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737页(2943字)
社区党建是城市基层党建的崭新领域。从整体来看,全国范围的社区党建工作仍处于探索之中。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社区,各有不同的做法。从一个方面看,这种局面符合社区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的要求,各地有必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从另一方面说,这种局面也表明目前尚没有发展出一种相对成熟的模式。无论怎样,在总体上明确社区党建的若干指导原则,对于各地的灵活探索,都是十分必要的。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的指导原则。首先要看到社区建设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关联。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社区建设以化解改革过程中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诉求,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价值观宏扬到基层社会的重要举措;而落实社区居民的自治管理,调动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则有助于提升社区居民作为现代公民的素质,是建设以社会主义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文明的重要步骤。社区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推进社区福利,美化居住环境,倡导扶弱济困,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己任,不言而喻是代表全体群众利益的有效环节。
因此,在社区党建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使社区的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社区建设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到实处。要善于抓住深化改革中的主要矛盾,善于汇聚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关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殊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工作项目。应当强调的是,当前社区建设尤其需要强化满足最大多数社区成员利益的意识,实现从关注特殊群体到关注全体社区成员的转变。
2.适应城市管理体制的转轨
“八五”以后,我国大多数城市已进入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的阶段,城市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靠“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已显现纵向管不到底,横向管不到边的弊端。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下岗待岗人员、老龄人口等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街道作为政府在基层的管理层次,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正是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1996年在上海率先实施。它把市、区两级政府相当一部分管理职能分离出来向街道层面集聚,加强第三级管理,形成特大城市管理新体制。这个新体制突出了块的作用,使条块结合建立在块的基础上而不是条的基础上,这是和以往城市管理体制的最大不同。
应该说,我国大中城市“两级政府、一级管理”的模式是计划经济的必然体现;“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则体现了计划与市场双轨并存时期的客观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成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既体现了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性管理方面,又体现了作为社区成员及其组织的社会化管理方面,使第三级管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管理。
为此,社区党建首先必须打破以条块分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街道党建格局,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领导体制、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调整。例如,在组织体系上,着重于构建纵向贯通、横向交叉的网络化体系;在运行机制上,扭转权力因素多于协调因素、服务因素的局面,适应对延伸单位党组织开展工作的要求;在工作内容上,着重于扩展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在领导体制上,构造属地管理、双重管理和协调管理相结合的多重管理模式等。
3.适应社区发展运作的规律
在传统体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是以组织严密的单位体系为载体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单位功能单一化,一方面,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社区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建立起新的现代化的社会整合机制,这就是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增强党在社区中间的凝聚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以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因而需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整合,这就是社区党建。但是,相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社区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共同体,具有地区性、社会性、自治性的特点,而其本质属性则是社区成员的公共参与和互动。因此无论社区建设,还是社区党建,都需要适应社区的属性和运行规律,也就是说,要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共同参与的社区氛围和民主有序的社区管理体制。
就社区建设而言,其初期也确实需要引导和推动的力量,中国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其加以引导和推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政府的行政引导易于背离社区的社会性和自治性,而可以发挥引导作用的社会团体在我国本来就发育不足,这种情况下就更应看到执政党的社会属性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之所以说执政党也具有社会属性,是因为它不仅可以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对社会进行管理和影响,更需要通过直接的社会工作来凝聚群众、获得民心,进而形成并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或群众基础。
由此看来,开展社区党建固然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但运用社区发展规律来推动社区建设,也是社区党建获取成效的必要条件。说得更加确切一些,巩固执政基础最终也是通过党建来凝聚社区的必然结果。而对于社区建设的基本含义而言,社区党建的推动则比政府推动更有优势,更符合社区的属性,因而也可以发挥更为基本的作用。
4.条块互动,注重实效
社区党建不是首先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被提出来的,而是对广大城市基层党务工作者与时俱进,实践探索的概括。它来源于实践,归根结底,其生命力也在于它的实际效果。
社区党建有没有成效,根本体现为两点。一是它是否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它是否促进了社区的发展与整合。
总之,社区党建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条”上的党组织和“块”上的党组织能够真正地协作互动,进而形成各类社区党组织的联动。为此必须放弃过去那种本位主义色彩浓厚的老观念,打破过去那种各自为战的老做法。“块”上的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应尊重并主动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上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也应把工作视野从本单位延伸到外部社会。这既需要上级党委的权威和领导,也需要各类基层党组织在大局观念下看到共同的利益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