。燥邪是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人感受燥邪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者,便是燥病。燥为阳邪,易伤肺伤胃;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常表现为口、鼻、唇、咽干燥,舌干少苔,干咳少痰,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皮肤干裂,毛发干枯等。小儿燥病可分为外燥及内燥,前者常因气候干燥,由燥邪侵袭而致病;后者则常由于各种热性疾病因伤津而引起。

(六)火(热) 火热旺于夏季。火热之邪是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热邪病称为外热病。一般认为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故常统称为温热之邪,火热之邪。火为阳邪,尤易影响心神(心在五行中属火,火性躁动,与心相应),易伤心、伤肝。火为热之极,故火与热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火性上炎,易侵犯人体上部(如头部、咽喉、唇舌),且最易耗伤小儿津液,同时也易耗气、动血、生风、灼伤脏腑、易致疮痈。有谓“热极生风”“诸热瞀(读冒,mào,昏乱、糊涂)瘛(读赤,chì,抽风、痉挛),皆属于火”。小儿常见的火证可分为实火与虚火两大类:

(1)实火多为六淫之“火”。实火致病的特点为发病急、病程短与病势亢盛。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干、喜冷饮、面赤、便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等。如小儿发热、咽痛、面红、目赤为风火,痈疖红肿、发热烦渴为火毒等。

(2)虚火多因阴虚内热、阴虚火旺所导致虚火内生。虚火致病的特点为起病慢,病程长,阴阳气血偏衰。临床主要表现为低热或潮热,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舌红少津、苔花剥或光剥,脉细数。多见于慢性感染而有阴虚内热之证者。

小儿六淫辨证主要依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参考发病季节,对照上述症状特点,以求其病因(即审证求因)。六淫辨证在儿科很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小儿外感疾病最多见,又由于临床有些小儿疾病只能应用六淫进行辨证,如风疹、风湿等证。再以某些脏腑症状不明显的湿热为例,临床仅有持续发热、倦怠、舌苔厚腻等。对此类脏腑定位症状不明显的患儿可按六淫辨证。如我们曾见到数例变应性亚败血症患儿及一些发热待查(可能系病毒感染)的患儿,抗生素治疗无效,按六淫辨证属湿热之证,应用甘露消毒丹或三仁汤加减治愈或热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