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319页(3893字)
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肿痛或兼有发热、局部发红,或伴运动障碍。可因感染、自身免疫、变态反应、代谢障碍、外伤、结缔组织或各系统疾病所引起。西医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病因而不同。
小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由于体质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由于外邪性质与人体素质各有不同,风、寒、湿邪各有偏胜,故临床表现也各具特点。风邪偏胜者为“行痹”(风痹),即关节游走疼痛。寒邪偏胜者为“痛痹”(寒痹),即关节疼痛严重。湿邪偏胜者为“着痹”(湿痹),即关节肿胀明显,痛有定处。若外感风湿热邪或平素体质阳气偏盛或已有内热蕴蓄,一旦感受风寒湿邪,易于化热而为“风湿热痹”。小儿关节炎以急性者多见,主要为风湿热痹。
各种痹证迁延日久,伤及肝肾,肝肾阴亏,气血不足,邪气留滞经络,气滞则津液结聚而成痰,血行不畅而成瘀,痰瘀凝滞则引起关节肿胀、僵硬、畸形。肝肾阴亏则有腰酸腿软,筋脉拘急等症状。
【辨证论治】
(一)风湿热痹 多见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或结核性关节炎。前两者常累及多个关节,后两者常为单个关节。
〔证候〕发病较急,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灼热,可涉及一处或多处关节,常伴有发热、多汗、口干、烦躁。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除湿,清热行痹。
〔方药一〕白虎加桂枝汤合三妙散。
【歌诀】 白虎石知粳米草,加桂疏风清热好。
三妙苍柏与牛膝,痿痹湿热服之消。
〔按语〕本方前五味为白虎加桂枝汤,疏风通络,清热生津,止渴除烦;后三味为三妙散,清下焦湿热,补肝肾与壮筋骨。皮肤有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或皮下结节者,加①、②、③。
我们曾治1例弛张热40余日的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先用激素,效果不佳,加用上方后,热退,痛止,关节肿痛消失;但舌苔仍黄厚腻,持续用三仁汤加减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缓解期达1年以上。
〔方药二〕当归拈痛汤。
【歌诀】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术二参知母草,关节湿热服之应。
〔按语〕本方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或风湿化热之证。以肢节沉重肿痛、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证治要点。方中羌、茵疏风止痛、清热利湿为主药。防、升、葛解表散风,除肌肉间风湿;两术健脾燥湿;苦、芩、知清热燥湿;泽、猪清热利湿;党、当、草益气养血、活血止痛、扶正祛邪。有结节性红斑或皮下结节者,加丹皮,桃仁、生地。方药一与本方比较,前者用于偏热重而伤津者,本方用于偏湿热疼痛较重者,两方亦可交替使用。一般湿热盛于下焦不易速除,应坚持服药使湿热全部除去,则病可治愈。
(二)风寒湿痹 多见于慢性类风湿关节炎,或偶见于一小部分风湿性关节炎。
〔证候〕关节疼痛,时发时好,动则加重,肢体沉重,屈伸不利,活动不便,局部肿胀,皮色不红,或伴有肌肉冷痛,冬季加重,得热则减。可伴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苔白或白腻。脉弱或小弦。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利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歌诀】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芍地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趣记:新(细辛)房(防风)毒(独活)酒(秦艽)妻(牛膝)中(杜仲)计(桑寄生),八珍(人参、茯苓、甘草、白术、当归、赤芍、川芎、地黄)去术(减去白术)用桂心。(引自董汉良《方剂记忆法》,略加整理)
〔按语〕本方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方中独活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为主药;肉桂温里祛寒,通络止痛;细辛祛风止痛;秦、防疏风解表,以风胜湿,两药为“风中润剂,散药中补剂”,有祛风而不伤正之效;牛、桑、杜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归、芎、地、芍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参、苓、草益气健脾利湿。经实验研究表明,全方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炎症渗出作用,其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能明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有关。寒偏盛加①,上肢痛加②。我们过去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
(三)气滞痰瘀 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已明显畸形者。
〔证候〕病程较长,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活动不便,声低乏力,或伴发热。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细弱而数。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祛痰。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
【歌诀】 桃红四物汤见第四章肝炎节。
〔按语〕本方为桃红四物汤加参、芪、星、芥、牛、续、穿而成。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为主,方解见第四章肝炎节。牛、续、穿加强祛瘀,牛、续又补肝肾、强筋健骨,参、芪补气,星、芥除筋膜之痰。疼痛严重者加①,腰酸腿软、筋脉拘急者加②、③。全方以活血、化瘀、祛痰为主,兼补气血与补肝肾。本型又可根据寒热辨证,与上述第一、第二型方药交替使用或合方加减。
天津南开医院动物实验证明,桃、红、芍、延有抑制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作用;医科院药物所动物实验发现,延、桃、红、芎、芍等多种中药有止痛作用。原湖南医学院神经外科应用以川芎为主(成人每剂川芎15~30g),治疗三叉神经痛共20余例,其中1/3疗效显着,获得快速止痛效果。
【单验方与针灸】
1.雷公藤多苷片 具有祛湿通络、消肿、止痛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小儿每日1~1.5mg/kg,分3次饭后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2.昆明山海棠片 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作用,能改善痛、肿及功能障碍。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尚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样副作用,也可与激素联合应用。按每日2~3mg/kg给药,需连服数月。
3.舒筋汤 羌活3~5g,海桐皮、姜黄各5~10g,生姜1~3g,白术3~10g,甘草3g。
4.三藤奇妙汤 忍冬藤5~15g,络石藤、海风藤、溪黄草各5~10g,薏苡仁5~15g,木瓜3~10g。本方对湿痹疗效较好。
5.针灸 ①膝关节炎:取阳陵泉透阴陵泉、膝眼、足三里等穴;②踝、趾关节炎:取悬钟透三阴交、太溪,斜刺昆仑、八风等穴;③髋关节炎:取大肠俞、闭孔、环跳等穴;④肘关节炎:取曲池透少海、支沟等穴;⑤腕、指关节炎:取合谷透后溪、外关、八邪等穴;⑥肩关节炎:取肩井、肩髃、肩贞透极泉等穴。对风寒湿痹,可加艾灸。
【体会】小儿关节炎应按风、寒、湿、热辨证论治。辨证时应首辨寒热,急性关节炎以风湿热痹多见;慢性关节炎则有风湿热痹与风寒湿痹两类。久病畸形者,辨证多属瘀血与顽痰(即痰瘀凝滞),并常伴有气血与肝肾亏虚。各型又常混杂出现,故可在寒、热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祛风利湿、补气补血、补肝肾、壮筋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等药。因此,治疗小儿关节炎方中药味种类较多。传统中医对痹证的用药(含引经药)选方,还可参阅本书附篇第十四章中痹证项下。
中医治疗痹症有丰富的经验,在临床用药后,常能使症状减轻或完全缓解。然而治疗疗程较长常以月计或年计。但对感染性关节炎如化脓性或结核性关节炎,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宜。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脏炎、胸膜炎、肺炎等,亦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