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场的防疫工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医生手册》第233页(1181字)
(1)新建场址的选择和规划 不论种畜禽场、商品畜禽场,场址选择都很重要。应选择地势高,水源充足,水质好,远离交通主干道,名胜古迹、工厂、市镇、居民点1千米以上,供电、交通、排水方便的地方。占地面积应和畜禽发展、饲养量的规划相适应(大、中家畜种畜场要有一定的运动场)。
布局上生产区每栋栏圈之间距离要合理,中间种绿色隔离墙,发生疫情便于隔离封锁,否则高度集中,一旦发生疫情,会招致全群毁灭或损失惨重。
兽医卫生机构要设在场区一角,主要风向的下方,距生产区500米以上。合理设置解剖化验室、治疗室、隔离饲养室、尸体化制室以及粪便发酵池。
场区通道设置合理。人员上下班,畜禽引种、出售、产品输出、饲料进场通道与粪便输出通道要三分开。
(2)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坚持自繁自养。凡畜禽饲养场,特别是种畜禽场,必须坚持自繁自养,除必须引种外,不能随意调进畜禽。已出场的畜禽,不能再回场饲养,以免带入传染源。
商品畜禽场,按生产计划全进全出,或分期分批引起幼畜(犊牛或苗猪等)、苗禽,育成后整舍出售。便于有计划地实施消毒、预防接种和驱虫等工作。保证畜禽健康,育成上市,提高经济效益。集约化饲养场切忌零星引进,以免搞乱免疫程序,带进传染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建立检疫检验制度。种畜禽场引种和商品畜禽场引进幼畜苗禽,必须在非疫区健康场选购,派有经验兽医到产地了解疫情,并隔离检疫(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观察1~2个月,将健康种畜运回后,还要在本场隔离区,隔离、检疫、观察30~45天。确认健康无病后再并群入栏(圈、厩),不能未经隔离检疫,随便进场入群。
科学防疫。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定期进行驱虫,要及时灭鼠、灭蚊蝇和粪便堆积发酵。
建立卫生消毒制度。饲养场消毒工作,分人员出入消毒、通道消毒和畜禽圈舍及环境定期消毒。
加强管理和防护设施,严防其他畜禽及其产品带入饲养地带。工作人员固定工种,不随意调换工种和栏圈,也不互相走动。
疫情要控制在萌芽状态。种畜禽一旦发生传染病,应采取果断措施,扑杀病畜禽及同群畜禽,高温或化制处理,彻底消毒,拔点灭源,不留隐患。对患有垂直感染的疾病,痊愈后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一般畜禽场也应采取相同措施,扑灭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