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质量工作者手册》第69页(1133字)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1943年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5大类,并按照它们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5个等级,即: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基本需要,包括饥、渴、衣、食、住、行、婚姻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如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这些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更高一层需要上去。
(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想满足安全需要。如要求摆脱失业,要求避免职业病的侵袭,在劳动中和生活上获得安全保障,要求医疗、保险以及退休后的福利待遇等。
(3)社交需要。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爱的需要,即人人都希望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融洽,保持友谊和忠诚,希望得到爱。人人都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希望友谊、友爱和温暖。另一方面的内容为归属的需要,即人有一种归属感,都有一种要求归属于一个团体和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社交需要比生理需要细致,它与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需要。人希望自己有稳定的地位,有对名、利的欲望。要求个人的能力、成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它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自己有实力、能胜任,并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有自尊心。外部尊重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尊重、信赖以及有高度评价。
(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于极限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做称职的工作,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发挥人的最大才能,才会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满足。当前4种需要都基本满足时,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变得突出起来,这对个人来说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愿望,当人们进入到这个层次时,都想实现他们全部的内在潜力,来满足他们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以上5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5种需要中前三种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这要通过外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如借助工资、法律、社会制度、社会保险等。后二种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而且这种需要是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因此,在工作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需要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