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690页(3936字)

1.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和测量

(1)各波群的命名与生理意义(图7-1)

图7-1 典型心电图图解

①P波:为心电图曲线上第一个波,称P波,是左、右心房除极波。

②Ta波:为心房复极波,一般埋藏在QRS波群之内。

③QRS波群:为心电图曲线上第二个波群,称为QRS波群,是心室除极波。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下波称Q波,其后第一个向上波称R波,若有第二个向上波则称为R′波,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波称为S波,若有第二个向下波则称为S′波。若只有一个向下波称为QS波。QRS波群振幅≤4mm的用英文小写字母q、r或s表示,波幅≥5mm的则用英文大写字母Q、R、S表示。

④T波:为心电图曲线上第三个波,代表心室复极波。

⑤U波:有时在T波之后可出现一个波即为U波,一般认为是浦肯野纤维复极波。

(2)间期的命名和生理意义

①P-R间期: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开始之间距离的时间,代表激动从窦房结发出,经心房、房室交界区、希氏束到达心室的传导时间。

②P-R段:从P波结束到QRS波群起始之间的距离,是心房除极结束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即为P-R间期时间减去P波时间)。

③QRS波时间:从QRS波群开始至终点,为激动在心室的传导时间。

④ST段:为QRS波群终点到T波开始的一段,代表心室除极完毕到复极早期的时间。

⑤Q-T间期:从QRS波开始到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心电图测量方法(图7-2)

图7-2 心电图测量方法

⑥心电图上时间与电压计算:一般心电图在描记时走纸速度为25mm/s,定标为10mm。心电图图纸上每一小方格的高、宽均为1mm,高度代表电压,1mm=0.1mV,宽度代表时间,1mm=0.04s。如果走纸速度和电压有调整,必须另加注明。

⑦测量方法

a.电压测量:直立波(正波),从基线上缘垂直测量到波的顶端,即为直立波的电压。向下波(负波),从基线下缘垂直测量到波的最低点,即为向下波的电压。各波的总和为正负波的绝对值相加。

b.时间测量:各波的宽度即为各波的时间,从离开基线之点起到各波回到水平线上的间距,为该波的时间。

2.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成人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见表7-5。正常P-R间期最高限度见表7-6。

表7-5 成人心电图上各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

表7-6 成人P-R间期正常最高限度

3.心电轴:心电轴是指心室在除极过程中,QRS波群在额面上各瞬间向量之和。

(1)心电轴偏移的分类:心电轴偏移的分类如图7-3所示。

图7-3 心电图偏移的分类

(2)心电轴偏移计算法

①目测法:根据肢体导联Ⅰ和Ⅲ的QRS方向,可以粗略估计心电轴的偏移。

a.正常心电轴:QRS波群在Ⅰ导联中的主波向上或双向,Ⅲ导联中主波向上或双向,Ⅱ导联中向上波为主。

b.心电轴偏右:QRS波群在Ⅰ导联中主波向下,Ⅲ导联中主

c.心电轴偏左:QRS波群在Ⅰ导联中主波向上,Ⅲ导联中主波向下。

d.心电轴极度偏右:QRS波群在Ⅰ、Ⅱ、Ⅲ导联中的主波均向下,呈SⅠ、SⅡ、SⅢ型。

②三角系统法(图7-4):以Ⅰ导联的QRS波群的代数和,点于三角形的Ⅰ边上,从此点做一条垂直线。以Ⅱ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点于三角形的Ⅲ边上,从此点做一垂直线。与上条垂直线的相交点,通过相交点与三角形中点的连线,即为QRS波群的平均电轴方向。

图7-4 三角系统法测定心电轴

另外,心电轴还可以根据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查表求得。

(3)临床意义

①心电轴左偏

a.生理情况:如肥胖、妊娠等。

b.病理情况: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室肥厚、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和下壁心肌梗死等。

②心电轴右偏

a.生理情况:如瘦长体形者或婴儿等。

b.病理情况:各种原因所致的右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和肺气肿等。

4.心率的计算方法

(1)计算方法

①测量P-P或R-R间隔的时间,若心律不齐时,连续测量6~10个P-P或R-R间期,求其平均值除以60,即:心率(bmp)=60/P-P或R-R(s)。

②数P-P或R-R之间的小格数除1500,即:心率(bmp)=1500/P-P或R-R(小格数)。

③计算连续6s距离内的P或R波数(起点的一个P或R波不计算在内)乘10,即可得心房率或心室率(bmp)。

④根据P-P或R-R间期的时间(s)或格数,查表即得心率。

(2)临床意义

①成人:心率的正常范围为窦性心律60~100次/分,若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若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②儿童:在婴儿和幼儿中,心率往往较成年人为高。所以,一般说来窦性频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的。下列是各年龄组的心率分布情况。心率高于上限为窦性心动过速,反之为窦性心动过缓。

初生婴儿:110~150次/分;

2岁左右:85~125次/分;

4岁左右:75~115次/分;

6岁左右:65~105次/分;

6岁以上:60~100次/分。

5.分析心电图的一般步骤

(1)各导联顺序排列,检查导联有无错误,阻尼是否适宜,走纸速度和定标电压是否按常规标准描记,个别导联电压有无减半。

(2)找出P波,根据P波的形态和方向以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

(3)测量P-P或R-R间期,确定心率,如房率与室率不一致时,应分别计算。

(4)观察P波,QRS波群的形态、振幅,测量时间。

(5)测量P-R间期、Q-T间期、Q-Tc间期、V1与V5室壁激动时间,确定心电位和心电轴等。

(6)注意ST段有无移位,以及移位的程度和形态。

(7)注意U波振幅和形态,以及Q-U间期。

分析结束,再仔细检查一遍有无错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