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117页(1560字)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色鲜红、暗红或柏油样,称为便血。一般认为消化道出血量在50ml以上即可出现黑便。
【病因】
1.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如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如非特异性肠炎、直肠癌、直肠损伤等。
(3)结肠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结核、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结肠癌、结肠息肉等。
(4)小肠疾病:如肠结核、小肠肿瘤、空肠憩室或溃疡、克隆氏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血管瘤、局限性肠炎。
(5)血管病变:如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
2.上消化道病变
(1)食管疾病:如食管癌、食管炎、食管异物、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食管外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或慢性胃炎、应激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胃恶性肿瘤等。
(3)肝、胆、胰疾病:如肝硬化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性胆管炎、壶腹癌、胆总管癌、胆道与胆囊结石、胆囊血管瘤或肝动脉破裂致消化道出血。
3.全身性疾病
(1)急性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如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重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钩虫病等。
(2)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小板无力症等。
(3)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
此外,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也可引起便血。
【临床表现】
1.病史:详询便血的颜色、出血量的多少、与大便混合在一起还是排便后流出,是否混有黏液或脓液。如在排便后滴出少量鲜血,不伴腹泻、消瘦等,则以痔疮可能性大。如血液与粪便混合,并伴有黏液,应考虑直肠或结肠病变,如癌、息肉、慢性炎症(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2.伴随症状
(1)便血伴发热:应想到急性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流行性出血热、恶性肿瘤、出血坏死性肠炎等。
(2)便血伴剧烈腹痛:见于肠套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3)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重型肝炎、尿毒症等。
(4)便血伴腹部包块:应想到结肠癌、肠套叠等。
(5)便血伴里急后重:可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