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备知识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846页(2190字)
(1)法治教育。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工作。在全民法治教育中,党员干部是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要带头学法、带头用法。基层党校要把法治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基层党校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和地方法规。在宪法教育中,要使学员认清我国宪法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教育学员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制度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育学员增强宪法观念,高举宪法旗帜,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还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员学习刑法、民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兵役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经济合同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
基层党校开展法治教育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法用法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开办法制讲座、参加旁听法院案件审理、观看法制文艺作品、进行普法考试等。
(2)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也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基本的思想建设。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党员干部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基层党校应将国防教育列为必修课。
基层党校开展国防教育,应坚持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使学员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通常可采用的做法有:参观革命历史纪念碑(馆),祭扫烈士陵园,参加拥军优属活动和军民共建活动,开展军事训练或军体活动,观看有关电影、电视片和阅读文艺作品,等等。
(3)统战理论政策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是要教育学员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在新世纪党的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始终是党的工作全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联合各方面的积极力量而共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发挥了重大作用。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又是党的一项长期方针。
二是要教育学员正确认识和坚持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与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有着根本区别,其显着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
三是要引导学员进一步明确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新世纪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这个主题。要努力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切实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工作;要加强对香港、澳门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工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党章在党员八项义务中要求党员做到:“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对党员和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基层党校在坚持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前提下,面向基层,结合农村、社区、企业、高校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发挥多功能的辐射作用。开展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进党校学习的学员,做到既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能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成为基层两个文明建设的骨干和带头人,充分体现基层党校教育服从和服务于基层党组织中心工作的办学原则。
基层党校开展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应按照“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对象和不同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培训内容、作出具体安排。例如,对普通党员可重点进行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知识,如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财会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对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可进行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对从事基层领导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党员,着重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知识、金融知识、信息化知识、经济全球化知识和WTO的有关知识等的系统培训。基层党校还应结合农村乡镇、城市社区街道、企业、高校的不同特点,组织学员学习各自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