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简明禽病防治技术手册》第4页(3419字)
禽流感,又叫欧洲鸡瘟、真性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感染禽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对家禽的危害与不同病毒的毒力及被感染禽类的敏感性有关,可呈无症状感染、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到易感禽类100%的死亡率。一些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还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因此,该病与人类的公共卫生密切相关。
一、病原
禽流感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不同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有不同的抗原性,目前已发现有16种特异的HA和9种特异的NA,分别命名为H1~H16,N1~N9,由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之间可形成200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不同毒株的禽流感病毒在致病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一些毒株是无致病性的,这些毒株可以长期存在于某些野生的水禽体内,被感染的宿主可没有任何临床的表现,抗体滴度也很低或检测不到。一些低致病性的毒株,可造成禽类呈一定的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下降。还有一些毒株,即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可引起敏感禽群100%的死亡率。到目前为止,所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都是属于H5或H7亚型的部分毒株。
禽流感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没有超常的抵抗力。对氯仿、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比较敏感;对热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以上数分钟均被灭活;苯酚、消毒灵(复合酚)、氢氧化钠、雅好生(碘制剂)、漂白粉、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均能迅速使病毒灭活。但禽流感病毒对冷湿有抵抗力,在-20℃或-196℃低温下贮存42个月,病毒仍有感染性。
二、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禽类,家禽中以火鸡最为敏感,鸡、雉鸡、鹌鹑、鹧鸪、鸵鸟、鹅和鸭等均可受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而死亡。在实验室人工试验中,小鼠、猪、水貂、猴、猫等均可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猪后,病毒在猪体可能发生变异或与感染猪的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而获得感染人的能力。近年来,有些国家出现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并引起发病死亡的事件。
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各种带毒野生禽类(尤其是野生水禽)、受感染的家禽以及观赏鸟等。
禽流感是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感染,被感染禽群的粪便及被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中的尘埃以及笼具、蛋品、种苗、衣物、运输工具,均可成为传播的媒介。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冬季和气温骤冷骤热的季节更易暴发。
三、临床症状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可从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到100%的死亡率。
一些无致病性的毒株感染禽类后,被感染禽只无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有在检测抗体时才发现已受感染,但它们可能不断地向外排出病毒。
产蛋禽感染低致病性毒株如H9N2亚型病毒后常见的症状是产蛋率下降,蛋壳褪色、变薄,少数病鸡眼角分泌物增多、脸面肿胀,有轻度的呼吸啰音,精神不振,下痢,采食量下降,一般不会造成大量的死亡。但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并有细菌或支原体等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时,则会造成较大的死亡损失。
肉鸡、未开产的种鸡和蛋鸡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除没有产蛋下降的变化外,其余的症状与产蛋鸡相似。
高致病性毒株如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后,其临床症状多为急性经过。
最急性的病例可在感染后10多个小时内死亡。急性型可见全群鸡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从第2~3天起,死亡明显增多。病鸡头部肿胀,冠和肉髯发黑,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水肿,羽毛蓬松,下痢,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歪头;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几乎完全停止,蛋壳变薄、褪色,无壳蛋、畸形蛋增多,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下降;鸡腿鳞片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在发病后的5~7天内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少数病程较长或耐过未死的病鸡出现转圈、前冲、后退、颈部扭曲或后仰望天等神经症状。
鹅和鸭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主要表现为肿头,眼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血水样,下痢,产蛋率下降,孵化率下降,神经症状,头颈扭曲,啄食不准,后期眼角膜混浊。幼龄鹅、鸭死亡率比较高,成年鹅、鸭的死亡率低一些。雉、珍珠鸡、鹌鹑、鹧鸪等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与鸡相似。
四、病理变化
低致病性禽流感常见的肉眼病理变化为喉头、气管充血、出血,在气管叉处有黄色干酪样物阻塞,气囊膜混浊,典型的纤维素性腹膜炎,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肠黏膜充血或轻度出血,胰腺有斑点状灰黄色坏死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肉眼病变包括心肌坏死,胰腺有黄白色坏死斑点,腺胃乳头、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十二指肠黏膜出血,喉头、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其余器官组织则多呈出血性病变。
五、诊断与防治
1.诊断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病鸡已排除鸡新城疫而又出现典型的腺胃乳头、肌胃角质膜下出血的病变,以及心肌、胰腺坏死等,鹅和鸭的头肿、眼有血样渗出物和典型的神经症状等结合急性发病死亡等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在已做过禽流感免疫接种的禽群,由于症状和病变不典型,仅凭症状和病变则较难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必须做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可选取病死禽的气管、支气管、心、肝、脾、胰、脑、直肠、泄殖腔和喉气管棉拭子等作为分离病毒的病料用。鉴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潜在威胁,病毒分离必须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具有相关生物安全条件的实验室内进行。
在血清学检测方法上,琼脂扩散试验可检测A型流感病毒的共同抗原,但它不能分辨是新近的感染还是过往的感染,也不能分辨抗体是野毒感染还是接种禽流感疫苗引起的。但在没有接种过禽流感疫苗的地区,琼扩试验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面仍具有简便、特异性强的优点,若在广泛接种过疫苗的地区,则意义不大。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在对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尤其是对HA亚型鉴定方面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流感病毒的HA亚型多,所以一般不用于疾病的诊断,而在已接种禽流感疫苗的地区,血凝抑制试验则可用于免疫效果的监测。
在病原学检测方法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可以检测禽只的泄殖腔棉拭子样品。
其他检验方法,例如荧光抗体技术、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和免疫放射试验均可用于禽流感的诊断。
2.防治 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必须上报的A类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按国家规定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同时对病鸡群(场)进行封锁和隔离;并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进行疑似疫情处置。
预防方面应切实做好禽流感免疫接种工作,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免疫的同时,必须继续加强禽场的总体卫生防疫工作,才能有效避免禽流感的发生。