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快疫
书籍:动物医生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医生手册》第165页(705字)
由腐败梭菌引起的羊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多在6个月~2岁营养中等以上的羊,多由消化道感染。
(1)症状 急性者突然发病,很快死亡,常见不到生前症状。病情稍缓者,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腹部膨胀,排黑色恶臭稀粪,并带有黏液和脱落的黏膜。体温或正常或升高至41.5℃左右。死前昏迷,通常在数小时内死亡。
(2)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黏膜紫蓝色,胸腔积血。真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或糜烂坏死。心包积液,心内膜、心外膜下有点状出血。肝肿大,质脆,色泽土黄,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气管内可见血样泡沫。
(3)诊断 应结合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综合判断,并于死后立即采取病料(心血、肝、脾)送检。本病应与羊炭疽,羊肠毒血症区别。羊炭疽:多于夏季散发,体温升高,脾肿大,涂片镜检见有带荚膜的炭疽杆菌。羊肠毒血症: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剖检以肾脏脆软如泥为特征。必要时可进行细菌检查和毒素鉴定。
(4)防治 疫区在每年春季用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进行免疫接种。发现病畜立即隔离,严禁利用。尸体、排泄物消毒后深埋。被污染的圈舍、地面、用具用20%漂白粉或3%烧碱液等消毒。全群投服2%硫酸铜,每头100毫升,或10%生石灰水,每头100~150毫升,可在短期内降低发病率。病情稍缓者可试用抗生素或磺胺药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