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医用放射线检查的防护措施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影像临床应用手册》第51页(2822字)
(1)X线诊断检查的防护措施
1)工作人员的防护:①充分利用防护器材,如铅围裙、手套、防护眼镜和铅屏风等。②控制原射线,如选择适当的摄影曝光条件(尽量用低毫安高千伏),缩小放射野;透视时放射野要适当,不得过大,采用间断曝光并缩减曝光时间等。③减少X线管窗口散射线,选择适宜厚度的滤过板和利用滤光栅控制放射野等。④按标准设计机房,面对放射野45°角方向窗口距墙壁要在300cm以上,扩大放射线的分散并削弱其强度,减少二次散射线。⑤定期健康检查。
2)受检病人的防护:①皮肤至焦点距离不能少于60cm。②非投照野部位用含铅物质遮盖,尤其是生殖腺和胎儿,尽量避免对怀孕妇女进行腹部照射。③缩小检查射野,减少照射次数,避免对妊娠期妇女多部位重复投照。
(2)CT检查时的防护措施 对X线辐射的防护目的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具体防护措拖,除了CT机本身和机房的固有防护外,作为个人(包括工作人员、陪护和病人)应注意如下几点:
1)做到辐射实践的正当化,也就是加强防护意识,CT检查虽然是安全的(对随机效应而言),但对人体仍有损伤。因此,确实需要进行检查时才检查(正当化),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2)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从而取得CT检查的预期效果,减少不必要的重扫。
3)在CT扫描时,除个别情况外,工作人员和陪护人都要离开扫描室,实在必要时,可穿上防护围裙或者离球管尽量远一些。
4)扫描中,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量缩小扫描野,能少扫的不要多扫,能厚扫的不要薄扫,能不增强的就不要增强。另外,不要只图影像质量而随意改变条件(如加大照射量)等。
5)对比剂增强扫描尽量使用自动压力注射器,扫描时工作人员可以离开。
6)努力提高扫描技术和诊断水平,防止重扫。
7)对儿童、孕妇,尽量做到扫描区外的遮盖防护。
8)定期检测相关处的X线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DSA、IVR检查的防护措施 DSA检查仍是利用传统X线的成像技术,且连续曝光次数较多,病人受辐射X线量多,如果缺乏对DSA技术的全面了解,盲目追求诊断方便,不仅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X线防护不利,同时对X线机也有损害。因此,DSA检查只能在满足诊治的前提下又减少X线的辐射量的基本条件下实施。
1)改变摄影条件,提高千伏,降低毫安秒:众所周知,采用大毫安、低千伏,可提高图像质量,但病人的X线剂量却增加。据实验研究证明:如减少100mA,增加10kV时,图像质量并不下降。但经对减少100mA、提高10kV的两种曝光条件分别测试其皮肤量,其结果是:300mA组皮肤量为34.7mr,而200mA为21.9mr。从而减少了58%的辐射量,同时也减少了X线管的热容量。通常情况下照射量与千伏的平方成正比,与毫安秒的一次方成正比。所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较高的千伏、较低的毫安。
2)设置合理的曝光程序: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地选择曝光帧率、曝光时间、减影方式、X线剂量率等。造影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次数,如脉冲式比连续式减影的X线剂量小,不易运动的部位,DSA选用低帧率。设置曝光程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节曝光比率,尤其是复查的病人要认真阅读已检查的资料,减少盲目性检查。尽可能少用放大透视或照相采像,否则X线剂量会增加很多。
3)充分利用路标和图像冻结功能:使用DSA的血管路径图技术,可指导插管,特别对扭曲的血管,路标技术可缩小曝光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图像冻结功能的使用,可减少透视的次数,冻结图给操作者以提示和参考。
4)DSA检查的介入性插管往往时间比较长,操作者一定要穿铅衣、戴铅帽、围铅脖、戴铅手套。在手术者与球管之间加铅屏蔽,其铅当量为1.5mm。操作时附加滤过板、缩小光栅、减小照射野,以减少原发射线、吸收二次射线。病人的非造影部位可用铅物体遮盖,尤其是生殖器官。
5)合理调整球管、病人与增强器的距离:这两者与病人的距离越近,辐射量越大;倾斜投射比正位投射的X线剂量大。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调节球管、病人、增强器三者的相互关系,可减少X线剂量,而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6)提高插管技术及诊断水平:熟练的插管技术,可明显缩短在X线下曝光的时间,对病人及操作者都有利。
DSA检查前,手术者要仔细复习病历,决定检查方案,充分发挥每次注药造影的作用。对已造影的图像应认真分析,反复阅读,并决定检查是否结束,或需要变换体位再造影。这要求手术者当机立断,作出抉择。
(4)放射性核素成像(NRI)检查时的防护措施 医用放射性核素成像(NRI)技术检查引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γ射线),是内照射成像源;在放射性核素药物未引入人体前是γ射线,即是外照射源。X线与γ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致,故在对其防护措施上,除应严格遵守辐射防护的时间、距离和屏蔽三原则外,还应遵守其特有的内照射有关防护管理和措施。
1)内照射的防护措施:①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工作人员应正确地使用各种防护用品,改善卫生条件,防止放射性气体或粉尘污染工作场所、大气、水和食品,杜绝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进入体内;②妥善处理好染有放射性医疗用具器械等;③遵守个人防护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④如发生意外,能正确地及时地做好事故处理。
2)外照射的防护措施:①注意时间防护,因外照射累计剂量与照射时间成正比;②做好距离防护,正确地使用各种屏蔽防护工具;③注意安全运输、储存和保管好放射源;④正确处理好各种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