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副伤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鸡饲养技术手册》第411页(1265字)
鸡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属中,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以外的,其他的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在临床上以呈现下痢和内脏器官的灶状坏死或形成肉芽肿即所谓副伤寒结节为特征。
病原 在沙门氏菌属中,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凡是对家禽有致病性的均为副伤寒菌。在沙门氏菌的1700个血清型中,从鸡和火鸡分离到的约有150余种。这类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荚膜,不产生芽胞,有鞭毛能运动。大多数都具有菌体(O)和鞭毛(H)两种抗原。
流行病学 各种家禽及野禽均易感,家禽中以鸡和火鸡最常见。肠道带菌鸡在产蛋过程中蛋壳表面被粪便中的副伤寒沙门氏菌污染,或经已污染的地面、产蛋箱及孵化器等受到污染,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环境的污染,饲料、饮水等的污染都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雏鸡的感染。另外,昆虫也可能携带病菌传播本病。人和其他多种动物也可成为传播者。本病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从很低到10%~20%不等,严重者高达80%以上。1月龄以上的鸡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鸡发病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
症状 与鸡白痢、鸡伤寒症状很相似,孵化期感染的表现死胚蛋和胚胎后期死亡增加,出壳后无明显症状即死亡。10日龄左右的雏鸡发病后,主要表现无神,呆立,垂头,闭目,两翅下垂、羽毛蓬松,扎堆,食欲减少或废绝,渴欲增加。水样腹泻,排泄物粘附在肛门周围羽毛上。成年鸡一般为慢性带菌者,常不出现症状。
病理变化 最急性病例,病变轻微几乎见不到病变。急性病例,可见肝脏、肾脏呈暗红色,肿大。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则肝脏肿大,呈绿棕色或青铜色、质脆。肝脏、脾脏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灶。心外膜可见粟粒大半球状灰粉红色的肉芽肿出现。心包炎、心包积液。小肠黏膜有出血斑,肠壁菲薄或增厚,有的肠壁粘连,肠浆膜表面有黄色干酪样物附着。卵黄吸收不良。全身脱水严重,个别鸡失明。
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急性死亡鸡,可从各病变脏器中分离;从慢性病鸡分离时,可采集其盲肠内容物或泄殖腔内容物等进行分离培养,经生化实验作出血清型分型,地面垫料分离沙门氏菌也是常用的监测方法。
防治 一旦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尽快确诊。首先分离病菌,做药敏试验,用最敏感的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呋喃唑酮等均可达到90%以上治愈率。目前多用百毒杀饮水,收到良好效果。
要下决心淘汰病鸡,对鸡舍内外环境及用具认真消毒,鸡粪发酵处理,对鸡群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净化鸡群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阻断各种机械性传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