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丝织厂“四三制”经济效果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1285页(1342字)

该厂从1979年9月起实行四班三运转(简称“四三制”)。他们对1980年度生产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并与1979年比较,认为在市场需要、原料供应充沛、能源保证、措施得当的条件下,实行“四三制”是现阶段老企业挖潜增产的一条较好途径。

一、经济效果较好(见表1)

表1

九只品种质量,经行业评定,八只满意,一只基本满意。

二、设备利用率提高

以100台织绸机为单位,配备一个平车队,按上级规定周期进行平车。大修理周期3年4个月,小修理周期10个月,大修理停台2天,小修理1天,则设备利用率计算如下(见表2):

表2

四三制比三八制设备利用率提高0.9236-0.7811=0.1425=14.25%,用图表示如下(见图):

三、织机效率提高1%(见表3)

表3

四、机械状态完好(见表4)

表4

五、维修材料费下降(见表5)

表4

六、出勤率提高(见表6)

表6

说明:1980年出勤率比1979年提高1.27%。力织挡车工全年满出勤的人数1979年为3人,1980年为18人。四三制有利于工人保护体力,消除疲劳。

七、早中夜三班生产效率稳定

以76洋织纺品种为例,早中夜9个班的平均班产百分率比较如下(1979年8月与1980年8月比较):四三制早班100%、中班100.7%、夜班100.9%;三八制早班100%、中队98.9%、夜班101.8%。

三八制早班夜班生产效率高是包含加班加点因素,四三制消除了加点因素,生产效率稳定。

该厂实行四班三运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有三条经验:

(一)做好分班前的思想工作和各班骨干力量配备是根本保证。

(二)抓好新工人的技术操作培训,达到具备独立挡车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关键。

(三)责任制明确,设备维修制度落实,奖励制度恰当是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